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钾肥的是()
A . NH4Cl B . K2SO4 C . NaOH D . NH4H2PO4
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或方法正确的是()
A . 图片_x0020_100001 检验是否有O2 B . 图片_x0020_100002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图片_x0020_100003 连接橡胶塞和试管 D . 图片_x0020_100004 闻气体的气味
3、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同时将西方的宝石、菠菜等带回中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制作丝绸的蚕丝属于天然纤维 B . 食用菠菜可以为人体补充维生素 C . 宝石所含的氧化铝(Al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 茶叶中含有的多酚(C17H29N3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钢是比生铁含碳量更高的合金 B . 喝汽水后打嗝,是因为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C . 化石燃料是优质的能量来源,不能作为化工资源 D . 铝因不易与氧气反应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5、一种矿石的主要成分X能在氧气中发生反应4X+11O2 2Fe2O3+8SO2 , 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 FeS B . FeO C . FeS2 D . FeSO4
6、借助“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下列对如图所示模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图片_x0020_1529161701 表示的粒子不显电性 B . 图片_x0020_1415212916 表示的物质可能是氧化物 C . 图片_x0020_1426345127 表示的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相同 D . 图片_x0020_444620190 表示的反应中反应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7、如表中数据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图所示是用其中一种物质所做的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63.9

NaCl

35.8

36.0

36.3

36.6

A . 实验中加入的物质R是氯化钠 B . ③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 . ④中t的取值范围在30~40之间 D . 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比②中的大
8、下列关于量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可以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B . 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小 C . 量取12 mL水时最好选用量程为100 mL的量筒 D . 将胶头滴管伸入量筒内准确滴加液体至刻度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 木柴用作燃料 B . 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C .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0、下列做法不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理念的是()
A . 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 . 工业上使用中水以节约水资源 C . 将废旧塑料焚烧以减少白色污染 D . 用电动公交车代替燃油公交车
11、下列利用理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错误的是()
A . 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B . 用甲醛溶液浸泡食品保鲜 C . 用刻度尺测量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到镜面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 . 用试电笔辨别插座中的火线与零线
12、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 一束鲜花可以使满屋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 . 用手轻捏海绵会使其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C . 水壶中的水沸腾后壶盖被冲开,是因为水分子数目增多 D .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是因为氮原子的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显酸性的雨水都是酸雨 B . 燃烧后有水生成的物质一定是氢气 C . 使用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必须要接地线 D .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14、下列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 . 图片_x0020_867396019 甲实验中的水可以用沙子代替 B . 图片_x0020_1430060841 乙实验能够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 . 图片_x0020_848268106 丙实验说明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D . 图片_x0020_1907607596 丁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二、简答题(共1小题)

1、如图所示柱形容器中袋有深度为10cm的CuSO4溶液现将一小铝块放入CuSO4溶液中则反应前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Pa,铝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变大”、变小”或“不变”)。(已知CuSO4溶液的密度ρ=1.2×103kg/m3 , g=10N/kg)

三、填空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用力压下活塞,管内的硝化棉会燃烧。

(1)硝化棉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12H16NO18 , 它由      种元素组成。
(2)压下活塞,可以使机械能转化为      能。
(3)能说明硝化棉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2、理化知识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及发展息息相关。
(1)防毒面具里滤毒罐中的活性炭具有      作用。
(2)用洗涤剂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涤剂的      作用。
(3)可利用氦气代替氢气充灌气球,其优点是      
(4)农业上可用_____(选填序号)改良酸性土壤。 (4)
A . 氢氧化钠 B . 熟石灰 C . 氯化钙
(5)生活中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四、实验题(共1小题)

1、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      ;不宜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从食盐水中析出晶体,原因是      
(2)乙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若实验中红磷用量太少,对实验结果      (选填“有”或“无”)影响。
(3)丙是探究铁锈蚀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实验。实验中不易生锈的是铁丝球      (选填序号);其中铁丝球④与②对比,探究目的是      

五、推断题(共1小题)

1、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D、E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H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85071788

(1)H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④的反应类型可能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即可)。
(4)反应③的一种用途为      

六、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某化学小组为验证稀硫酸的性质,并探究反应后废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I:验证稀硫酸的某些性质

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其中试管      (选填序号)中无明显现象,小组同学讨论认为该试管中的两种物质间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他们的理由是      

(2)为验证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小明和小红分别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加稀硫酸,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结果小明观察到溶液为红色。小红观察到溶液为无色,于是二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小组同学在不改变所用试剂的情况下。对他们的实验方案进行了修改,从而确保实验一定能得出“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他们的实验方案是(只写操作过程):      

(3)Ⅱ:探究反应后废液的成分

将如图所示实验后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均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混合后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用pH计测得无色溶液的pH=8.6。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O3和NaCl;猜想二:H2SO4和Na2SO4

猜想三:NaCl和Na2SO4;猜想四:Na2CO3、NaCl和Na2SO4

小组讨论认为猜想二不合理,理由是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猜想三不成立

向步骤①后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四成立

小组同学认为“猜想四成立”这一结论是不可靠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小组同学在不改变所用试剂的情况下,对实验方案进行了修改,并重新进行了实验,仍然得出“猜想四成立”的结论。他们修改后的实验方案是      

七、计算题(共1小题)

1、为测定某工厂废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分别取废液20g,向其中加入不同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假设废液中其它成分均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数据见表。请计算:

氢氧化钠

溶液质量/g

硫酸铜溶液质量/g

生成沉淀

质量/g

第一组

20

50

4.9

第二组

20

100

9.8

第三组

20

150

9.8

(1)当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该废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