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

A . 台风 B . 森林火灾 C . 山体滑坡 D . 雪灾
2、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变化中属于大自然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
A . 含碳燃料燃烧 B . 微生物分解 C . 呼吸作用 D . 光合作用
3、

小明根据如图所示的信息,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CO)化学式写成“Co”的原因。下列针对CO和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一个钴原子中有27个质子②Co表示非金属元素

③C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④CO和Co都含有碳元素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①③④
4、下列仪器中属于玻璃仪器且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 . 量筒 B . 蒸发皿 C . 试管 D . 烧杯
5、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已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1,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
A . 15∶16    B . 15∶14    C . 5∶4    D . 15∶8
6、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 冰水混合物    B . 水银    C . 干冰    D . 澄清石灰水
7、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 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
A . 氧气    B . 氮气    C . 二氧化碳    D . 稀有气体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倾倒液体    B . 图片_x0020_100002 闻气味 C . 图片_x0020_100003 点酒精灯    D . 图片_x0020_100004 过滤
9、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 用液氧作为助燃剂    B . 用铜制作导线 C . 用二氧化碳灭火    D . 用氮气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10、下列变化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 碳酸钙 氧化钙+二氧化碳    B . 铝+氧气 氧化铝 C . 甲烷+氧气 二氧化碳+水    D . .氧化铝 铝+氧气
11、下列疾病可能与缺锌有关的是(  )
A . 侏儒症    B . 佝偻病    C . 贫血症    D . 甲状腺疾病
12、下列关于物质的燃烧现象正确的是(  )
A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D . 加热碱式碳酸铜时固体逐渐消失,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3、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酸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C . 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氧化物 D . 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2:17
14、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重要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
A . 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B . 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C .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不同 D .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5、在 ,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 . 氢气    B . 1个氢分子    C . 氢元素    D . 2个氢原子
16、“问题胶囊”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胶囊中铬含量超标对人体有害.请计算重铬酸钾(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  )
A . +3    B . +6    C . +7    D . +12
17、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 .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B . 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双氧水 C . 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氧化镁和铜    D . .用澄清石灰水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1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CaCO3→CO2    B . CO2→CaCO3    C . H2O2→O2    D . O2→H2O2
19、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将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加入到充满CO2的锥形瓶中,立即关闭K,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633507372

A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 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C . 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D . 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
2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的质量(  )
A . 图片_x0020_100007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 . 图片_x0020_100008 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 图片_x0020_100009 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不断加入盐酸 D . 图片_x0020_100010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氢原子      

②氮分子      

③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      

④碳酸中碳元素显+4价      

(2)写出下列数字“2”、“3”的含义

①Mg2+      

②NH3      

2、用“>”、“<”或“=”填空:
(1)地壳中元素含量:硅元素      铁元素;
(2)相同条件下,氮气的沸点      氧气的沸点;
(3)50毫升的水与50毫升的酒精混合后的体积      100毫升;
(4)CH2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3、模型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1)如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0011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选填字母)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2)用微粒观点解释:夏天自行车轮胎暴晒后容易爆胎。原因是      
4、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
(1)18世纪末,人们就开始了对水的组成的研究。

①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不久,卡文迪许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②基于卡文迪许实验,可得出的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      (选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构成的

③后来,科学家进一步利用电解水实验(如下图1所示)证明水的组成,实验中      (选填“a”或“b”)管得到的是氧气。

(2)天目湖水为软水,井水为硬水①验证所得水样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图片_x0020_100014

(3)②生活中可使用      的方法降低井水的硬度。
(4)图2A、B、C三个实验中都用到水,请指出水在下列实验中的作用

①A中可通过      现象,推知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②B中水的作用是      

③C集气瓶收集前装满水的目的是      

三、流程题(共1小题)

1、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X是一种单质。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2

(1)图中空气分离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写出“X→NH3”反应的表达式      
(3)将CO2和NH3溶于水以合成尿素,反应条件控制为“低温加压”的目的是      
(4)根据尿素的化学式计算:

①尿素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②施用多少克硝酸铵(NH4NO3)与60克尿素含氮量相当      ?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3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      ;②      
(2)若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若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则选用的固体药品是      (填名称),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D中盛放      (填试剂名称)可检验CO2, , 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验满的方法是      ,若用C装置代替B装置制取CO2 , 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4)用F装置收集NH3 , 由图可知NH3具有      的性质。

五、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有一种淡黄色粉末可制备消毒杀菌剂。

(探究一)兴趣小组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淡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1)硫粉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3)(设计实验)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5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1)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经讨论,兴趣小组决定采用方案一,其理由是      (填序号)

A.操作简单       

B.防止实验污染          

C.节约能源

(实验验证)用如图装置实验,将淡黄色粉末加入试管中。

①若淡黄色粉末为硫粉,则      (选填“有”或“无”)现象。

②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      ,烧杯中的导管口也出现气泡,说明      

(实验结论)实验确定该淡黄色粉末是过氧化钠。

(2)(探究二)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Na2O2)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和水蒸气等。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N2、水蒸气、CO2都可以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实验I: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反应并生成氧气。(如图1所示装置)

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      的现象,结论是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3)实验Ⅱ: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如图2所示装置)

①A装置的试管中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实验现象及结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结论是过氧化钠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并生成        

(4)实验Ⅲ: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并生成氧气。(如图3所示装置)

①足量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②已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除了生成氧气以外,还生成碳酸钠。请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      

2、某小组对H2O2溶液制取氧气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探究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快慢的影响。

该小组采用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催化剂均为0.4g,H2O2溶液浓度均为10%20mL,在C框中连接导管和量筒,并测量相关数据,经计算后的数据如下表:

催化剂种类

气体产生速率(mL/s)

二氧化锰

3.5

氧化铜

4.5

活性炭

5.8

实验前用弹簧夹夹住B装置右侧橡胶管,打开①的两个活塞,向其中加水,一会儿水很难流下来。这一操作步骤的目的是      

(2)为了较精确测定排出水的体积,C框内应选用的装置为      (选填“C1”或“C2”)。
(3)实验中,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选填字母)进行探究。 (3)
A . 产生相同体积氧气所需时间      B . 产生氧气的总质量      C . 产生氧气的总体积
(4)从实验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上表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5)(探究二):探究H2O2溶液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水浴温度控制在18℃,在250mL三颈瓶中加入MnO2均为0.5g,在恒压漏斗中加入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各5mL分别进行实验。数字传感器数据绘制图象如下图1、图2所示。

实验中,恒压漏斗的作用是      

(6)由图1知道:H2O2溶液分解时      热量(选填“放出或“吸收”)。
(7)由图2知道:H2O2溶液浓度越高,其分解反应速率越      (选填“快”或“慢”),以10%H2O2溶液为例,约30S后三颈瓶内气压由高缓慢降低的原因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