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巩固训练第14章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
(共19小题)
1、“低碳生活”理念已进入寻常百姓脑海中,这是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年度逐渐增加,“温室效应”越来越危及地球,以下哪一因素与二氧化碳增加无直接关系( )
A . 砍伐热带雨林
B . 燃烧化石燃料
C . 土地沙漠化日益扩张
D . 滥捕野生动物
2、下列对于酸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
B . 酸雨主要是由于人为地向水中排放酸性物质造成
C . 酸雨对植物、鱼虾、人类等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D .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
3、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与臭氧层的破坏有关( )
A . 森林被大量破坏
B . 大量使用含有氟利昂制剂的冰箱
C . 大量使用化学燃料
D . 大量使用农药
4、“西部大开发”中,保持草场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 . 保护植被,禁止放牧
B . 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
C . 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
D . 充分利用草原,扩大羊群数量
5、
图1和图2分别是传统耕作农业和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两个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都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 开始的,请写出图中能量流失最少的食物链 ,图2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和食用菌在该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3)比较图1和图2,不难看出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你认为图2有哪些优点(列举两点) .
(4)农药化肥的施用在促进农业增产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农药、化肥中的有毒物质或重金属元素会随 而在人体内不断积累,影响人体的健康.
6、保护地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会造成危害的是( )
A . 回收处理废电池
B . 使用无磷洗衣粉
C . 冰箱、空调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
D . 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7、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草”是两项重要的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 . 开发生态旅游
B . 改善生态环境
C . 增加木材产量
D . 发展畜牧业
8、工厂烟囱冒出的浓烟和马路边小摊贩的烧烤所放出的烟雾会造成的污染是( )
A . 水污染
B . 土壤污染
C . 大气污染
D . 噪声污染
9、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A . 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
B . 空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硫
C . 空气中大量的一氧化碳
D . 空气中大量的烟尘
10、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下列做法无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
A .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B .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 . 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 .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11、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生物课的学习结束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人是生物圈中普通一员”的理念必将牢牢铭刻我们心中,并践行在我们行动中.以下对此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 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 . 生物圈是人类的繁荣家园,也是所有生物生存的栖息地
C . 人类社会应该高速发展,但不能以耕地减少为代价
D . 围海造田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更能改善环境
12、下列措施与其环境保护目的不相符的是( )
A . 减少煤炭、石油的燃烧——减少大气污染
B . 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C . 使用可充电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 . 减少使用塑料袋——减少酸雨的形成
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很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人类随意处理垃圾引起的,我们要积极践行垃圾分类回收,留住碧水蓝天。下图中,“可回收垃圾”的标志是( )
14、近年来我国多个城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请提出一条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措施 。
15、不会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的人类活动是( )
A . 向水域中排放生活污水
B . 向水域中排放工厂污染物
C . 向水域中丢弃农药瓶
D . 工厂的污水经过处理排入河中
16、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采取“保护天然林”和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
A . 发展旅游业
B . 发展畜牧业
C . 改善生态环境
D . 增加木材产量
17、为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中的空白部分内容.
(2)制定计划:
实验器材:小麦种子、用白醋配制的“酸雨”(pH<5.6)、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等.
方法步骤:
Ⅰ、取相同的两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小麦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适宜、相同的条件下培养.
Ⅲ、每天早、晚向1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酸雨”,保持种子湿润,向2号培养皿纱布上 ;综合Ⅱ、Ⅲ,这种实验处理方式遵循的是 原则.
Ⅳ、观察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3)实施计划: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略
表达和交流: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在本实验中,1号培养皿和2号培养皿形成对照实验,其中对照组是 .
在上述步骤Ⅱ中,将培养皿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适宜的条件”指 、 .
经过5天的观察记录,发现1号培养皿有18粒种子萌发,2号培养皿有19粒种子萌发,由此是否可以得出废电池对生物没有影响这一结论? .
18、下表为某市三条内河和自来水水温、pH、溶解氧、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五项常规指标的测定数据及国家III类水标准.
釆样地点
|
水温(℃)
|
pH
|
溶解氧
(mg/L)
|
氨﹣氮
(mg/L)
|
高锰酸盐指数(mg/L)
|
甲河
|
19.7
|
6.29
|
2.549
|
4.911
|
5.776
|
乙河
|
19.0
|
5.94
|
4.902
|
3.342
|
8.243
|
丙河
|
18.6
|
6.03
|
8.824
|
0.911
|
5.332
|
自来水
|
18.0
|
6.31
|
10.196
|
0.149
|
1.420
|
Ⅲ类水标准
|
|
6~9
|
≥3
|
≤1
|
≤6
|
(1)与国家Ⅲ类水标准对比, 河中所有的指标都合格;
(2)在相同的条件下,用三条河的河水分别培养泥鳅,在不同处理时间段河水对泥鳅红细胞某项指标的影响率如图.分析该图可知,
河的河水对泥鳅红细胞的某项指标影响最大;
(3)河水中溶解氧下降可能产生的后果(写出其中一种): .
19、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示精神,参与生态文明计划,某科学小组开展了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1)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 .
(2)长期酸雨不仅破坏植被,还会使生物种类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的 降低.
(3)2016年初,雾霾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弥漫,多地城市陷入严重空气污染.“雾霾”是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实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结合本地实际,列举在改善环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 (答出2点即可).
(4)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小红同学因雾霾天气吸入较多的PM2.5(微尘颗粒),引发支气管炎,在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