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研碎胆矾 B . 用石墨制取金刚石 C . 水的净化 D . 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2、2018年世界地球日绿色公益活动的主题为“引领绿色生活,推进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B .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缓解温室效应 C . 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 D . 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减少雾霾的形成
3、科技日报华盛顿2019年3月16日电,美国研究人员从磷石膏中提取了稀土元素,镱属于稀土元素的一种,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镱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0 B . 镱属于非金属元素 C . 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3.1 g D . 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0
4、克山病是一种原发性心肌病,亚硒酸钠(Na2SeO3)可预防克山病。下列有关Na2SeO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含有1个臭氧分子 B . 是由一种金属和两种非金属组成的 C . 其中硒元素的化合价为+4 D . 其中Na、Se、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1:3
5、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观点

A

5g盐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105g溶液

质量守恒定律

B

氧化汞分解可得到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分的

C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

碘易溶于酒精,但在水中几乎不溶

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A . A   B . B   C . C   D . D
6、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建立的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 . 溶液的性质模型 B . 镁原子的结构模型 C . 物质的分类模型 D . 氧化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模型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用食盐 B . 点燃酒精灯 C . 过滤 D . 测定溶液的pH
8、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 . 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 验证硝酸铵溶解吸热 B . 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C . 探究水的组成 D . 验证金属Fe、Cu、Ag的活动性依次减弱
10、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 . 降温可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 . 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D . t2℃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丙的大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效地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腾出更多的时间。如图是某型拖拉机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写出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2)拖拉机常年露天放置,其中钢铁制造的部件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等发生化学反应面生锈。为防止钢铁生锈,常采用      (写一点即可)的方法。
(3)用生铁炼钢时,硅(Si)与氧化亚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      
(2)若用A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则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C 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选填“a”或“b”)口进人。
(3)若用A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则固体M和溶液N分别为      ;一般不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收集干燥的CO2还需要用到D装置,D装置中盛装的试剂为      

四、流程题(共1小题)

1、白钨矿的主要成分是CaWO4 , 工业上用白钨矿生产钨的流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

CaWO4与纯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WO4+Na2CO3═Na2WO4+CaO+CO2↑。

(1)反应前需要将白钨矿进行粉碎,其目的是      
(2)水洗后进行的分离操作中,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3)上述滤液的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钙,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三氧化钨与氢气反应时,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写出金属钨的一种用途:      

五、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1体积的CO2 . ②碳酸钡是种难溶于水的白固体。

(1)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2),并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打开玻璃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再立即关闭活塞(1)(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红墨水液面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小红同学根据此现象判断出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2)(反思与评价)小明同学认为小红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      
(3)(拓展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做进一步的探究,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填试剂名称)

最终有气泡产生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方案二

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2、可燃物在不同条件下燃烧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产生,在空气中燃烧却有火焰产生;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无黑烟(主要成分为炭黑)生成,在空气中却有黑烟生成。同学们对此开展了以下探究:
(1)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      
(3)蜡独在空气中燃烧有黑烟生成,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      

(提出问题)导致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的原因有哪些?

甲同学:可能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乙同学:可能与氧气的含量有关;

你认为还可能与      (写出一种即可)有关。

(4)(设计实验)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收集体积分数为52%的氧气于钟罩中,再将蜡烛点燃立即罩上钟罩;几秒钟后,用白瓷板压住蜡烛火焰。发现刚开始时白瓷板上没有明显现象,过一会后有大量的炭黑出现,证明甲同学的猜想正确。

用白瓷板压住蜡烛火焰的目的是      

乙同学直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钟罩中,再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出氧气和一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5)初始阶段蜡烛发生的是完全燃烧,结合曲线说明理由:      ;后续阶段一氧化碳含量逐渐升高的原因是:      
(6)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除浪费资源外,还会造成的危害是      (写一种即可)。

六、计算题(共1小题)

1、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电解器电解水,为了加快电解速率,他用93.6 g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进行实验(硫酸钠只增强溶液的导电性,不参与反应)。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减少到了90 g,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此时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2018-2019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