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地理中考模拟试卷
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 )
A . 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
B . 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
C .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D . 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2、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地形条件
B . 光照条件
C . 水源条件
D . 技术条件
3、下列有关台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台湾海峡鱼类丰富
B . 西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C . 享有“水果之乡”的美名
D . 山区为林区,也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
4、香港和澳门的相同点是( )
A . 旅游业不发达
B . 位于珠江口东侧
C . 都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
D . 人口密度小
5、随着国家“稳定东部,大力发展西部”的能源战略决策的逐步实施,新疆有望成为( )
A . 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B . 煤炭和谁能开发基地
C . 新能源开发基地
D . 太阳能和风能开发基地
6、北京在全国的地位完全正确的是( )
A . 经济中心文化中心
B . 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C . 交通中心经济中心
D . 金融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7、“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描述的地区是( )
A . 北方地区
B . 西北地区
C . 青藏地区
D . 南方地区
8、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
A . 黑龙江北部
B . 新疆北部
C . 吐鲁番盆地
D . 青藏高原
9、下列关于南北方人民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北方民居建筑注意防寒保暖
B . 南方民居建筑注意通风散热
C .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D . 南方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高
10、下列有关北京城市职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城市
B .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城市
C . 北京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和对外交往城市
D . 北京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中心和旅游中心城市
11、香港 、澳门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A . 热带雨林气候
B .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 温带季风气候
D . 温带海洋气候
12、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主要是受( )
A . 地形的影响
B . 气候条件的影响
C . 经济条件的影响
D . 技术水平的影响
13、我国第一大岛台湾的自然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临太平洋,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②东北部沿海降水少,日照充足
③山地、平原各占一半 ④多火山地震
①东临太平洋,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②东北部沿海降水少,日照充足
③山地、平原各占一半 ④多火山地震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14、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是( )
A . 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B .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C . 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D . 柴达木盆地
15、华北平原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
A . 棉花和花生
B . 大豆和甜菜
C . 棉花和油菜
D . 油菜和甘蔗
16、下列语句中,描述南方地区的是( )
A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 .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 .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17、下面的盆地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是( )
A . 准噶尔盆地
B . 吐鲁番盆地
C . 塔里木盆地
D . 四川盆地
18、新疆的瓜果有的特别甜,有的特别红,其原因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 ②绿洲的水源充足
③云量多、光照强烈,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④夏季昼夜温差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9、下列人类活动方式可取的是( )
A . 在内蒙古草原上垦荒种粮
B .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C . 在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
D . 在青藏高原上发展畜牧业
20、“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这句话反映农业生产( )
A . 地域性
B . 季节性
C . 周期性
D . 季节性和周期性
21、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主要有( )
A . 棉花、甜菜、瓜果
B . 小麦、花生、大豆
C . 水稻、油菜、棉花
D . 棉花、甘蔗、高粱
22、北京市历史悠久,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下列属于世界十大旅游胜地的是( )
A . 八达岭长城、颐和园
B . 西湖、天坛
C . 八达岭长城、明清故宫
D . 周口店北京遗址
23、在我国的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 ))
A . 日平均气温高
B . 气温年变化大
C . 气温日变化大
D . 受地球形状的影响
24、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一定会严重破坏沿线的生态环境
B . 会缓解沪宁杭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C . 该工程西起新疆,东到上海
D . 能增加当地的收入和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