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市三门县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共15小题)

1、在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海水晒盐 B . 风力发电 C . 用铁矿石炼铁 D . 太阳能取暖
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
A . 水银  Hg  金属  生产体温计 B . 生石灰  CaO   氧化物   补钙剂 C . 食盐  NaCl  盐  除铁锈 D . 纯碱  Na2CO3   碱   制玻璃
3、草莓是一种很受人欢迎的水果,适合生长在酸性条件下。若进行草莓的无土栽培,培养液中适合添加的物质是(     )
A . 氨水(pH=11) B . 硫酸铵(pH=5) C . 碳酸氢铵(pH=8) D . 尿素(pH=7)
4、番茄,又名西红柿,在欧洲又叫“爱情果”。某实验室配制番茄的无土栽培的营养液时,要用到 KNO3 做化肥,化肥 KNO3 是一种(   )
A . 氮肥 B . 磷肥 C . 钾肥 D . 复合肥料
5、在如图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 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 . 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 C . 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D . 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对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 4Fe+3O2 2Fe2O3   化合反应 B . Cu+2AgCl=2Ag+CuCl2   置换反应 C . SiO2+3C SiC+2CO↑置换反应 D . BaCO3+2HCl==B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
7、今年 2 月,我国台湾省发生地震,一个结构坚固的水塔因地基松软而倾斜。为阻止水塔继续倾斜,救援队借助山石用钢缆拉住水塔。下列方案中,钢缆对水塔拉力最小的是(       )
A . B . C . D .
8、分别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水中能共存且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 碳酸钠、氯化钾、硫酸钠 B . 硫酸铜、盐酸、氯化钾 C . 盐酸、氢氧化钾、碳酸钠 D . 硝酸银、氯化钡、硝酸
9、如图所示,小妍把铁球拉近刚好贴着自己的鼻子,松开手后,头保持不动,铁球由 a 点沿弧线 abc 运动到 c 点,然后从 c 点往回舞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铁球位于 c 点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 . 铁球位于 b 点时势能最大 C . 铁球摆回时不可能碰伤鼻子 D . 改用铜球会碰伤鼻子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将硫放入氧气中

剧烈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硫能与氧气反应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 CaCl2 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C

向 CaCO3 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盐酸易挥发

D

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试验,观察小灯泡是否变亮

小灯泡变亮

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A . A B . B C . C D . D
11、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HCl

氢氧化钠溶液

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NaCl

Na2 CO3

盐酸

加入少量盐酸、蒸发、结晶

C

Ca CO3

NaCl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Cu

CuO

氧气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A . A B . B C . C D . D
12、下列图象与对应实验不符合的是(    )

A . 图①表示向 pH=13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 pH=1 的盐酸 B . 图②表示向等质量的锌、铁粉末中分别滴加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C . 图③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 D . 图④表示向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13、如图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氧化物为 SO2 B . X 只能是硫酸 C . ②可能有沉淀生成 D . 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14、如图所示,用 10N 的水平拉力 F 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 A 以 0.2m/s 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 滑轮移动的速度为 0.4m/s B . 绳子拉物体 A 的功率为 2W C . B 受到的摩擦力为 3N,方向水平向左 D . 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 F 增大到 1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为 3N
15、A、B 两种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 1 图所示,把体积相等的 A、B 物体挂在滑轮组下, 若要使它们处于静止状态,则 2 图的虚线框内悬挂 B 物体的个数是(不计摩擦和滑轮的自重)(   )


A . 1 个 B . 2 个 C . 3 个 D . 4 个

二、填空题(本题有 9 小题,20 空格,每空格 2 分,共 40 分)(共10小题)

1、       
(1)下图标示的各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2)从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角度分析该物品用铁制而不用铝制的原因是        。 (2)
A . 价格低廉 B . 能为人体提供必需的微量元素铁元素 C . 铝、钡、钛是人体非必需元素 D . 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
2、世界环保联盟建议禁止用氯气对饮用水消毒,推广使用安全、高效杀菌消毒剂 ClO2

ClO2 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压下冷却至 11.0℃以下时变成红色液体,易溶于水,见光易分解;易与碱反应,杀菌、漂白能力均优于氯气。

(1)据上述材料可知,ClO2 的物理性质有:      (答出一点即可)。
(2)按物质分类,ClO2 属于      。(选填 “酸”、“碱”、“盐”或“氧化物”)
3、如图是小明到上海“欢乐谷”游玩,乘坐过山车时的情景,当小明乘坐的无动力小车从图中轨道的 A 点自由滑到轨道 B 点的过程中,小车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小车从轨道的 A 点由静止开始自由滑行,则小车      (选填“能”或“不能”) 到达轨道的 C 点。

4、如图所示,滑轮下所挂重物的重力 G=500 牛,绳是光滑轻质的细绳,滑轮重 20 牛,杠杆质量不计,要使杠杆平衡,在杠杆的中点处所加之力 F=        牛。

5、                           
(1)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滤纸上,滤纸很快变黑,该实验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2)如图,用滤纸折成一只纸蝴蝶并在纸蝴蝶上喷洒紫色石蕊试液,然后挂在铁架台上; 另取一只盛有浓盐酸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过一会儿,发现纸蝴蝶的颜色逐渐变成红色。该实验说明浓盐酸具有      性。

6、某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如下:如上图甲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 形管左侧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右侧的红墨水液面上升。水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填“氢氧化钠”或“氯化钠”或“硝酸铵”)。若按装 置乙实验,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后,U  形管中液面将      (填“左升右降”或“左 降右升”)。

7、向 NaOH 溶液中滴入 HCl 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

(1) 表示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      (填序号)。

①HNO3   ②CuSO 4   ③CaCl2

8、教材中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所需时间过长,为此,某兴趣小组设计了改进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如图所示:

(1)B 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其作用是      
(2)几分钟后观察,只有 D 中铁片表面生锈,C、E 中铁片依然光亮.该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主要与      有关;
9、在 Cu(NO3)2、Al( NO3)3 和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上滴加稀硫酸时有气泡产生,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填“大”或“小”);
10、固体混合物 A 是由 Mg、CuO、Na2SO4、Na2CO3、BaCl2、BaSO4 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图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试推断:

(1)气体B是      
(2)滤液 D 中一定有含有的溶质是      
(3)固体 A 的组成可能有      种。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15空,共 45 分)(共4小题)

1、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 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 B 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 A、B 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

(1)若要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择图      (选填“甲”、“乙”)进行 实验.
(2)木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本实验装置的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还能得出结论吗?请说明理由      
2、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 CaH2 加入 Na2CO3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实验验证】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 二不成立

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① 若向 NH4Cl  的溶液中加一定量 CaH2 , 充分反应, 产生的气体是      .②登山运动员常用 CaH2 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3、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 B 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1)B 中反应的还原剂是      .
(2)对本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2)
A . 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B处酒精灯 B . C 中增加的质量与 B 中固体减小的质量相等 C . 实验过程中共通入 2.8g 一氧化碳可生成 6.4g 铜 D . 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
(3)甲同学认为 A 装置的作用是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 A 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      
4、小明同学进行“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1所示的位置,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将右端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实验过程中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小明进行的三次实验如图 2、3、4 所示。根据实验,他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

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与教材中杠杆平衡条件不同,下列能帮助小明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        

(2)
A .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在异侧竖直向下拉 B .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在异侧斜向下拉 C . 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在同侧竖直向上拉 D . 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 5 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得的数据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四、解答题(本题有 7 小题,第 30 题 5 分,第 31、32 题各 6 分,第 33、34、35 题 10 分,第 36 题 8 分,共 55 分)(共7小题)

1、现有3瓶无标签溶液,已知分别是 NaOH 溶液、Na2CO3 溶液、Na2SO4 溶液,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鉴别?(请写出具体的步骤及结论)
2、                              
(1)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称为“五金”,在“五金”顺序中, 如果把金属      的位置移到最后面正好符合由弱到强的顺序。
(2)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低于任何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下表是一些金属的熔点数据:

金属

熔   点/℃

1083.4

419.6

231.9

327.5

271.3

320.9

保险丝由锡、铅、铋、镉组成,其熔点最高不超过      

(3)实验室中有铁、铜、锌三种金属,某同学想用实验的方法探究铁、铜、锌三种金属的活泼性顺序,若他选择的试剂是其中两种金属和一种盐溶液,则他选择的盐溶液是      溶液(填化学式或名称)。
3、海水晒制粗盐的主要成分为 NaCl,还含有少量的 MgCl2、CaCl2、MgSO4、泥沙等杂质。下面是由粗盐获取较纯净精盐的一种方法:

请分析上面流程图示,回答:

(1)为除去 MgCl2、CaCl2、MgSO4 可溶性杂质,操作 I 中依次加入的物质(过量)和顺序,合理的是        ; (1)
A . NaOH、BaCl2、Na2CO3 B . Ba(NO3)2、Na2CO3、NaOH C . Na2CO3、BaCl2、NaOH D . BaCl2、NaOH、Na2CO3
(2)操作 I 加入过量的 Na2CO3 的目的是      
(3)为获取较纯净精盐,操作 II 的具体方法是      
4、如图 1 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未滴加盐酸时,烧杯中溶液呈      色。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 溶液的 pH 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图 2 所示,说明该反应是      反应(填 “吸热”或“放热”)。

(3)请计算原烧杯中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稀盐酸的密度为 1.095 克/毫升)
5、一列质量为 1×103 吨的火车,以 180 千米/时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整列

火车受到的阻力是 9×103 牛。求:

(1)火车的牵引力多大?
(2)火车行驶 1 分钟的时间内,重力做了多少功?机车牵引力做了多少功?牵引力的功率是多大?
6、在一烧杯中盛有Na2CO3和NaOH的混合物10g,向其中加入100g水,固体全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入石灰水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当滴入石灰水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2)计算当滴入石灰水至图中B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0.1%)
7、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建材,工人的重力是 700 N,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 500cm2。他将 540 N 的建材匀速提升了 3 m,若动滑轮重为 10N,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试求:

(1)提升建材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工人对绳子的拉力是多少?
(3)提升建材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台州市三门县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