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育英学校初中分校(普通班)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9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共14小题)

1、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 . 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 .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 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 . 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2、“这是一群激情荡漾的文人,这是一所海纳百川的学校,正是这群人和这所学校,在20世纪初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狂澜。”这次“思想解放的狂澜”是指(    )
A . 洋务运动 B . 维新变法 C . 新文化运动 D . 北伐战争
3、朱德曾称赞某段历史“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与此诗相符合的史实是(    )
A . 武昌起义——吹响中国革命的号角 B . 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广泛传播革命思想 C . 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D .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4、“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行万里,红军战士大转移;谋合作,西安兵谏为抗日。”这首歌谣中提及的重大史实有(    )

①北伐战争   ②南昌起义   ③万里长征   ④南京解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5、1942年元旦,英、美、苏三国元首和中国的宋子文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文件,第二天又有其他二十二国代表签署了这一宣言。这一历史时刻见证了(    )
A . 苏德战场的胜利 B . 诺曼底登陆 C . 法西斯集团的瓦解 D .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6、90多年前,国共两党实现了两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据此回答问题。
(1)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历史事件是(   ) (1)
A .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 中共二大的召开 C . 中共三大的召开 D .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这次“握手”斗争的目标是(   ) (2)
A . 清政府 B . 袁世凯 C . 北洋军阀 D . 蒋介石
(3)下列取得的成就中不属于这次 “握手”带来的是(   ) (3)
A . 迫使袁世凯撤销帝制 B . 创建黄埔军校 C . 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 D . 基本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
(4)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4)
A . 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 . 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 .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 .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7、1943年2月,罗斯福就某战役的胜利致苏联斯大林贺信:“是你们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某战役”指(   )
A . 中途岛战役 B .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 诺曼底登陆 D . 攻克柏林战役
8、“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称赞的“学生此举”指的是(   )
A . 公车上书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一二•九运动
9、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有(   )

①中共一大——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北伐战争——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③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0、鲁迅先生在《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一文说:“……只要先前未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据此回答问题。
(1)与文中提到纪念孙中山的“只要先前未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1)
A . 成立了同盟会 B . 领导辛亥革命 C . 组织讨袁运动 D . 筹建黄埔军校
(2)此处“丰碑”的最重要贡献是( ) (2)
A .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结束君主专制并建立共和国 C .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带来了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11、1919年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等三人为要求条件。”上述新闻中透露该风潮的信息有(   )

①已扩展到上海

②爆发的导火线

③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④工人已经举行好大罢工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2、观看纪录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2017年是“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了解并缅怀这段历史,下列纪录片中最合适的是(   )
A . B . C . D .
13、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回答问题。
(1)这位军官被俘虏的事件,最有可能发生在( ) (1)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军官感叹 “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这表明中国共产党能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是( ) (2)
A . 国民党军队的士气低下 B . 高超的军事指挥本领 C . 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支持 D . 解放军战士英勇奋战
14、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解放战争”年代尺,并标注了关键词。据此回答问题:

(1)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上,国共两党的一次激烈交锋,为战争爆发埋下“伏笔”。这是指(   ) (1)
A . 红军长征 B . 西安事变 C . 日本投降 D . 重庆谈判
(2)从“爆发”到“粉碎”,直至“反攻”“决战”,进行了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其中战役有(   ) (2)
A . 淞沪会战 B . 台儿庄战役 C . 渡江战役 D . 百团大战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1、辫子虽然只是一束头发,但在20世纪初的中国人的心中,与“皇帝倒了”相提并论的就是“辫子割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此(1912年3月)之后,剪辫渐成一种新风尚,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它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很多农民竭力保存这条顺民象征的辫子。江苏兴化一带农民为藏住辫子,纷纷购买尖顶帽,“一时皆大欢喜,中少年人纷纷购置,贫穷的人情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须购买一顶。”

——《辛亥革命回忆录》

材料三: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止。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严峻,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就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1)1912年3月之后,剪辫为什么能成为新风尚?
(2)为了促进国民的觉醒,中国的有识之士在思想领域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历史新纪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2、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二:一则民谣吐心声

上海的小楼到南湖起航,引领着革命的正确方向;

南昌的枪声到巍巍井岗,壮大这人民的武装力量。

宝塔山的晨曦洗掉风尘,中国大地迸发星火闪亮;

西安谈和共赴抗日前线,取得百年首次的大胜仗。

深入虎穴求和平蒋丧约,五星红旗迎来崭新世界。

材料三:1950年,退败台湾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说:“此次战争(1946—1949年的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倒了自己!”

(1)请写出材料一中“中共28 年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起止时间以及大事件
(2)“南昌的枪声到巍巍井岗”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3)你同意蒋介石的这一说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3、以“抗日战争”为例,同学们共同探讨历史学习的方法。

(制作年代尺)中国抗日战争的年代尺

(史论结合)

材料一:

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力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日本总军力的一半——此外还有20万到70万的驻东北关东军。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 1945年

(1)请将年代尺中的①补充完整,并写出它在抗战进程的影响。

①是      ,影响:      

(2)阅读材料一,解读图4宝岛台湾的历史境况与哪史实相关。
(3)对比半个世纪来宝岛台湾的境况,阐述抗日战争胜利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4)阅读材料二,概括评析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性。
(5)回望那一场战争,有人说:“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近代中国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掀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实现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党前夕的青年毛泽东

1918年4月,发起成立新民学会,宗旨为“革新学术,砥厉品行,改良人心风俗”。

1919年7月,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指明民众的大联合就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被压迫者的联合。

1919年12月,在北京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接触交谈,收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

1920年7月,阐述新民学会宗旨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并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

1920年11月,在长沙创建共产主义小组。

材料二: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

时间

著作或观点

1927年2月

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

1927年8月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1928年11月

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论述红色政权发生、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929年4月

在《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1930年1月

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

材料三:“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四:在1945-1948年间,(国统区)物价以每月30%的幅度递增,毁坏了千百万中国人的生计,并彻底破坏了政府的信誉。这些官员只是关心私利而接收财产,却不理会那么多苦难的民众之疾苦。人民盼望国民政府统治的重返,却遭遇了这样的残酷的压榨和轻蔑的对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五:供应前方的物资需要,全靠民众踊跃地肩挑背负,小车推送。整个战役中,共有民工543万人次,运送弹药1460多万斤、粮食9.6亿斤。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1)新民学会宗旨的变化,表明这段时间里毛泽东在思想上发生怎样的转变?
(2)从毛泽东的活动中,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已具备了哪些成熟条件?
(3)结合上述著作或观点,归纳出中国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
(4)综合五则材料,论证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表述成文。)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乐清育英学校初中分校(普通班)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9月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