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五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在二战的国家首脑会议中,有中国政府首脑参加的会议是(    )

A . 开罗会议 B . 德黑兰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平 D . 波茨坦会议
2、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下列对民权主义解读正确的是( )
A . 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 B . 解决土地问题,消除贫富差距 C .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 D . 模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
3、下列诗句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是(   )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②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4、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了,“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是(   )
A . 阿拉曼战役 B . 诺曼底登陆 C . 西西里岛登陆 D . 斯大林格勒战役
5、二战期间,法西斯国家制造了灭绝仁懷的罪行,以下与其罪行无关的是(   )
A . 南京大屠杀 B . 日本七三一部队细菌战 C . 德国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 D . 首次使用毒气弹
6、以下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的结果 B . 客观上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 . 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D . 战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7、瞿秋白说,1912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感受。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 . 提倡人们改变发型 C .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8、陈独秀在《警告青年》要点中提到:“自由而非奴隶的…科学而非想象的”这体现了20世纪初中国的先进思潮是(   )
A . 民主和科学 B . 马克思主义 C . 民主共和 D . 封建专制
9、1919年4月美国哲学家杜威应胡适、蔡元培等邀请在中国北京、上海、浙江等11个省市高校讲演,历时1年零3个月,杜威在华巡讲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 . 报纸刊登了白话文作品 B . 学生纷纷南下广州,参加北伐战争 C . 学生上街游行,声讨卖国贼 D . 各地工人发动罢工,支持学生运动
10、中共一大选址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 . 是中国同盟会的诞生地 B . 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 C . 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 . 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
11、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周恩来领导了南昌起义 B . 孙中山组建了国民政府 C . 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 D . 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两度合作,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下列与国共第二次合作无关的是(   )
A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 组织了太原会战 C .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 .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诞生
13、某同学展示了如下图这幅历史地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武昌起义 B . 北伐战争 C . 红军长征 D . 五四运动
14、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些会议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面对党的相关会议的历史意义阐述正确的有(   )

①中共一大,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③八七会议,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向土地革命的转变

④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15、民国25年,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陕西省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暗含这两件事情的应该是(   )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黄洋界:井冈山哨口)人杰地灵唱大风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16、下面能直接反映中国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
A . 柳条湖泪诉曾经,北大营灰砖哽咽 B .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 . 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 . 电影《甲午风云》
17、下列口号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倒军阀”

②“打倒孔家店”

③“废除不平等条约”

④“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①②④ D . ③②④①
18、“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嘿,游击战敌后方,铲除伪政权”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首歌词应出自近代哪支军队的军歌(   )
A . 国民革命军 B . 八路军 C . 新四军 D . 中国工农红军
19、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新青年》的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④国民党的改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某同学在课堂上用图表法归纳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

历史时期

时代特征

1919年﹣1927年

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1927年﹣1936年

国共对峙,走向合作

1937年﹣1945年

统一战线,抗日烽火

1911年﹣1919年

民主科学,实现反帝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比较历史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图1、图2分别与哪些具体历史事件有关?看了这两幅照片后,你有哪些感悟?
(2)图3和图4都有哪些亚洲国家参加?依据材料二,运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

资料二  日方记录:“1940年8月20日夜,(八路军)向我交通线发动奇袭,将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加以炸毁或破坏,因此损失甚大……”

资料三  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这样一组数字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1)写出资料一中“捷报”所指的战役及其意义? 资料二中日方记录所指战役是哪次战役?
(2)资料一、二告诉我们抗日战争能取得最终胜利的因素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三,你如何看待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军阀绝种,便要打败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败帝国主义,就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摘自《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材料二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讲话:“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不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1)据材料一,孙中山认为当时革命的具体任务是什么?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国共两党为实现这一任务取得了哪些成就?
(2)根据材料二,蒋介石的讲话是在什么形势下发出的?这一讲话之后不久,国共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通过国共关系的探讨,你得出了什么启示?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电视剧《中国1921》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军旗升起的地方,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5年波澜壮阔,95年壮丽辉煌。

材料二  伟大的理想信念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习近平

(1)电视剧中“南湖红船”“军旗升起的地方”“井冈号角”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军旗升起的地方”给中国革命带来怎样的希望?
(2)材料中“井冈山道路”具体指什么?这条道路是怎样创立起来的?
5、读年代尺,回答问题

(1)A时期,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的发展道路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哪个时间点?请说明理由
(3)“自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抉择”。请运用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论证。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第五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