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宿城第一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 . 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B . 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C . 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D . 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2、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元素符号为 uUO B . 原子序数为 118 C . 原子的质数为 176 D . 相对原子质量为 294g
3、美国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5月13日宣布,首次从辐照后低浓铀溶液中生产出钼-99。Na2MoO4是Mo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Mo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 +4价 B . +5价 C . +6价 D . +7价
4、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粒子有12个质子 B . 该粒子有2个电子层 C . 该粒子属于非金属元素 D . 该粒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5、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过滤    B . 倾倒液体 C . 检查气密性    D . 加热液体
6、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A . 图片_x0020_533520520 B . 图片_x0020_415278072 C . 图片_x0020_1812998632 D . 图片_x0020_594635697
7、2017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震后灾区人民须将河水净化成生活用水,常见的净水操作有①过滤;②吸附沉淀;③消毒杀菌;④蒸馏。应选用的净化顺序为()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①③ C . ②①③ D . ①③④
8、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描述准确的是()
A . Cu2+——“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 . 2CO——“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 .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 D . H2S——“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有两个氧元素
9、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其吸水性是棉花、纸张的数十倍。它是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的复杂反应而制得。下列有关丙烯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它属于氧化物 B . 其中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1 C .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D . 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
10、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X原子,●表示Y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反应物由原子直接构成 B . 生成物是混合物 C . 用符号表示为2X D . 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原子有两种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      
(2)氦气      
(3)2个硝酸根离子      
(4)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5)钠离子      
(6)氢氧化钙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428397389

(1)写出仪器a和b的名称:a      ,b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气体,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用F装置干燥氧气,F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气体从      管通入(填“长”或“短”);
2、如图是水的电解实验。

图片_x0020_1987778307

(1)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该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      组成的;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写名称,下同)不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      
(4)检验b管中产物的方法是用点燃的木条接近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打开活塞,看到的现象是      ;a、b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实验操作中,发现两者体积比偏大,造成体积比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3、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图片_x0020_100021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说明了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不正确操作可能是      ,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      具有挥发性。

四、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小峰和小刚阅读试剂标签后发现,市场销售的高锰酸钾晶体纯度高达99.5%,含水量可以忽略不计。为探究“试管放置方式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速度和体积的影响”,他俩设计了制取氧气的直立型装置(如图),并与斜卧型装置比较,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分别加入5.0克高锰酸钾晶体,用同一酒精灯分别加热,用同一型号的集气瓶收集气体,每组实验进行五次,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后记录如下表:

装置类型

直立型

斜卧型

收集1瓶氧气所需时间/秒

59

68

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秒

95

108

收集氧气的总体积/毫升

525

476

图片_x0020_768935815

(1)写出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较短的装置类型是      
(2)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斜卧型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总体积比直立型少的原因是      
(3)根据反应算出5.0克高锰酸钾生成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实验中发现,斜卧型发生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明显大于理论值,他们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

(提出假设)

小峰假设: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

你的假设:      

(设计实验)要验证小峰的假设能否成立,请设计简明的实验方案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实验室加热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0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于氯酸钾,利用元素的质量分数求氯酸钾的质量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宿州市宿城第一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