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控江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 (共20小题)

1、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起源动态发展的历史特征,最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A . 南稻北粟,原始农耕 B . 三皇五帝,神话传说 C . 文化遗址,满天星斗 D . 夏商文化,中原创始
2、“急剧的社会变动,推动了思想家的活跃和思想文化创造力的发挥”,对应的时代是(    )
A . 西周 B . 东周 C . 西汉 D . 宋朝
3、秦朝短命速亡的历史原因,后人作出了诸多总结与提炼,其中立意最高的是(    )
A . 横征暴敛 B . 暴政苛法 C . 宗室斗争 D . 沿用旧政
4、中国古代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手段推行民族交融的典型事件是(    )
A . 孝文帝改革 B . 唐番和亲 C . 澶渊定盟 D . 设立榷场
5、“水稻跃居全国粮食作物的首位”、“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粮仓”、“牛转翻车”、“机户”,上述语句意在说明(    )
A . 原始农耕的产生 B . 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 C . 经济中心南移的完成 D . 康乾盛世的繁荣
6、如图反映出两宋时期(    )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A . 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 B .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 .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 .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7、清朝前期,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具有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属性(    )
A . 签订《尼布楚条约》 B . 平定噶尔丹叛乱 C . 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D . 实行海禁
8、“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形式”,判断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 工匠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独立生产 B . 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形式 C . 工厂主控制工匠进行分工协作生产 D . 手工工场为私人所有
9、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从近代化视角看,“整体”的含义主要指(    )
A . 地域联系的整体性 B . 商品市场的整体性 C . 文明交流的整体性 D . 物产传播的整体性
10、下列革命不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范畴的是(    )
A . 美国独立战争 B . 美国南北战争 C . 法国大革命 D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1、《法国民法典》的最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于(    )
A . 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 B . 限制君主权力,确立法律至上原则 C . 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D . 树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
12、德意志统一过程中排除的阻碍不包括(    )
A . 丹麦 B . 英国 C . 法国 D . 奥地利
13、下列语义或语境不能证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短命的是(    )
A . 暂时协调了列强之间的关系 B . 建立在强权政治基础之上 C . 建立在列强当时实力对比基础之上 D . 构建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14、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美国是最大的赢家,不能体现该结论的史实是(    )
A . 拆散英日同盟 B . 限制海军军备 C . 打破日本企图独占中国的局面 D . 取得与英国相同的主力舰总吨位比
15、十月革命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民经济的事件是(    )
A . 土地法令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新经济政策 D . 斯大林模式
16、罗斯福新政强调国家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承担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    )
A . 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 B . 实施社会保障措施 C .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D . 通过《社会保险法》
17、20世纪30年代,欧洲集体安全体系构建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 . 英国坚持大陆均势政策 B . 《慕尼黑协定》 C .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 . 德国毁约扩军
18、“铁幕演说”是苏美冷战的信号而非开始,主要原因是(    )
A . 英国前任首相丘吉尔提出 B . 美国现任总统杜鲁门提出 C . 攻击苏联为“铁幕” D . 提出遏制苏联理论
19、漫画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区域经济一体化 B . 全球经济一体化 C . 区域一体化与主权让渡的利益冲突 D . 全球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冲突
20、下列各项不具有“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理基础意义的是(    )
A . 开罗宣言 B . 波茨坦公告 C . 一国两制 D . 中日联合声明

二、简答题 (共1小题)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完成中国古代之乱兴衰表

时代

盛世

乱世

西汉

      

      

汉武帝时代

      

光武中兴

汉末军阀混战

唐朝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清朝

      

三藩之乱

(2)用史实说明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
(3)具体说明处理好哪些方面关系决定王朝的治乱兴衰。

三、填空题 (共1小题)

1、英国世界地位的演变
(1)展板一:

时间:15,16世纪

时代特征: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演进

发展概括:

A推进资本原始积累:典型途径①      

B政治体制演进:民族国家与②      形成。

C推行新的经济思潮:③      

D新航路开辟后,④      商圈形成以及早期殖民扩展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展板二:

时间:17,18,19世纪

时代特征: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社会来临

发展概括:

A政治革命及近代政治体制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确立⑤      体制;

B思想革命:霍布斯提出“契约论的专制主义国家学说”,洛克首创⑥      学说,论证了君主立宪体制的合理性。

C经济革命与新的经济思潮: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发展成为三个世界中心即⑦      、⑧      、⑨      ,推行⑩      经济思潮,发展为⑪      

(3)展板三:

时间:19世纪—20世纪中期

时代特征:战争与危机

发展概括:

A一战后,赢得战争,失去优势:⑫      ,⑬      ,⑭      

B1929年,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被美国超过;1931年后⑮      放弃世界货币地位。

C二战前,推行⑯      政策而自食恶果,二战中参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赢得战争胜利但一蹶不振。二战后,以欧洲中心的国际格局被⑰      体制取代,英国退出世界舞台的中心。

结论:走向衰落。

(4)展板四:

时间:20世纪中期以后

时代特征: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时代

发展概括:

A冷战时期,试图借助美国重振自己大国地位:强调英美特殊关系,追随美国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加入⑱      ,形成军事集团;接受马歇尔激化;接受⑲      体制所确立的美元世界货币地位。

B20世纪70年代,加入⑳      ,90年代组建欧盟,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但难以实现大国梦。

四、材料分析题 (共1小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记录了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在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时总结道:“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材料二:“修昔底德陷阱”,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大约是在2012年,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首任院长、国际问题专家格雷厄姆·阿利森(Graham Allison)提出,概括说来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其逻辑是“强国必霸必战”,即一国强大必然称霸并与守成霸权发生不可避免的战争。

材料三:根据格雷厄姆·阿利森的研究:从16世纪上半叶到现在的近500年间,在16组有关“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案例中,其中有12组陷入了战争之中,只有4组成功逃脱了“修昔底德陷阱”。

材料四: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友。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材料五:“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习近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解释任两个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例子和一个摆脱俢昔底德陷阱的例子。
(2)为什么说“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3)你对格雷厄姆·阿利森的修昔底德陷阱学说有什么认识。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上海市控江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