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石碣丽江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增加产量
B . 在20℃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KCl使其溶解,则NaCl质量分数不变
C . 滴加酚酞溶液后不变色的溶液其pH一定等于7
D . 肥皂水可以软化硬水
2、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 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鲜产品有利健康
B . 用“破皮鞋制成的工业明胶”来生产老酸奶和果冻
C . 在饲料中掺入“瘦肉精”,可提高猪肉的瘦肉率
D . 为了缓解化石能源短缺和保护环境,开发利用氢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3、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B . 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C . 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只含一种分子
D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4、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中子数为145
B . 核外电子数为94
C . 核电荷数为239
D . 质子数为94
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逻辑合理的是( )
A .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 .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C .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D . 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用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 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C . 在公园散步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 给篮球打气时气体被压缩,分子变小了
7、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木柴劈成块
B . 西瓜榨成汁
C . 残雪化成水
D . 高粱酿成酒
8、用“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
B .
C .
D .




9、下列做法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是( )
A . 燃料脱硫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B . 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 . 农药化肥的合理施用
D .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10、卟啉铁(C34H32ClFeN4O4)对人体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
B . “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
C . 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
D . 1个卟啉铁分子中含有76个原子
11、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和名称不相符的是()
A . 食盐(NaCl)
B . 天然气(CH4)
C . 大理石(CaCO3)
D . 铁锈(Fe3O4)
12、下表中,除去物质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和反应类型归类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去方法 | 反应类型 |
A | CuO粉 | Cu粉 | 在空气中加热 | 化合反应 |
B | CO2 | CO | 通过灼热的CuO | 置换反应 |
C | H2 | HCl | 通过盛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 分解反应 |
D | KCl | K2SO4 | 溶解,加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并过滤 | 复分解反应 |
A . A
B . B
C . C
D . D
13、重庆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蛋奶工程”和“爱心午餐”,努力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某校为学生提供的一次“爱心午餐”含有下列食品,其中含蛋白质最少的是( )
A . 炒青菜
B . 豆腐汤
C . 红烧肉
D . 水煮鱼
14、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称量NaCl固体
B .
点燃酒精灯
C .
加热液体
D .
振荡试管




15、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 . 石墨、氯酸钾、石油
B . 钢、氧化镁、铁锈
C . 臭氧、二氧化硫、冰水混合物
D . 液态氧、干冰、空气
1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 水是能溶解多种物质的常用溶剂
C . 吸附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
D . 海水、湖水都是混合物,自来水是纯净物。
17、在KClO3中Cl的化合价是( )
A . -5
B . -6
C . -1
D . +5
18、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结合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碘原子的质量是126.9g
B . 碘离子(I-)的核外电子数为54
C .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摄入越多越好
D . 碘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参加化学反应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19、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 2个氢原子——2H
B . 3个亚铁离子——3Fe+2
C . 氢氧化铝——AlOH3
D . 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2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B . 无色酚酞遇到盐酸变红色
C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D .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生成
2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X+2Mg=2MgO+C则X的化学式为( )
A . CO
B . C
C . CO2
D . H2O
22、现有X、Y、Z三种金属,把他们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Z溶解并产生氢气;把X、Y放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X表面有银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 Z>X>Y
B . Y>X>Z
C . X>Y>Z
D . Z>Y>X
23、下列说法或操作:①量筒的零刻度在底部 ②所有的滴管实验完毕后都要洗净 ③温度计可代替玻璃棒搅拌 ④量筒可代替试管进行反应 ⑤白磷通常保存在水中 ⑥玻璃棒可蘸取少量液体 ⑦盐酸属于盐类,其中正确的是( )
A . ②③④⑤⑥
B . ①⑤⑥
C . ②③④⑦
D . ①②⑤⑥
24、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溶解性
B . 挥发性
C . 金属活动性
D . 硬度
25、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
A . 原子
B . 分子
C . 元素
D . 单质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下图中的①、②是氧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B粒子属于 (填“原子”、“阴离子”或“阳离子”);若D为原子,X= .
(3)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序号).
2、选择初中化学常见物质或粒子用化学用语填空。
(1)银 。
(2)两个二氧化硫分子 。
(3)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
(4)3个铵根离子 。
3、实验室有 4 种试剂,分别为
HNO3 溶液、CuSO4 溶液、MgCl2 溶液和 KOH 溶液。
(1)有颜色的试剂是 。
(2)有一种试剂能与另外三种试剂发生反应,该试剂是 。
(3)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CuSO4 溶液与 KOH 溶液混合: 。
②HNO3 溶液与 NaHCO3 溶液混合: 。
4、2011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曝光:河南生猪主产区采用违禁药品“瘦肉精”,有毒猪肉流向双汇分公司. “瘦肉精”的化学式是C12H19Cl3N2O,试回答下列问题.
(1)瘦肉精由 种元素组成,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瘦肉精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是 .
(3)瘦肉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4)瘦肉精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填字母). (4)
A . 碳
B . 氯
C . 氮
D . 氧
三、推断题(共1小题)
1、下图为A~G(初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 ,其常见用途为 (任写一条)。
(2)反应①的现象为 。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5)Na2O与CaO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物质中 (填标号)能与Na2O发生化学反应。
a.Mg
b.N2
c.稀盐酸
d.NaCl固体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 、②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O2 , 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 (选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C装置收集CO2 , 则检验收集满CO2 , 则检验收集满CO2的方法是 。
(4)按照下图把收集好的CO2依次通入盛有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和高低蜡烛的试管或烧杯中,F中可以观察到得现象是 ,G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写出H中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5)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结构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难溶于水。利用图J收集甲烷,请补充画好J图中的导管。 。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生铁是铁的合金,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称取生铁样品5.8g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所加稀硫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生铁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回答下列问题:
(1)当滴加稀硫酸质量为 时,反应恰好完全,此时产生气体质量是 .
(2)计算恰好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温馨提示:Fe+H2SO4=FeSO4+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