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共20小题)

1、温度计的示数为“-8℃”,下面读法正确的是(     )


A . 摄氏零下8度       B . 零下摄氏8度    C . 零下8摄氏度    D . 零下8度
2、“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加点的诗句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这两类植物分别是(  )

A . 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B . 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C .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D . 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3、

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可爱的宝宝,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④是细胞分化 B . 大脑皮层主要由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 C . 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 D . 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
4、观察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特点与鸟适于飞行生活无关的是(  )


A . 用坚硬的角质喙啄取食物 B . 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覆羽 C . 胸肌发达,前肢变成翼 D . 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5、如图所示,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 . 雨后彩虹  B . 嫦娥飞天 C . 流星划破夜空 D . 大雁南飞 
6、某同学在操作显微镜时,双眼注视镜头(如图),其目的是为了(  )

A . 调节光圈大小以得到明亮视野 B . 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 . 使镜筒缓慢上升以寻找清晰物像 D . 将观察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7、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 . 取用液体 B . 量取液体 C . 倾倒液体 D . 加热液体
8、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93厘米、2.13厘米、2.14厘米,则测量的结果应是(   )
A . 2.12厘米 B . 2.13厘米 C . 2.14厘米 D . 2.33厘米
9、下图是四位同学在测水温时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0、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 . 1.2米=1.2×1000=1200毫米 B . 1.2米=1.2米×100毫米=1200毫米 C . 1.2米=1.2×1000毫米=1200毫米 D . 1.2米=1.2米×1000=1200毫米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为长方形五星红旗,如图是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场景,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算该国旗的宽度,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3mm B . 3cm C . 3m D . 3km
12、在运动会的跳远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运动员比赛的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
A . 偏小 B . 偏大 C . 不变 D . 都有可能
13、以下关于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1665年,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植物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 . 19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布朗首次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C . 19世纪40年代,德国施莱登和魏尔啸共同提出,一切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D .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来自于细胞分化
14、与衣藻类相比,草履虫缺少的结构有( )

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质⑤细胞核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③
15、如图所示,图中是植物的不同组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片中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为上皮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 B . 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具有储存营养的作用 C . 分生组织的细胞呈管状,主要对植物体起支撑作用 D . 输导组织的细胞呈细长形,对植物起支撑作用
16、某渔民从海水中捕捞起一种奇怪的动物,经判断它属于哺乳动物。下列各项是对该动物基本状况的描述,其中能作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 体长25米,背部浅蓝色,腹部白色 B . 体内有肺、心脏、胃、肠等器官 C . 头部有一长物,头顶有呼吸孔 D . 腹部有几个乳头,体内有幼体
17、人们常把一些形态优美的蕨类植物栽在花盆中观赏,为了确保蕨类植物能正常生长,应把这些盆栽的蕨类植物( )

A . 摆在阳光下,经常浇水 B . 摆在阳光下,保持干燥 C . 摆在背阴处,经常浇水 D . 摆在背阴处,保持干燥
18、一年一季的瓯柑又迎来采摘季,在农家果园里,瓯柑挂满枝头,随处可见“采摘乐”的市民。下列有关瓯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B . 瓯柑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C . 瓯柑的汁液来自果肉细胞中的细胞质 D . 市民采摘的瓯柑是果实,是植物的生殖器官
19、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3℃,若没有甩过,消毒后又用这支体温计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实际体温为36.8℃和38.1℃)那么两次读数将是( )
A . 36.8℃和38.1℃ B . 37.3℃和38.1℃ C . 36.8℃和37.3℃ D . 都为37.3℃
20、小柯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10厘米,在100℃时水银柱长60厘米,他用该温度计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此时水银柱长25厘米,则这杯水的温度为( )
A . 70℃ B . 30℃ C . 12.5℃ D . 50℃

二、填空题(共有7小题,23个空格,每空1分,共23分)(共7小题)

1、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玻璃棒、药匙、试管等是实验室常用仪器,其中用于加热的是      ,用于取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      ,胶头滴管的作用是      
2、               
(1)图甲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使用方法而言,正确的是      


(2)如图乙所示,木块的测量值是      


3、请在图中各序号后面的橫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以完善植物细胞的概念图:


      、②       、③        。

4、如图为皮肤结构示意图。

(1)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表皮主要起到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它是由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组织组成。
(2)皮肤中的各种组织是       (选填“无序”或“有序”)排列的。这种组合方式,使皮肤具有保护、感受各种刺激等功能。
(3)皮肤是人体的一种      。(选填“组织”、“器官”或“系统”)
(4)下图中,同学们模拟细胞的哪种生命现象?      。这一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是出现如下右图所示的       ,它们复制并平均分配到了子细胞中。

5、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其幼体首先摆脱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      类,此类生物主要特征是       。
6、被称为“城市的肾”的三垟湿地位于温州城郊,湿地内河道开阔,是虾蟹养殖和菱角种植的天然场所,还是“中国瓯柑之乡”。目前,湿地内已知动植物有350多科,1700多种,其中包括35种国家珍稀物种,还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植物。

下列有黑嘴鸥、蟹、瓯柑、青蛙,同学为它们编了一个检索表,请帮助他继续完成。


(1)A代表      ,D代表       ,两者在结构层次上的差异是       。
(2)A与B的亲缘关系比D与C的       (填“近”或“远”)。
(3)乙图是某同学将湿地内动物分的两大类,你认为他的分类依据是      。 (3)
A . 是否有脊椎骨 B . 体温是否恒定 C . 是否胎生哺乳
(4)湿地内有濒临灭绝的黑脸琵鹭,黑嘴鸥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造成这些生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②建立湿地保护公约

③向河水排放污水

④成立珍稀鸟类研究所

(4)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②③
7、洋葱是一种常见的食材,小科同学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
(1)小科同学制作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如图。观察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2)在低倍镜下调焦时找到物像却模糊不清,接下来他应调节显微镜的      (填名称)
(3)解决上述问题后,若其显微镜的视野由图甲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需进行下列操作: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将装片向左方适当移动;③转动物镜转换器。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填序号)

(4)用下列表格中的镜头组合观察,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目镜

物镜

A

10×

B

10×

40×

C

12.5×

40×

三、实验探究题(共有4小题,每空2分,共26分)(共4小题)

1、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他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

(1)按上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求矿石的体积为      
(2)从A到D测量矿石体积,测量结果与矿石的真实体积相比有偏差,其原因是       。
(3)小明同学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 , 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 , V2与V1的差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你认为她的这种操作可行吗?并说明理由:      
2、一天饭后,小明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⑴提出的问题:抹布的吸水能力与什么有关?

⑵建立假设:         

⑶所需的器材: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水。

⑷主要步骤:

a.取三个烧杯,              。

b.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c.观察和比较杯中所剩水量,将现象记入下表。

布料种类

绦纶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1)请结合实验步骤提出假设      
(2)请将实验步骤a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3)根据实验现象从吸水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      类的布料来制作抹布。
3、登革热是通过伊蚊吸血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在一定环境中,叮人吸血的蚊子数量占蚊子总数的比例称之为吸血率。吸血率越高,伊蚊传播疾病的几率就越大。伊蚊吸血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习小组同学结合生活经验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

生活实例

假设一:与一天内光照时间的长短有关

夏天日照时间长于冬天。夏天我们经常被蚊子叮咬

假设二:与环境的温度有关。

该小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实验设计如下:

组次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环境温度

19℃

22℃

25℃

28℃

31℃

其它条件

大小完全相同的容器:         。各容器内放入100只蚊子和一只健康状况的相同的小白鼠。

吸血率(吸血蚊子数/总数)

78%

86%

98%

97%

92%

(1)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列举一个支持假设二的生活实例        
(2)请将实验设计中“其他条件”环节的内容补充完整       
(3)实验用100只蚊子,而不是1只,其目的是       。
(4)根据实验数据可得本次实验的结论是       。
4、周末回家,七(1)班小王同学在家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用温度计、玻璃杯、热水、电子表等仪器,测量了热水放在玻璃杯中每隔10分钟的温度,下表是他记录的在不同时间测得的玻璃杯中的水温的几组数据。

时间(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温度(℃)

98

84

71

61

52

44

37

28

25

24

24

根据这些数据,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小周现在手边有两个温度计,一个是水银温度计(最大量程是120℃)、一个是酒精温度计(最大量程是60℃),你认为在这个实验中应该用哪个,并说明理由      
(2)从表格中的“?”,温度如乙图所示是       ℃。
(3)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      

四、解答题(本题有2题,32题6分,33题3分,共9分)(共2小题)

1、  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如图所示该温度计近似真空是用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它的一端是玻璃泡,另一端开口事先往管内灌少许带色的水,然后把开口倒过来插在带色水的容器里。请问该温度计玻璃管上的刻度应该是上高下低还是上低下高?并请说明理由。(忽略外界因素干扰)

2、“知了、知了",这是仲夏时节经常可以听到的声音.烈日当头,天气异常地炎热,知了发出的鸣叫声也异常地密集而响亮,小科同学了解到蝉在未成熟之前在土里成长,后慢慢掏洞爬到树干上,蝉夜间趴在树干上脱壳,脱完壳就有了翅膀。雄蝉会鸣叫,它的发音器在腹肌部,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叫声特别响亮。小科同学思考:天气凉了就不易听到知了的鸣叫声,是不是天气越热,鸣叫的知了越多呢?
(1)从生物的分类角度看,知了(蝉)属于      。 (1)
A . 软体动物 B . 爬行动物 C . 节肢动物 D . 棘皮动物
(2)该类动物成员众多,它们的主要特征是       。
(3)要得到较为可靠的实验结果,应采用的实验方案是            。 (3)
A . 观察一只知了在某一温度下是否鸣叫 B . 统计多只知了在某一温度下鸣叫的只数 C . 观察一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是否鸣叫 D . 统计多只知了在不同温度下鸣叫的只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