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16分)(共4小题)

1、根据意思及拼音写出汉字。    

    清晨,随着同学们陆续走进校园,这里的静mì      慢慢散去。朗朗书声如花朵般次第zhàn      放。此时此景,不由得让人感kǎi      :清晨真好!晨读真美!

2、古诗文名句默写。

    推开古诗文的大门,经典名句如山中珍奇,吸引我们再次回味:想起李白与王昌龄的友谊“①      ,随君直到夜郎西。”想起王湾远行在外的那只帆船“潮平两岸阔,②      。”想起马致远笔下饱含的思乡之苦“夕阳西下,③      。”想起世事无常,繁华落幕“④      ,落花时节又逢君。”想起受降城上听见凄凉幽怨的笛声,诉尽思乡之情⑤      ,⑥      。想起孔子向我们告知,学和思是不可分割的:⑦      ,⑧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①好之者不如之者      

②太丘舍      

③不亦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知识,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都描绘了自然景物,流露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抒发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B . 冰心的诗歌曾受英国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他们的作品都简洁、清新、细腻,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内心丰富的情感,蕴含着深深的哲思。 C .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诗经》合称为“四书”。 D .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二、阅读(50分)(共7小题)

1、《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是那篇文章?(      )
A . 《琐记》 B . 《无常》 C . 《二十四孝图》 D . 《狗·猫·鼠》
2、名著阅读二:

    甲、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乙、还记得有一回他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1)甲文中的“她”是      (人物名),乙文中的“他”是      (人物名)
(2)对“她”,鲁迅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对“他”,鲁迅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你的阅读,说说鲁迅为什么对她(他)感情那么深厚?
3、现代文阅读一:

    在大森林里,我极激动的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浓绿的声音了。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扑扑”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错叶交柯,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茁壮生长的蓬勃的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节选徐迅《染绿的声音》(有删改)

(1)阅读上面节选语段,请结合语段中你认为有品味的两三个“字词”或一个“句子”,表达你的阅读感悟。
(2)色彩是写景的一大手法。请选择身边一处景物,写景为主,抒情为辅,染上色彩,写一段话。150字左右。
4、现代文阅读二

文言启蒙

张大春

    ①那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无意间翻看了书橱里的几本风渍书,纸霉味腐,蛀迹斑斓,字体粗黑肥大,个个都认得,可是通句连行,既不会断读,又不能解意。但仍看了很久,觉得太奇怪了,只好请父亲给说一说。

    ②那是一套名为《史记菁华录》的书。多年后回想起来,当时捧在手里的,是给父亲翻烂了之后,重新用书面纸装帧过的小册子。父亲接过书去,卷在掌中,念了几句,说:“不懂也是应当。这是《项羽本纪》。”

    ③这一天晚上他给我说了楚霸王自刎在乌江的故事,却始终没解释书上的文句为什么那么写。我最后还是忍不住问了:“为什么你看得懂,我看不懂?”

    ④父亲回答的话,我一辈子不会忘记:“一个个的人,你都认识;站成一个队伍,你就不认识了。是吧?”他把手里的书往桌上一扔,说:“这个太难,我说个简单一点的。”

    ⑤接着,他念了几句文言文,先从头到尾念了两遍,又一个字、一个字地解释。在将近五十年后,我依旧清楚地记得字句:“公少颖悟,初学书,不成。乃学剑,又不成。遂学医。公病,公自医,公卒。”

    ⑥公,对某人的尊称。少,年纪还很小的时候。颖悟,聪明。学书,读经典。学剑,练武功。学医,学习医术,给人治病。卒,死了。

    ⑦他说到“死了”,我就笑了,他立刻说:“懂了?”

    ⑧那是一个笑话,描述的是一个我觉得非常令人悲伤的人。没有谁知道那人在死前是不是还医死过别的病家,但是能把自己活成个被称为“公”的年纪,应该还是有些本领的,只不过这中间有太多未曾填补的细节。

    ⑨父亲说:“文言文的难处,是你得自己把那些空隙填上。你背得愈多,那空隙就愈少。不信你背背这个‘公’。”

    ⑩“公少颖悟,初学书,不成。乃学剑,又不成。遂学医。公病,公自医,公卒。”

    ⑪这是我会背的第一篇文言文,一共九句、二十五字,行文者当然不是要颂扬这个“公”,而是借由一般行状、墓志惯用的体例、语气和腔调来发展嘲讽。那些刻意被省略掉的生活百态、成长细节、学习历程、挫败经验……通通像掉进沙漏的底层一般,只能任由笑罢了的读者追想、补充。你愈是钻进那些不及展现于文本之中的人生,缝缀出也许和自己的经历相仿佛的想象经验,就愈能感受到那笑声之中可能还潜伏着怜悯,埋藏着同情。

    ⑫从用字的细微处体会:“初”、“乃”、“又”、“遂”领句,让重复的学习有了行文上的变化,可是末三句显然是故意重复的“公”字,却点染出了一个一事无成者此生的荒谬喜感——即使它有个悲剧的结局。九句,每句不超过四个字的叙事,的确到处是事理和实象上的“漏洞”,却有着精严巧妙的章法,读来声调铿锵利落,非常适合朗诵。

(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请找出与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2)从全文看,文中的“我”在学习文言文上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内容分析。
(3)请给第⑤段画线的句子做批注,品味其表达效果。
(4)喜读史书的父亲却在孩子六年级时给予“文言启蒙”,你觉得父亲的教育是不是太晚了?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5)阅读并探究文本内容以及下面链接材料,表达你学习文言文的心得体会。    

    (链接材料)大部分的孩子在课堂上学文言文时觉得痛苦,是因为乍看起来,文言语感并不经常反映在日常生活之中。可是,日常生活里也不乏被人们大量使用的成语,这些话俯拾即是,人人可以信手拈来——仅此“俯拾即是”“信手拈来”二语,都是文言;只不过谁也不需要在读过、背过司空图和苏轼的全集后才能使用这两个词语,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已经将文言文自然化约在几千年以来的语体之中了。

5、古诗阅读

同儿辈赋①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②桃李闹春风。

【注释】 ①赋:吟咏。②且教:还是让。

(1)诗中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有相似之处的两句是“      

       。”

(2)如果你是花,想做“莫轻吐”的海棠,还是想做“闹春风”的桃李?为什么?
6、文言文阅读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一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①尊君在          ②相而去        ③吾三省吾身      

(2)请结合语境填上省略的成分。

(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

(3)试想,《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友人”那天回家,也会像曾子一样反省自己的言行。你觉得友人会反思些什么呢?用现代汉语回答。
7、文言文阅读二

贾胡买石

    江宁有西域贾胡,见人家几上一石,欲买之。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一日,重洗磨,冀增其价。明日,贾胡来,惊叹道:“此至宝,惜无所用矣!石列十二孔,按十二时辰,每交一时,辄有红蟢子①布网其上;后网成,前网即消,乃天然日晷②也。今蟢子磨损,何所用之?”不顾而去。

【注释】①红蟢(xǐ)子:这里指石上自然形成的像红蜘蛛一样的东西。②日晷(guǐ):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买之          ②何所用          ③不而去      

(2)请为文中划线句用“/”标出朗读停顿。(限断二处)

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此至宝,惜无所用矣!

(4)文中主人的做法让你想到了哪个成语?为什么?

三、写作(50分)(共1小题)

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写作文。

    一次关爱他人是成长,一次虚心改错是成长,一次成功是成长,一次失败也是成长……每一次经历,都促你成长。请以“我成长,我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一次经历,内容具体,语言生动。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十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