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阶段性测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水中游动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1s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1min能飞5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

A . 猎豹速度最大 B . 旗鱼速度最大 C . 褐海燕速度最大 D . 三者速度一样大
2、

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 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 . 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D . 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3、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A . B . C . D .
4、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 . 水中“断”枝 B . 镜中花 C . 林间的光线 D . 亭子的倒影
5、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 . B .      C . D .
6、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对观察者所成的像是(    )
A .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 目镜和物镜都成实像 C .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 .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
A . 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B . 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 C . 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8、如图是一束光线斜射入厚玻璃砖,并通过玻璃砖折射的光路图,其中符合折射规律的是(   )
A . B . C . D .
9、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 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大约80 cm B . 2017年5月无锡地区的平均气温约42℃ C . 人正常步行1 min约能走2 km D . 正常人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1min
10、下列长度的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 9.6nm=9.6×103μm=9.6×103μm B . 9.6cm=9.6cm×10mm=96mm C . 9.6cm=9.6cm×10=96mm D . 9.6cm=9.6÷100dm=0.096m
11、对以下四种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 图甲现象说明玻璃既能透光又能反射光 B . 图乙现象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 . 图丙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D . 图丁现象说明红色玻璃能使光的强度增加
1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正立、缩小的实像 C . 当u=20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4cm处移动到12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13、图中的“世”字是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下列光学器具中应用了此成像原理的是(   )

A . 照相机 B . 投影仪 C . 放大镜 D . 显微镜
14、小明给他的几位好朋友拍了一张集体照,他的朋友们看了照片后都不满意,特别是站在前排最右边的小华,只看到大半张脸,如图所示.他们要求小明重新拍照,那么小明的正确做法是(   )

A . 照相机应离人远一些 B . 照相机应离人近一些 C . 照相机应向左移动一些 D . 照相机应向右移动一些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1、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透过水面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石的虚像,这个虚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若在A处用激光手电对准虚像B'照射,则手电发出的光      (能/不能)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

2、单位换算:
(1)1.2×10-6 cm=      μm
(2)1.2 h=      s
(3)72km/h=      m/s
3、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      
(2)正常人步行的速度为1.2      
4、              
(1)图A比较运动员快慢的方法是:      

(2)图B比较运动员快慢的方法是:      
5、如图所示,甲图中物体的长度是      cm,乙图中秒表的读数为      s。

6、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向左移动/向右移动/静止不动 ),折射角将      (增大/减小/不变)。

7、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      是入射光线,玻璃在      (AB面的左方/AB面的右方/CD面的上方/CD面的下方).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物距为20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25 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      、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5 cm时,成      像,在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9、小红在家中用纸屏、盛有水的圆形鱼缸、点燃的蜡烛组成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调节纸屏至图示的位置时,她在纸屏上看到了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蜡烛像.则盛有水的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      镜,蜡烛的像是      (虚/实)像. 

10、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我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准备放映时,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如果你是放映员应将放映机      (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同时要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11、有五位同学轮流用同一把毫米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①18.23 cm,②18.24cm,③18.25 cm,④18.22cm⑤18.235cm.他们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cm,其中      (填序号)同学的测量是错误的,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是       cm.
1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 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      m.
13、“五一”假期,小明一家乘汽车前往钦州探望外婆,在经过如又图甲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时,车速如图乙所示。若汽车继续以该速度匀速行驶,再经过      h才能到达钦州 。

14、甲乙两人的速度之比为1:2,那么他们通过相等的路程所需要的时间之比为      ,他们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15、某同学测量长度的方法如图所示.他在测量中的错误有:

      ;⑵      ;⑶      

三、作图题(共3小题)

1、如图,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到凹透镜上,请作出折射光线.

2、如图中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在虚线框内补画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3、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人水中,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四、实验题(共4小题)

1、晓华和同学取两张等大的同型号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如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同的大小纸锥,进行纸锥下落快慢的研究: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拿至图乙的      (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同时记录纸锥下落至地面的时间,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参照表中速度格式,请把实验表格中①和②两处填写完整      

(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      (选填“下落的时间”或“下落的路程”)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下落高度或换用锥角较      (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
(4)晓华的同学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可能与纸锥的锥角、纸锥的轻重(即质量)有关,并打算用第(1)题中的两个纸锥,研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的关系,晓华认为不科学,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2、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a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      (选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b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      
(2)有同学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c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c左边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      的焦距大些。你推断的理由是      
(3)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      的关系”。
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实验前需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比较规范的是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2)
A . 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 . 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3)为了方便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      (选填“粗糙”或“光滑”)的玻璃板。
(4)如图乙所示,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人眼在图乙所示的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5)若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A”;接着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8cm的位置,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B”.由实验可知像“A”      (选填“大于”或“小于”)像“B”。
(6)小明用课本把凸透镜挡住了一半,发现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像变      (填“亮”或“暗”)。
(7)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 , 像距v . 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      。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A′B′/AB=v/u , 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3f时,n=      

4、同学们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②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入射角i≥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③由表格数据可知:如图中的图线      (选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④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不能消失,则      (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某人乘出租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如下图所示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有关内容。求: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2018年3月14日,河南焦作的薛先生自称驾驶的奔驰汽车定速巡航失灵,以12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上狂奔近1小时。后来,经过第三方检测,证明薛先生说谎。1公里=1千米
(1)“120公里的时速”等于多少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以12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上狂奔1小时”,通过的距离是多少 km?
(3)小明上学距离2.4km,如果以120km/h的速度运动,小明上学只需要多少s?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阶段性测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