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20小题)
1、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1)
A . 东北风
B . 东南风
C . 西北风
D . 西南风
(2)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 (2)
A . 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 . 连绵阴雨天气
C . 强对流降雨天气
D . 沙尘暴天气
2、下列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3、2017年2月23日,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e、f、g位于宜居带内。下图为“TRAPPKT-1系统示意图”。
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是因为( )
A . 与TRAPPIST-1距离适中
B . 天体表面平坦
C . 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D . 有肥沃的土壤
4、下面景观图所反映出的地球圈层有( )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5、某国际航班从罗马经18小时的飞行,于北京当地时间星期一17时10分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据此判断下列问题。
(1)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 (1)
A .
B .
C .
D .




(2)飞机从罗马(东1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 ) (2)
A . 星期一的18∶10
B . 星期一的12∶10
C . 星期日的18∶10
D . 星期日的16∶10
(3)飞机起飞时罗马正值( ) (3)
A . 多雨季节
B . 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C . 夏季
D . 白昼最长的季节
6、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的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如图,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下图为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
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并常常避开广阔的森林和水域,是因为森林和水域( )
A . 食物较丰富,觅食较容易
B . 风力较大便于飞行
C . 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
D . 会有下沉气流
7、以下关于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狂风暴雨的天气
B . 图中降水多发生在锋前,为连续性降水
C . 白天同一时间,a处气温低于b处
D . 图中锋面过境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8、下图为某同学通过网络获得的某城市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阅读天气符号图,完成下列问题。
(1)周一时,与该城市在某天气系统中的位置相似的可能是( )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2)下面描写天气的诗句与影响该城市这三天的天气系统相一致的是( ) (2)
A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 .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3)下面各图与该城市三天来气温、气压变化相符的是( )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9、“地球一小时”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变暖发起的一项活动,号召个人、社区、企业和城市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倡导低碳生活。
完成下列各题。
(1)以下建议不符合活动初衷的是( ) (1)
A . 召集亲友,欣赏星空
B . 围坐在黑暗中一起讲故事
C . 使用大功率电磁锅,共享美食
D . 在烛光下放松沐浴
(2)“地球一小时”目的是为了改善( ) (2)
A . 光污染
B . 大气环境
C . 水污染
D . 生物环境
10、有关人类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表述正确的是( )
A . 太阳能电站、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等都是人类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利用方式
B . 人类利用煤、石油、水能、风能等不是地球自身产生的能源,与太阳活动关系密切
C . 人类开发利用的潮汐能是由太阳辐射产生的
D . 我国是利用太阳能最早的国家
11、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 )
A .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的海南岛
B . 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
C . 海拔高、空气稀薄的青藏高原
D . 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
12、图A为甲、乙、丙三地6月22日至12月22日等高旗杆正午影子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 . 甲、乙两地有阳光直射现象
B . 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乙地
C . 甲、乙两地都位于北半球
D .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小的是丙地
(2)图B中四条曲线能够基本反映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是( ) (2)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13、入夏以来,高温天气常常出现在我国中东部及其以南地区,持续高温天气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造成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 ( )
A .
B .
C .
D .




14、读下图,若θ角增大1°,则( )
A . L1、L2两纬线的位置均南移
B . 太阳直射点运动的范围增大
C .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延长
D . 温带范围扩大
15、下图中阴影区域为夜半球,A、C两点的地方时相同且所在弧线两侧的日期不同;B、C两点永远昼夜等长,且两点的经度差为90度;D为BC的中点。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
A . 8:00
B . 9:00
C . 20:00
D . 0:00
16、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 . 地壳
B . 上地幔
C . 下地幔
D . 地核
17、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 . 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C . 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 . 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18、读“气候要素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1)
A . 甲图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35°N~55°N的大陆东岸
B . 乙图与图二反映的气候类型不相同
C . 丙图气候类型在非洲和南美洲均无分布
D . 丁图气候类型只分布在亚洲和北美洲
(2)图中甲、乙、丙、丁中与上海的水热季节分布类似的是( ) (2)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丁
19、小明暑假到烟台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然没有空调,但白天因“穿堂风”而感觉凉爽。下图为房屋布局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1)
A .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B .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C . 温室效应原理
D . 热胀冷缩原理
(2)此时“穿堂风”近地面气流的运动方向是( ) (2)
A . 由西向东
B . 由东向西
C . 由北向南
D . 由南向北
20、为了保证飞行的平稳,飞机常常选择在对流层之上的平流层里飞行,但由于对流层厚度有时空变化,飞机飞行的高度也相应变化。一般来说飞行高度最高的是
A . 冬季的低纬度地区
B . 夏季的低纬度地区
C . 冬季的高纬度地区
D . 夏季的高纬度地区
二、综合题 (共4小题)
1、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经纬度坐标:甲 ,丙 。
(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 ;位于寒带的有 。
(3)乙位于甲的 方向,丙位于甲的 方向。
(4)某飞机由乙飞往丁,沿最短路线,合适的航向为 ,其最短距离为 千米。
(5)丙、丁之间的距离 (小于、等于、大于)丙、乙之间的距离,若乙丁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那么该图的比例尺为 。
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
表示夜半球。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 (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 。
(3)B即将进入
(昼/夜)半球。
(4)图中各点中,时刻为正午12:00的点是 ,时刻为子夜0:00点的是 ,比B晚2小时的点是 。
(5)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把图中各点排列为 。
(6)某物体由D到C做水平运动,先向 偏,后向 偏。
3、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回答问题。
(1)说出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B风带名称为 。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 (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 。
(4)每年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当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表现为 。
(5)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罗马的天气特点是 ,形成原因是 。
4、下面两幅图分别表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中,甲乙两地中,气压较高的是 气温较高的是 。
(2)在左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3)假若左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地。
(4)右图中甲地为 压中心(高或低),此时北半球为 季节,西安的风向应为 。
(5)右图中北京与东京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理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