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丹东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物质的是()
A . Mg2+
B . H
C . O2
D . Fe
2、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NO3
4X↑+O2↑+2H2O,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 浓硝酸应密封保存在阴冷处
B . X的化学式为NO
C . 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不变
D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3、共享单车为了方便我们绿色出行,夏季期间气温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最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分子体积变大
B . 分子质量变大
C . 分子数目变大
D . 分子间的间隙变大
4、硼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硼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B . 属于金属元素
C .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
D . 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5、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40 | 5 | 16 | 15 |
反应后的质量/g | X | 5 | 30 | 26 |
A . b可能是催化剂
B . X的值等于15
C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 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5:13
6、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 食物腐烂
B . 工业制氧气
C . 电解水
D . 植物光合作用
7、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层物质,消耗氧气,保护灯丝,该物质是()
A . 氯酸钾
B . 氧化汞
C . 二氧化锰
D . 红磷
8、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 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 .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 氯酸钾 空气
B . 氧气 食盐水
C . 冰水混合物 5%的
溶液
D .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10、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B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C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 .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11、已知R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96,在其氧化物中R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 RO3
B . RO2
C . R2O3
D . RO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利用木炭的还原性由CuO冶炼铜
B . 利用活性炭的稳定性来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 . 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制造石墨电极
D . 金刚石是天然最硬的非金属单质,可作钻头
13、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 .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14、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在高温条件下,碳具有还原性
B . 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C . 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D .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15、在反应
中,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若
A与足量B充分反应,生成
D,则在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C的质量比为(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请用下列仪器名称填空:
(1)用来夹持试管的工具是 ;
(2)洗涤试管应使用 ;
(3)常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
(4)量取50mL水需用到的仪器是 。
2、据《自然》杂质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元素Sr的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Sr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S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
(2)如图所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3)图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序号,下同),与S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3、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 。
(2)干冰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
(4)氯化钠中含有的阴离子 。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Ca2+;b.NO2;c.2NO;d. ;e.2NO3- .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 .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的是 .
(3)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 .
(4)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的是 .
(5)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
5、如图所示,“
”、“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
(2)表示化合物的是 ,
填“可能”或“不可能”
是氧化物;


(3)若“
”、“
”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氢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图可表示电解水的生成物.


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的化合反应 ;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 ;
(3)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
7、饮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体健康。
(1)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中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
(2)为了降低水的硬度,要建议在饮用前要 。
(3)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可用 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同时还必须进行消毒。ClO2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4)水净化程度最高的过程是 ,此过程中用到沸石的作用是 。
(5)保护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填序号) (5)
A .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B .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 . 使用含磷洗衣粉
D .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8、初中化学课本中的部分实验如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证明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 。
(2)图2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在锥形瓶瓶塞上的玻璃管外端套一个瘪气球,瘪气球的作用是 。
(3)图3是过滤液体的实验。倒入液体时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 。
(4)图4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其中的花朵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干燥纸花。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石蕊小干花喷一半水的目的是 。
9、丙三醇俗称甘油(化学式为C3H8O3),可用于制造化妆品。请计算:
(1)甘油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46g甘油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A是教材中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B是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粗铜丝末端的燃烧匙中放足量红磷,按图连接好仪器,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
(1)说明实验成功的现象是 ,涉及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如果B中导管没有伸入集气瓶的水中可能导致实验失败,原因是 ,测得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
(3)改进后的实验装置B与A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
(4)燃烧匙中所盛物质能否用木炭来替代 ,(填“是”或“否”)理由是 。
2、现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
(2)装置B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此装置改动一处还可以用于木炭还原氧化铜,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 。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用的发生装置是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若要用F收集NH3 , 应将发生装置与F装置的 (填“b”或“c”)相连,并将多余气体通入 中,防止污染空气。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短线“—”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箭头“→”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A、B组成元素相同,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种药品;E、F组成元素相同;D是一种黑色固体,常温下很稳定.试推断: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 ,F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F: ;D→E: 。
(3)请写出D元素形成的常见的两种单质的名称 。
五、计算题(共1小题)
1、实验室可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现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待氯酸钾完全反应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4g。求: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