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9小题)

1、请端正、美观地抄写下面的句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

2、读拼音,写词语。

mǎ tí

xiū sè

yōu yǎ

dān bó

huǎng rán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字,正确的一组是( )

①湖面好像一面明亮的______子,又好像随风微漾的绸缎。

②这里青山环抱,碧水长流,环______真幽美。

③你犯下了如此______天大罪,将难逃法律的严厉制裁。

④向山下望去,是一片绿油油的______田和一排排整齐的农舍。

A . 镜 境 稻 滔 B . 镜 境 滔 稻 C . 境 镜 稻 滔 D . 境 镜 滔 稻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迂回  蜿蜒  愚昧  笨拙

①远远地望见了一条      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②远处的山峰连绵不断,像是一条      无尽的巨龙。

③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      了。

④书是良药,能医治      之症。

5、先把下列课文中的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飘带舞    心      神往    平淡无                色欲流

①盛夏的山洼里,到处      ,景色怡人。

②神秘而迷人的九寨沟风光令人      

6、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补充完整。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既然……就……

  与其……不如……  不但……而且……

      丁香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

      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大草原,      请你尽情地享受这里的一切吧。

      我芬芳馥郁,      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成陈述句)
(2)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愿久立四望,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仿写句子,用上加点的词)
(3)学校的体育馆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修改病句)
(4)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小白花不显得单薄。(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8、将诗句补充完整。
(1)野旷天低树,      。(《宿建德江》)
(2)绿树村边合,      。(《过故人庄》)
(3)      ,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旧时茅店社林边,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9、选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再运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修辞手法造句。

A.对偶    B.比喻    C.排比

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人船。          

②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③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④造句:        

二、阅读(共2小题)

1、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草原(节选)

    ①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联系上下文填空。

    第①自然段主要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分别由空气、                        、骏马和大牛构成了生动的画面。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4)
A . 我们访问的是距离最近的陈巴尔虎旗。 B . 一望无际的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C . 主人们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并且穿着节日盛装,表现出他们对我们的欢迎和重视。 D .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怎么走都可以。
2、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苇花温暖(节选)

    ①喜欢看初冬的芦苇,白茫茫的,好似原野提前飘落的雪。“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在元人黄庚眼里,平分秋色的是芦花和蓼花,蓼花以热烈为美,那芦花则是清淡传神。萧瑟之中舞动的柔软的苇花,已是初冬原野里的主角。

    ②关于芦苇的诗句散落在历史的书卷中,最初的,是来自《诗经》的“蒹葭苍苍……在水一方”,再没有哪一个词比“苍苍”更能写出芦苇的韵味,而这种韵味只有在秋冬之际才能体会得到。

    ③去看它们,在立冬,它们也立于苍茫中。收割过的大地平静、平和,它们宁静、宁和。走近一群无语的苇。想起那位叫苇岸的诗人,在每个节气的上午九点去观察、拍照、记录,收割大地上美好的意象。我只想收割往事,收割淡定。或者什么也不想,和苇花一起接受这入冬清澈的阳光。

    ④芦苇上的露水刚刚被朝阳晒干,身子骨似乎轻盈了不少,风很轻,苇花也微微舞动。它们能称为花吗?没有芬芳,没有娇嫩,灰白的一茎,也难怪清少纳言感叹苇花“全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地方”,可我还是执意把它们称为花,甚至比对菊更喜爱它们。它们持久、恬淡,在细颈的瓶里插了数月也依旧没有谢幕的意思。

    ⑤一些往事漫过记忆,像风轻盈地漫过苇花。村子里的人会有一些口口相传的方子,看病不需找大夫,哪一种植物的叶子治咳,哪一种草木的花驱毒,或是去火补虚。老人们常常如数家珍。看见母亲脸上手上的细痕.知道母亲去了苇塘,篮子里的芦根还要分给邻里一些。用它炖水喝,据说可以除燥,我们小孩子。也不知道什么是燥的岁月里,也就当解渴的水,喝了一碗又一碗。

    ⑥最实用的,也是费了母亲数月工夫,集了蓬松松一包苇花,它们再也不能飞散时,是被缝进一个布袋里,枕在我们有梦的夜晚。至少,不用枕寒寒宰宰作响的稻壳芯的枕。

    ⑦苇花,从此和温暖关联。

(1)作者对苇花是一种( )的态度。 (1)
A . 敬佩 B . 喜爱 C . 可有可无 D . 讨厌
(2)作者为什么要在初冬去看苇花?
(3)作者对苇花“甚至比对菊更喜爱它们”,是因为      
(4)第①自然段中引用了元人的诗句“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5)
A . “苇花,从此和温暖关联。”这句话是对温暖母爱的怀念之情。 B . 文章最后一段巧妙照应文章的题目,起到篇末点题的作用。 C . 文章最后一段是对母亲为我们采集苇花缝制枕头这一往事的感受的概括总结。 D . 因为苇花开在初冬,天气并没有那么寒冷,所以它和温暖关联。

三、生活实践-习作表达(共2小题)

1、习作。同学们,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美丽而精彩,你也一定去过很多地方,请把你看到的自然景观或田园风光,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吧!写的时候,要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2、附加题

在括号里填上带“春”字的词语。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