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共12小题)
图中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电解氢氧化钠稀溶液与电解水的原理均可表示为:2H2O 2H2↑+O2↑.电解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二、填空题(共6小题,满分64分)(共6小题)
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 (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填标号).

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 .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 (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
①列车途径“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 色.
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①与“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都能反应的“4号站”的对应物质为 (写一种).
②“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③“稀盐酸”列车途经“1、2、3号站”时,原“碳酸钠溶液”列车途经某站的对应物质必须更换为 (写一种物质),“稀盐酸”列车能走完全程.
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 .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①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为 .
②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 .
甲和乙两种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
某固体粉末由Mg、MgO和Mg(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固定装置省略)
【信息资料】本实验条件下,氢气密度为0.09g/L.
【实验过程】
步骤Ⅰ: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并连接仪器.
步骤Ⅱ:倾斜Y形管,使样品充分反应,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为55.6mL.
步骤Ⅲ:拆下装置,往Y形管内残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生产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称得沉淀质量为2.90g.
a.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 .
b.①使样品与硫酸充分反应的正确操作是 (填标号).
A.硫酸溶液转移到样品中 B.样品转移到硫酸溶液中
②判断样品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
c.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①通过步骤Ⅱ推断,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通过步骤Ⅲ计算,样品中镁元素的总质量为 g.
②结论:该样品中的成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