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一致的是()
A . 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小于100mL,因为分子有质量
B . 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 气体易于压缩,因为构成气体的微粒间空隙较大
D . 空气是混合物,因为它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
2、下列发生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苹果腐烂
B .
榨取果汁
C .
食物腐烂
D .
金属生锈




3、2011年3月22日世界水日主题是“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水体污染与人类活动无关
B . 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的水
C . 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 . 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4、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 . 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B . 直接把鼻孔凑到试剂瓶口闻浓盐酸的气味
C . 用手拿着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D . 制取气体时装药品前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B . 常用氮气作食品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 . 凡是无色、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D . 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是因为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6、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 . 是否直接构成物质
B . 是否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 分子大原子小
D .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7、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碘盐是人体摄入碘的唯一来源
B . 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
C . 碘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D . 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3
8、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A . 梅花扑鼻香自来—分子在运动
B . 给篮球打气—分子变小了
C . 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
D .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氧气含量不同
9、下列微粒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的是()
A . Na+
B . Cl﹣
C . O2﹣
D . N
10、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
②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甲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
③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
④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下列物质,a、水银 b、五氧化二磷 c、氯化钠,其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构成的是 ,由离子构成的是 .(填序号)
2、金属钛因为具有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力等方面的必备原料。已知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8,核电荷数为22,其质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中子数为 。
3、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 离子,符号为 ;
(2)
表示的是 (填离子符号);

(3)上表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任意填写一种);
(4)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
4、“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有 。
(2)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 。
(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比在冷水中快,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 。
(4)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mL或 mL。
(5)区分某地下水(硬水)和蒸馏水,可以选用的物质是 ;使用硬水会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如 (举一例)。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根据下列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 ,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4)常温下,在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不能使木条复燃的是_____。 (4)
A .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
B .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
C .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硫酸铜溶液
D .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红砖粉末
四、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
H2O2溶液浓度% |
H2O2溶液体积/mL |
温度/℃ |
MmO2的用量/g |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
反应所需的时间/s |
① |
5 |
1 |
20 |
0. 1 |
4 |
16. 75 |
② |
15 |
1 |
20 |
0. 1 |
4 |
6. 04 |
③ |
30 |
5 |
35 |
0 |
2 |
49. 21 |
④ |
30 |
5 |
55 |
0 |
2 |
10.76 |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从实验 和 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 (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4)写出上述反应文字表达式 。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已知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核外有12个电子,作为原子质量标准的碳﹣12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求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原子的质量 、 、 (要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