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 书包背带很宽 B . 刀刃磨得很薄 C . 铁轨下铺枕木 D . 坦克车有履带
2、九年级第一学期的物理课本共有68页,当它平放在水平桌面中央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约为(  )
A . 34帕 B . 68帕 C . 136帕 D . 6.8帕
3、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  )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④⑤ D . ①②④⑤
4、医院体检抽血时,普遍采用如图所示的真空采血管,使用时将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被检查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采血管,血液便自动流入采血管,此时的血液是(   )

A . 靠自身重力流入采血管 B . 被真空吸入采血管 C . 被空气压入采血管 D . 由血压压入采血管
5、重为3牛的某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该物体(  )
A . 受到的浮力可能小于3牛 B . 受到的浮力一定等于3牛 C . 排开水的重力一定小于3牛 D . 排开水的重力可能大于3牛
6、如图所示,一个塑料小球堵在一个水池的出口处,水无法排出,则该小球(   )

A . 不受水的浮力,也不受水对它的压力 B . 仍受水的浮力 C . 不受水的浮力,但受水对它的压力 D . 无法判断
7、如图所示,A、B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分别盛有7cm、5cm深的水,A、B之间用导管连接。若将阀门K打开,最后A、B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之比为(   )
A . 3:7 B . 2:3 C . 5:7 D . 1:1
8、如图1、2所示,某跳水运动员完全入水后,身体由蜷曲变为打开蹬地。在这过程中,他所受的浮力和水对脚底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 . 浮力减小,压强增大 B . 浮力增大,压强减小 C . 浮力不变,压强减小 D . 浮力不变,压强增大
9、如图所示,两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不同的液体,已知距容器底部均为h的A、B两点的压强相等。现将实心金属球甲、乙分别浸没在左右两液体中,均无液体溢出,此时A点的压强大于B点的压强,则一定成立的是(    )

A . 甲球的质量小于乙球的质量 B . 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C . 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 D . 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
10、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和乙,分别装入A和B两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恰好相同。现将两个相同的铁球用细线吊着分别浸没在A、B两液体中,不接触容器底部和壁。静止时,A和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和pB;水平桌面对容器的支持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 pA>pB    F>F B . p_A>pB    F_=F C . pA=pB    F<F D . pA=pB    F=F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冰的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 它表示每立方米冰的      是0.9×103千克。当1米3的冰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为      千克,水的体积为      3 . 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3千克的酒精,它一定      盛下质量为0.3千克的水(选填“能”或“不能”)。(已知ρ>ρ酒精
2、如图所示,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的玻璃缸,其中甲图只有水,乙图水中漂浮着一只小鸭子,丙图水中漂浮着一只大鸭子,则三个玻璃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p、p的大小关系是      。我国“海警3901”船满载时排水量为12000吨,则满载时船受到的浮力为      牛。若船满载时所装物品的质量为5000吨,则该船自身的质量为      吨。若船从黄浦江码头驶向中国东海海域,在入海过程中,船身将      一些(选填“上浮”或“下沉”)。

3、茶壶是根据      原理工作的。如图所示,当壶内盛满水,水面可到达图中      位置(选填“A”或“B”).一般茶壶的壶盖上都有一个进气小孔,该小孔的作用是为了维持壶内的气压      壶外大气压(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4、弹簧秤下吊着重为15N的正方形金属块,当它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10N,则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为      N.若金属块上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20N,则金属块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      N.若把该物体一半浸入水中,则该物体受到的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大小为      牛。
5、  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      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但当时大多数人都不相信,直到1654年,著名的      实验,才使人们确信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且很大。如果某地某时的大气压为1.01×105帕,则面积为20m2的屋顶上受到的大气压力为      牛。
6、压强是表示      的物理量。如图所示,用20牛的水平力把重为6牛的正方体物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它对墙壁的压力为      牛,若此正方体的底面积为0.01米2 , 则它对墙壁的压强为      帕。若用同样的力,把体积更大的正方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墙壁受到的压强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7、以下摘录了同学实验报告中的四句话:(1)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压强都相等;(2)当金属盒放入盛水量筒的某一深度处,U型管两液面有高度差。(3)将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放在调好的天平两盘,天平不能平衡(4)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中,      为实验现象,      为实验结论。(填序号)
8、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等,高度和底面积均不相等的圆柱形容器S<S , 盛有相等质量的水后放于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这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p . 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F      F .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小木块后,木块漂浮于水面,水均没有溢出,这时水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增加量△p      △p(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9、盛夏,为了防止爆胎,有经验的司机都不会给车胎充气太足。小李经分析后猜想: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气体体积不变时,气体压强与温度有关。接着他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烧瓶的一端连接在压强计上,用压强计中的水银柱在烧瓶中密闭一定质量的空气。将烧瓶放入水中,给水槽中的水加热。用温度计和压强计同时测量水的温度(即为瓶中密闭气体的温度值)及密闭空气此时的压强值。在每次测量时都使压强计左侧水银面保持在图中A点的位置不变,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气体的温度/℃

20

30

40

50

气体的压强/Pa

1.0×105

1.03×105

1.05×105

1.10×105

①实验中,每次测量时都使压强计左侧水银面保持在图中A点的位置不变,其目的是保持一定质量密闭气体的      不变。

②分析上表中实验数据可知:      

③因此,夏天载重汽车在盘山公路下坡行驶时,要不断往车轮上喷水是想使轮胎内气体的      来减小轮胎内气体的压强,防止爆胎。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正方体投入装有水的柱形容器中后漂浮(水未溢出),浸入液体的体积为0.001米3
(1)求物体所受的浮力;
(2)在计算放入物体以后,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量△p液时,小王同学认为:应该用该物体所受的浮力除以容器底面积,即△P= ;小红同学认为:应该测量出物体所受的重力,除以容器的底面积,即△P= .你认为,小王同学的观点是      的,小红同学的观点是      的。(均选填“正确”或者“错误”)
2、如图所示,形状、体积相同的甲、乙长方体以不同方式放在水平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

(1)若甲重为120牛,与地面接触面积为0.03米2 , 求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和压强p。
(2)若乙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米2 , 求乙对地面的压力F
(3)若分别将甲、乙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体积后叠放在各自剩余部分的上方,求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和p'的比值。
3、如图所示,边长为0.2米的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0.03米2的薄壁柱形容器乙放在水平地面上,乙容器高0.4米,内盛有0.3米深的水。正方体甲的密度为5×103千克/米3

求:

(1)甲的质量;
(2)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
(3)把一个底面积为0.02米2 , 高0.3米圆柱体A(已知ρ>ρA)先后放置在正方体甲上和乙容器的水中,甲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与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相等,求A物体的质量。

四、作图题(共3小题)

1、如图所示,重为2牛的小球漂浮在水面上,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受到的力。

2、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试管的底部用薄膜封住,其内部装有适量的水,将它分别放入不同的液体中,管内外液面恰好相平,请你画出薄膜的大致形状。(ρ盐水>ρ>ρ酒精

3、如图所示,重为10牛的小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对地面的压力F。

五、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如图所示为活动卡上的几个实验。

①图(a)所示实验过程是定量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      之间的关系,量筒中盛放的是水,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用      表示,V2-V1表示      

②如图(b)所示,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将铅笔压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观察到手指肌肉下陷情况不同,这是在探究      的关系。

③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中,在空饮料瓶底部的同一深度处扎三个小孔,瓶中观察到如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④图(d)所示实验中若玻璃管倾斜,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将      如果玻璃管内混有部分空气,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名称为      ,通常利用该装置(选填“测量”或“探究”)      液体的压强,当金属盒薄膜受到压强后,其右管内的液面      左管内的液面。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密度”两个实验中,实验测量的物理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中对多种物质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      ,“测定物质密度”中多次测量是为了      

3、实验。如图所示。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2)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4、小伟和小李研究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容器底部所受压强增加量△p与哪些因素有关。所用相同的柱形容器底部都装有压强传感器,他们在容器中分别倒入一定量的水和酒精(ρ>ρ),然后将高H为0.1米的实心柱体缓慢放入液体中,逐步改变其下表面距液面的距离h,如图1,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柱体浸入水中

实验序号

h(米)

△p(帕)

1

0.02

100

2

0.04

200

3

0.06

300

4

0.08

400

5

0.10

500

表二柱体浸入酒精中

实验序号

h(米)

△p(帕)

6

0.02

80

7

0.04

160

8

0.06

240

9

0.08

320

10

0.10

400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p与圆柱体浸入液体深度h的倍数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中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p与圆柱体浸入液体深度h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浸入液体的深度h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p也越大。
(3)小李猜想: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时,h的增加量相同,△p的增加量也相同。小伟猜想: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时,h的增加量相同,△p的增加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于是他们用等高的实心圆锥体在水中重复上述实验进行验证,如图2,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三中。

表三锥体浸入水中

实验序号

h(米)

△p(帕)

11

0.02

81.3

12

0.04

130.7

13

0.06

156.0

14

0.08

165.3

15

0.10

166.7

分析表三中的数据,      的猜想正确,由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实心锥体浸入柱形容器的水中时,      。如果用实心球重复上述实验,根据上述结论,可推理得出:实心球体浸入柱形容器的水中时,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上海市闵行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