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姜楼镇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共25小题)

1、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 .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 .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 . 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 . 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2、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 . 楚秦 B . 齐燕 C . 秦齐 D . 秦燕
3、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

A . 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 . 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 . 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 .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

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 . 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 B .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郡国并行制 D . 行省制
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掳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优于北方 B .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 . 北方统治者实行强制移民政策 D . 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劳动力
7、“我中华民族,天宝物华,地灵人杰,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或招之聚于华夏,或去之散于五洲,天水一方,其源盖皆出于始祖轩辕也。”这篇祭文是在赞颂中国古代的(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大禹 D . 商汤
8、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9、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公元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 B . C . D .
10、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打仗,一个个都眼睛都红了,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秦国的士兵之所以能打仗,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政策在激励着他们。这个强大的政策是(    )
A . 承认土地私有 B .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C . 奖励军功 D . 奖励生产
11、十八大三中全会以来,习李新政的亮点之一是反腐力度的加强,提出“打老虎,也打苍蝇”,加强对官员的监管。在秦朝时,负责“打老虎”,监察百官的是(    )
A . 丞相 B . 刺史 C . 太尉 D . 御史大夫
12、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
A . 张骞 B . 王昭君 C . 卫青 D . 班超
1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半坡聚落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4、在西安北郊的一座秦朝墓葬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一批圆形方孔铜钱。该铜钱是(    )

A . 和同开宝 B . 五铢钱 C . 开元通宝 D . 半两钱
15、“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石破天惊的大事,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位书法家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A . 钟繇 B . 王羲之 C . 颜真卿 D . 欧阳询
16、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692677684 B . 图片_x0020_426296744 C . 图片_x0020_412568817 D . 图片_x0020_1939622693
17、“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河姆渡原始居民
18、如图的“利簋”是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簋腹内底铸铭文4行33字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由此可见,这一文物可以用来印证(    )

A . 纣王残暴 B . 武王伐纣 C . 分封诸侯 D . 武王问鼎
19、《中国青铜器辞典》全面展现了中国青铜器的现存状况和研究成果,是目前收录最为完备的一部大型青铜器工具书,填补了中国青铜器辞典领域的空白。下列文物最有可能入选该书的是(    )
A . 司母戊鼎 B . 甲骨文 C . 商朝的玉虎和玉象 D . 人面鱼纹彩陶盆
20、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
A . 公元前3世纪初 B . 公元前3世纪末 C . 公元前2世纪初 D . 公元前2世纪末
21、某学者指出:“汉武帝是个雄才大略之主,很想内兴文治,外耀武功。于是立五经博士,表彰六艺,________。又北伐________,西通________。一时文治武功,赫然可观。”横线应为(    )
A . 罢黜百家;匈奴;西域 B . 盐铁官营;匈奴;西域 C . 罢黜百家;西域;匈奴 D . 盐铁官营;西域;匈奴
22、下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 . 北方民族内迁 B . 西域都护的设置 C . 海上丝绸之路 D . 丝绸之路的影响
23、“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唱出了新疆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拥戴之意。历史上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的是(    )
A . 台湾府的设置 B . 伊犁将军的设置 C . 驻藏大臣的设置 D . 西域都护的设置
24、一次历史课后,刘敏对陆莹说:“按今天课上讲的,你可能应该叫步六孤莹。”陆莹回敬道:“那你就叫独孤敏。”这次历史课讲的内容应该是(    )
A . 诸侯争霸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 秦灭六国 D . 江南开发
25、魏晋以来,内迁少数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表明(    )
A . 民族交融成果显著 B . 民族纷争完全消失 C .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 . 黄河流域适合游牧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共4小题)

1、统一是中国历史的大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材料四:

(豪强地主)“役财骄益,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秦汉以后的分裂割据时期,曾有两次短暂的统一,试写出这两个政权名称。
(2)材料二中的“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指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据材料归纳该制度的作用。
(3)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始创于哪个朝代?依据材料三,指出其组织机构的职能。
(4)材料四图表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为抑制地方豪强势力,汉武帝还有什么举措?
(5)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2、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图”识路线】

材料一:

【“诗歌”论影响】

材料二:高祖刘邦,统一华夏。建都长安,西汉盛大。极盛汉朝,经济繁华……沟通交流,丝绸献裟。传承技术,互通庄稼。葡萄番茄,苜蓿甘瓜。琵琶胡琴,舞蹈吉他。文学宗教,纺织日杂……开阔眼界,来往驼驾。

——何朝东《丝绸之路》

【“时政”谋发展】

材料三: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它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衔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图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
(2)西汉时哪一历史事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为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西汉政府做出了什么努力?
(3)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世界性宗教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内容,说说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重大意义。
(4)根据材料三思考,今天我们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如何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3、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兴修水利工程】

材料一:

【调整统治政策】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采用先进技术】

材料四: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什么水利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变法的内容?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是什么?(改革户籍/土地私有/鼓励耕织)
(3)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东晋南朝时北方人口南迁,将哪些先进技术带到了南方?
4、汲取历史的智慧。历史留下了人类发展的足迹,指点着前进的航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看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王朝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创立了什么制度?汉武帝为实现“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了什么措施?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从材料一可见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为加强对C处的管辖,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今天的中国发展可以汲取哪些历史智慧?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山东省惠民县姜楼镇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