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共20小题)

1、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A .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B .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 . 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 . 验证蒸腾作用产生水
2、(La)是一种活动性比锌强的金属,其氧化物La2O3和对应的碱La(OH)3均难溶于水,而LaCl3、La2(SO43都易溶于水,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直接反应制得LaCl3的是(   )
A . La+HCl B . La2O3+HCl C . La(OH)3+MgCl2 D . La2(SO43+BaCl2
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氢气还原氧化铜 B . 称量药品 C . 测定溶液pH D . 检查气密性
4、最近流行一种表面黑色的花生——竹炭花生,竹炭花生是采用了竹子的表层碳,经过1400℃以上处理的竹炭,再经过现代纳米级技术加工而成的,它表面的竹炭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 6 H 10 O 5 )n。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砍伐竹子、烧炭、竹炭净化室内空气都属于物理变化 B . 竹炭的吸附性和可燃性都属于竹炭的化学性质 C . 竹炭纤维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6:5:40 D . 每个(C 6 H 10 O 5 )n 分子中含有 5n 个 H 2 O 分子
5、往下列溶液中通入(或加入)括号中的物质,溶液的pH值无明显变化的是( )
A . 饱和石灰水(二氧化碳) B . 稀硫酸(氯化钡) C . 硫酸溶液(氧化钠) D . 稀盐酸(石灰石)
6、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生物分出如下图三个类群。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33

A . 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属于类群1 B . 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 C . 类群2的生物都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D . 类群1是细菌,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
7、随着生活品味的提升,玻璃房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眯,这大玻璃窗户的清洁可由如图所示的“自动擦窗机器人”完成。某“自动擦窗机器人”的质量为1.5 kg,它的“腹部”有吸盘。当自动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g取10 N/kg)。则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 . 此时摩擦力大于15牛 B . 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则自动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大 C . 此时机器人对玻璃的压力和玻璃对机器人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当自动擦窗机器人竖直向下运动时,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则自动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大
8、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 在K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B . 将SO3加入到滴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显红色 C . 将CO2 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D . 将Fe(OH)3加入到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不显红色
9、下列有关NaOH的实验方案中, 正确的是(   )
A . 用NaOH固体干燥CO2气体 B . 用酚酞溶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C . 用CaCl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Na2CO3    D . 用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NaOH
10、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步骤。小乐在研究燕麦生长是否具有向光性现象时,列出了如表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叙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叙述

窗台上的盆栽燕麦幼苗为何向窗外弯曲

或许是单向光刺激引起燕麦幼苗弯曲生长

改变燕麦幼苗的光照环境,进行有无单向光刺激的对照,观察燕麦幼苗的生长和弯曲情况

燕麦幼苗的生长具有向光弯曲的特性

A . 甲为提出问题,丙为观察现象 B . 甲为作出假设,丁为记录实验结果 C . 乙为提出问题,丙为设计并实施实验  D . 乙为作出假设,丁为得出结论
11、下列关于“冰棍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剥去包装纸,“冰棍冒气”,属于汽化现象 B . 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棍开始“流汗”,属于液化现象 C . 冰棍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熔化现象 D . 刚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棍,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12、今天是2017年11月1日(农历九月十三),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

A . 11月1日月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在图②与③之间 B . 11月1日这天晚上的月相与上弦月最接近 C . 由于地球不发光不透明且不停地公转,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D .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13、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倒入水中,且不断搅拌,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 B . 浓硫酸可以干燥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氢气等,不能干燥碱性的气体  C . 可以用稀硫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铁锈杂质   D . 只用氯化钡溶液不能鉴别出这瓶溶液是否是硫酸溶液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和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B . CO2能和Ca(OH)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C . C、H2、CO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它们都能与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 D . 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某固体遇到稀盐酸会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则该固体一定金属 B . 铵盐会与可溶性的碱反应产生氨气而失去肥效,故施肥时铵盐不能与草木灰同时使用 C .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是因为碳酸钠溶液电离出OH- D . 某有机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16、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案:

甲:利用CO2气体就能区分NaOH、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

乙:只用水,就有办法鉴别NH4NO3、 NaOH、 CaCO3和NaCl四种溶液;

丙:有酚酞和BaCl2溶液,就能鉴别盐酸、硫酸、Na2CO3、NaOH和KNO3五种溶液;

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就能将HCl、BaCl2、Na2CO3、NaCl四种溶液鉴别出来。

下列有关这些方案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 只有甲的可行 B . 只有乙和丁的可行 C . 只有乙的不可行 D . 都可行
17、学在运动场上看到的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王浩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 . 张红同学百米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C . 张彦同学做引体向上,当他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他对单杠拉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李宁同学正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不受重力的作用
18、欲除去不纯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       )

选项

待提纯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Na2CO3(Na2SO4

氯化钡

溶解、过滤、洗涤

B

CaO(CaCO3

盐酸

蒸发、结晶

C

MnO2(KCl)

溶解、过滤、蒸发

D

Cu(Fe)

稀硫酸

过滤、洗涤、干燥

A . A B . B C . C D . D
19、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右下图不相符合的是(      )

选项

甲物质

乙物质

y轴表示的含义

A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的质量

B

t℃的水

硝酸钾

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C

氯化银

稀硝酸

氯化银的质量

D

饱和石灰水

生石灰

溶液的质量

A . A B . B C . C D . D
20、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①“测量九年级下科学课本的长度”时,多次测量②“研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时,用P与O2反应、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等多次各种化学反应,并对比每一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各自总质量的大小③“研究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时,对多株植物进行多次实验④“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⑤“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A . ①②⑤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②④⑤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6分)(共6小题)

1、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适时松土有利于大豆幼苗生长,主要原因是促进了幼苗      ,从而为幼苗的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等生命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能量。
(2)目前杭州郊区的菜农常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若要提高温室大棚蔬菜的产量,你认为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写出一条即可)          。
(3)要将大量的新鲜水稻种子贮藏较长时间,最简便有效的是:      
(4)要在葡萄园种植具有“果大昧甜”等优良性状的A品种葡萄,果农没有选择A品种葡萄  的种子在园中进行播种,而是直接剪取A品种葡萄的枝条进行扦插。你认为他这样做的优点是       。
(5)扦插时,某果农先将葡萄枝条的插入端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浸泡一下,再将枝条插入土壤中。他认为这样做能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理由是      
2、同学们以盖房子的方式总结出了如下物质间的关系,A、B、C 均为纯净物,且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均可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若 B 是氧气,A 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则 A 与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 B 是氧气,B 与 C 的反应现象为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则 C是      
(3)若 B 是一氧化碳,B 与 C 的反应可用于高炉炼铁,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 高炉炼铁得到的是      (填“生铁”或“纯铁”)。
3、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使之充分反应后有下列情况:
(1)若反应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所含溶质为      
(2)若反应后,将溶液过滤,所得固体物质加盐酸没有气体产生,则固体物质中一定有      
(3)若反应后,将析出的金属过滤,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4、A、B、C、D四种化合物分别由上表中两组离子构成(每种离子只能选用一次),四种化合物之间反应有如下现象:

阳离子

Ba2+、Na+、Fe3+、Mg2+

阴离子

Cl、NO3、SO42 、OH

⑴A+B→白色沉淀   ⑵B+D→红褐色沉淀

⑶C+B→白色沉淀,再加硝酸沉淀则转化为C,由此推断:

A为      、 B为      、  C为      、  D为      

5、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A 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1=5N,B受水平向左的拉力F2=3N,且AB以相同的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        N;地面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      N。

6、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一质量为0.4千克、密度为5×103千克/米3的实心小球,接着将小球放在烧杯内,与烧杯底部接触,细线挂在固定在支架上的弹簧秤上,最后调节支架的高度,使弹簧秤的示数为2牛。往烧杯内注水,在水面没有浸没小球前,小球所受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弹簧秤的读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将此小球先后放入装有水的烧杯A和装有水银的烧杯B中,如图乙所示,则烧杯A中小球所受的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烧杯B中小球所受的浮力。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共6小题)

1、某学生甲用如图装置制取一瓶干燥的CO2气体,并检验CO2的性质。
(1)装置A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该装置能“随开随反应,随关随停”的原理。      
(2)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与集气瓶匹配最合适的带导管的橡皮塞M是:      

(4)做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好药品后,打开活塞使反应发生。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始终观察不到浑浊现象的出现。不计盐酸挥发的影响,请指出装置D中无浑浊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            
(5)进行适当的改进后,制得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另有学生乙将燃着的镁条插入盛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结果不但能观察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还发现在集气瓶瓶壁上有黑色固体析出。则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6)学生丙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打翻桌上的燃着的酒精灯,引起一盘镁带的燃烧。实验室里有下列用作灭火的器材和材料,你认为此时最合适的灭火的器材或材料是          。   (6)
A . 干粉灭火器 B . CO2泡沫灭火器  C . D . 黄砂
2、注射器是一种普通的医疗器械,但它在化学实验装置中出现的越来越多,它对某些实验现象的观察或实验过程的改进,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图 1 用 50mL 试管作反应容器,磷的燃烧均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可防止白烟污染空气。用 50mL 注射器(活塞事先处在 25mL 刻度处)测量磷燃烧消耗的氧气体积。

   操作: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入药品,连好仪器,③夹紧弹簧夹,加热白磷,观察试管中所发生的现象为       ,④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可以看到活塞慢慢左移到约      mL 刻度处(取整数值),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0%;

(2)图 2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向外拉动活塞时,如果能观察到    (选填序号),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A . 注射器内有液体 B . 瓶中液面上升 C .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 .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3)某学生为了测定由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化合物 X 的组成,做了如图 3 所示的实验。他把注射器 A 中的气体 X 缓慢送入装有 CuO 的 B 装置,使之完全反应,得到如下结果:①实验前 B 管及药品的质量为 21.32g,实验后为 21.16g。②C 管中收集到的物质电解后得到 H 2 和 O 2 ,在 D 中收集到的是 N 2 ; ③X 中两元素的质量比是 14∶3,

问:ⅰ.C 中收集到的液体,质量是      g,

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       ,

ⅲ.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       。 (4)
A . 凸透镜 B . 凹透镜
4、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②蒸发过程中,待      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      (用化学式表示)。

(3)若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100kg,要将其变成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      
5、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右上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mL 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 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 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      
(3)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填编号)。
(4)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      
(5)【反思与评价】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      
(6)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      
6、实验室有如下器材:符合要求的电源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和开关各一个、标示最大阻值为20欧的滑动变阻器一个、导线若干。小李想验证滑动变阻器最大实际阻值是否为20欧。请利用上述器材,设计验证实验。
(1)画出实验电路图。
(2)说明实验的步骤以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3)添加一件器材,可完成另一电学实验。请写出器材及电学实验名称。

四、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32分)(共5小题)

1、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有气体放出,还可以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      
(2)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3)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此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资料显示: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反应前氧化铁和碳粉的质量分别为32 g和1.2 g,反应后得到气体A和28.8 g黑色固体B。(1)求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克。
(2)推断黑色固体B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3、某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右图所示实验。将细绳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圆柱体容器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

(1)台秤示数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利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分析推导:铝块下表面刚接触水面和上表面刚浸入水中相比,台秤示数的变化值为F,请写出F与水的密度ρ及铝块的体积V之间的定量关系
4、如图是利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流的电路,其中电阻R为100欧姆,它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通通过电阻的电流可在10毫安~100毫安范围内调节。

(1)选用电源的电压应为多大?
(2)变阻器的总电阻为多大?
(3)上述电路能否使电阻R两端的电压调为零?请说明理由。
5、为了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开展“五水共治,美我杭城”的活动,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利用五一假期到农村进行了水质污染调查,调查时发现一些池溏底部经常冒出一些气泡。为了弄清这种气体的成分,他们决定开展一次科学探究活动。
(1)他们用随身携带的饮料瓶按照下图甲设计的方法收集了一瓶气体,这种收集气体的方法叫      
(2)为了方便地取用瓶中的气体,可用水将瓶中气体排出,因此他们在饮料瓶(如图乙)上接一个注水装置。在图丙A,B,C在个注水装置中最好选用      装置。

(3)查阅资料可知,这种气体是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CH4 , 还含有CO2、N2、和CO等。将这种气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假设各步骤中反应或吸收均完全),并记录了实验现象:    

仅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可得,该气体中一定有的是      

(4)“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下列哪些行为与“五水共治”活动相违背___________________ (4)
A . 在户外活动中产生的垃圾不能随意丢弃或焚烧 B . 洗手时尽量把水龙头开大一点 C .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保护绿色活动 D . 禁止在水源处或生活区修建养猪场
(5)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 (5)
A . pH=1.3的工业废水 B . pH=4.5的雨水 C . pH=7.0的蒸馏水 D . pH=7.3的矿泉水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萧山区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