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所颁布的《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法律文件,都体现了近代社会一个共同的法治精神。即(    )
A . 法治取代人治 B . 反对殖民统治 C .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D . 限制王权
2、诞生于如图圆圈区域的文化遗产是(    )

A . B . C . D .
3、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作比较,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形成风貌迥异的古代文明时,一开始直接起制约作用的是(    )
A . 宗教信仰 B . 地理环境 C . 民族心理 D . 文化素养
4、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    )
A . 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B . 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 C . 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D . 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
5、据史料记载:来自萨拉米的外邦人赫拉克利德斯,因其在公元前330—前329年雅典粮食危机中的善举成为雅典人的“恩人”,被授予“特权外邦人”身份;外邦人银行家帕西昂和佛尔米昂因对雅典城邦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雅典公民权。这表明(    )
A . 外邦人拥有雅典公民权 B . 外邦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获得雅典城邦的认同 C . 外邦人可以通过参与雅典的政治生活而融入雅典城邦 D . 外邦人必须与雅典公民共同履行城邦的某些义务
6、诚信审判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最初的“依诚信”完全依赖当事人的宣誓与承诺,具有浓厚的宗教誓言色彩,缺少实质性的法律评判标准;在之后的法律实践中,西塞罗将诚信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即用证据证明自己的“诚信”与“不明情况”。西塞罗的主张说明罗马法(    )
A . 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B . 开始由人治走向法治 C . 强调证据在法中的作用 D . 具有灵活性的法律特征
7、《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ComitiaCenuriata)的权力。”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
A . 强调公正 B .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 .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 . 限制权力滥用
8、有学者认为,古罗马雕刻在艺术创造性上弱于古希腊。古希腊的作品多为“人化”的神女和英雄,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而古罗马的雕刻作品多是歌功颂德的大型历史题材,当中加入了纯粹的功利性因素。这表明(    )
A . 艺术创作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B . 民主氛围决定人文主义发展方向 C . 希腊文明的程度高于罗马文明 D . 罗马扩张促进了艺术风格的融合
9、中古欧洲社会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土地分封制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B . 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 . 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D . 法兰克等国君主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10、列出指出:“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这个“历史联系”就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A

拜占庭人长期采取封闭保守的态度

拜占庭文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B

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中古西欧城市兴起

加速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D

马可·波罗来华

开辟了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A . A B . B C . C D . D
11、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 .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12、英国在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方式以后,在1600—1800年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都出现了转折。1700年后谷物和面粉的出口大幅上升,到1750年总数达20万吨,是当时的“欧洲粮仓”。由此可知,英国成为“欧洲粮仓”的根本原因是(    )
A . 工业革命对农业的有力推动 B . 农业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C . 新的生产关系对农业的促进 D . 谷物和面粉大幅出口的刺激
1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举例说,在一个小扣针厂,十个工人要协作承担十八种操作工序,他们虽然很穷,必要的机械也很简陋,有人还要兼任不同的操作,但只要勤勉工作,这十个人每日可完成多达48000个扣针。据此可知(    )
A . 手工工场技艺严格落后 B . 生产分工促进产业进步 C . 机器生产成为普遍现象 D . 工业革命催生自由主义
14、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本·琼生称誉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由此可知,莎士比亚(    )
A . 理性主义灵魂改变人类的命运 B . 代表英国文学艺术最高成就 C . 倡导的人文精神影响深远 D . 显示工业时代人定胜天的豪情
15、近代人文主义的兴起,将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类在自然界地位不断的降低。这主要反映出(    )
A . 自然科学发展制约人文主义发展 B . 自然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 C . 自然科学发展有助于“认识人自己” D . 宗教神学束缚了人文主义发展
16、有学者认为,美洲及东印度航路被发现之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欧洲人的“优越势力”源于(    )
A . 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B . 航海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C . 资本原始积累的迅速增加 D . 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
17、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据此可知(    )
A . 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 B . 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 C . 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 D . 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
18、所谓全球史观,简而言之就是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客观、公平地看待历史。如果从这种角度看待殖民扩张,下列表述合适的是(    )
A . 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B . 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给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D . “带着血泪的进步”
19、1713年,英国内阁会议通过一份结束欧洲战争的条约,安妮女王将条约提交枢密院,枢密院院长克蒙德里勋爵告诉女王,枢密院需要一段时间讨论,并强调了枢密院决策权的独立性。安妮女王大发雷霆,克蒙德里丢了官职。这件事反映了(    )
A . 英王权力仍在强化 B . 内阁与国王共进退 C . 枢密院对内阁负责 D . 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
20、“显而易见,战争给美国经济结构带来了重要的变化。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利坚贸易一直依赖不列颠帝国体制,战后人们突然发现一切必须依靠自己,经济活动也不再有大不列颠海军保护。”该“战争”发生在(    )
A . 18世纪初 B . 18世纪下半期 C . 19世纪中期 D . 19世纪下半期
21、由“原则民主”向“程序民主”演进,是近代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为美国“原则民主,”(指自由、平等原则)奠定思想基础的文件是(    )
A . 《独立宣言》 B . 《权利法案》 C . 1787年宪法 D . 《人权宣言》
22、下表是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被美国人民奉为“《圣经》”的1787年宪法。由此可知,这部宪法(    )

代表

土地投机者

高利贷者

工商航运者

持大量公债者

奴隶主

人数

14

24

12

40

15

A . 协调了美国各个阶层间的矛盾 B . 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 C . 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 D . 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
23、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    )
A . 超越了英国的《权利法案》 B . 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 . 它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 . 极大地推动了民主思想传播
24、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根据所示内容判断他笔记中的设计的历史人物(    )

A . 拿破仑 B . 罗伯斯庇尔 C . 克伦威尔 D . 华盛顿
25、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休闲生活的时间由随意向定时转变,工作与体闲分离明确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创制 B . 工厂制度普遍建立 C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D .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26、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年份

发明者

职业

成果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木工、纺织工

珍妮纺纱机

1769年

阿克莱特

理发匠

水力纺纱机

1785年

卡特莱特

牧师

水力织布机

1785年

瓦特

修理工

改良蒸汽机

A . 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 B . 英国纺织业技术和产量都领先世界 C . 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 D . 工业生产逐渐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
27、如图反映了(    )

图片_x0020_100007

A . 圈地运动刺激农业人口流向城市 B . 人们改变了传统的生育生活观念 C . 英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D . 机器生产对体力和技能的要求低
28、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

收入状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例举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①工业革命促进职业结构的变动

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新的分化

③蒸汽的力量催生新技术行业

④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9、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A .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 .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 . 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 .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30、《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已经破坏了”。这一论述(    )
A . 否定了资产阶级历史作用 B . 批判了资产阶级对近代世界进步的阻碍 C . 认同了资产阶级价值观念 D . 肯定近代以来世界发生的社会历史变革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760年,英国兰开夏乡村地区的棉纺织工人通常是在自己的家中进行手工劳动。1830年左右,工人们基本已按工厂制度组织,在厂内进行机器生产。

——摘编自(英)波斯坦等《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如图是耗费巨资专门修建的一座大型展厅“水晶宫”。展厅之中,英国陈列几乎是清一色的工业品,其它国家陈列的绝大多数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这次博览会英国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宣告了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经济中心。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妇女走向社会,社会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其经济独立也日渐形成。而妇女经济独立又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材料四:

图片_x0020_100008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棉纺织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各出现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博览会上英国的展品与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本次博览会表明英国获得了怎样的世界地位?处在“旧世界”的中国通过哪场运动引入机器工业?
(3)根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给英国妇女带来的变化。
(4)材料四中,直接史料是      ,间接史料是      。(填写图一或图二)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往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采用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欧洲的政治思想、科学、哲学、文化风尚和人民也广泛散布于全世界,对现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的典范。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欧洲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材料四:从15世纪晚期开始,英国就展开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保护主义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业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年通过“羊毛法案”禁止进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禁止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国首相沃波尔以提升制造业为目标,推行明确的重商主义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是1815年英国仍通过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对农业的保护力度,一直到1846年,当英国产业革命已经完成相当一段时间后,英国才通过取消《谷物法》,开始了维护其工业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摘编自张学博《英美历史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哪些历史新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17,18世纪欧洲风尚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变化的政策因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阶段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