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黄桥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5小题)
1、在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时,如何减小误差,提高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A . 测量一次
B . 测量多次取最大值
C . 测量多次取最小值
D . 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2、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不能作为相互对照的一组实验是( )
A . 甲组有光,乙组有水
B . 甲组有光,乙组无光
C . 甲组干燥,乙组湿润
D . 甲组有空气,乙组无空气
3、从生物圈与人类的关系来看,生物圈Ⅱ号的失败说明的科学道理是( )
A . 人类迄今为止还无法建立一个人造的适合人类永久生存的环境
B . 生物圈Ⅱ号是人类和其它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C . 生物圈Ⅱ号需要足够的水量
D . 生物圈Ⅱ号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4、菟丝子的叶片退化,细软的茎缠绕在大豆的茎上,将细根伸进大豆的茎内吸收水分和养料,菟丝子和大豆之间的生物关系是( )
A . 寄生
B . 竞争
C . 捕食
D . 互利共生
5、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
A . 猫头鹰吃老鼠
B . 黄雀吃螳螂
C . 螳螂捕蝉
D . 羊吃草
6、森林、海洋、湿地被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其中“地球之肾”、“地球之肺”分别是( )
A . 湿地、海洋
B . 海洋、森林
C . 湿地、森林
D . 海洋、湿地
7、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的结构是( )
A . 粗准焦螺旋
B . 细准焦螺旋
C . 转换器
D . 反光镜
8、“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 . 生产者
B . 消费者
C . 分解者
D . 阳光
9、透明玻片上的“9>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A . 9>6
B . 6<9
C . 6>9
D . 9<6
10、若要使位于显微镜视野右下角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
A . 右上角
B . 右下角
C . 左上角
D . 左下角
11、以下选项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 大雁南飞
B . 鱼儿在水中吐泡泡
C . 江水奔流不息
D . 种子破土萌发
12、以下属于生物的是( )
A . 焰火绽放的烟花
B . 珊瑚
C . 珊瑚虫
D . 机器人
13、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 . 虎克
B . 达尔文
C . 施旺
D . 袁隆平
1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 . 呼吸
B . 生长繁殖
C . 排出体内废物
D . 遗传和变异
15、在水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空气 ②水分 ③杂草 ④青蛙 ⑤田鼠 ⑥温度 ⑦土壤 ⑧稻螟
A . ①②④⑤
B . ②⑤⑦⑧
C . ①②⑥⑦
D . ③④⑥⑦
16、在“探究不同植物对空气湿度影响”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器材是( )
A . 放大镜
B . 干湿计
C . 显微镜
D . 酒精灯
17、下表为小明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以下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位置 | 鼠妇数量 | 光照 | 温度 | 湿度 |
纸盒左半侧 | 12只 | 明亮 | 5℃ | 适宜 |
纸盒右半侧 | 12只 | 黑暗 | 25℃ | 适宜 |
A . 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
B . 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
C . 左右两侧的温度都应设置为25℃
D . 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
18、科学探究常要进行对照实验,实验中应注意( )
A . 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B . 所有变量都相同
C .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D .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不相同
19、下列叙述中,反映生物对环境影响的一项是( )
A . 在沙地上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
B . 竹节虫具有与树(竹)枝相似的体形
C . 仙人掌具有叶刺和肉质茎
D . 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伸进泥里
20、下列不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 针叶林
B . 一个池塘
C . 生物圈
D . 一群羊
21、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中光线较暗。则应该用( )
A . 小光圈、凹面镜
B . 大光圈、平面镜
C . 小光圈、平面镜
D . 大光圈、凹面镜
2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视野中央有一个污点,移动玻片或者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在什么结构上?( )
A . 玻片标本
B . 物镜
C . 目镜
D . 载物台
23、观察细胞需要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镜是( )
A . 150倍
B . 400倍
C . 40倍
D . 300倍
24、下图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①→④→②
2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越来越少。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造成蛙类数量大量减少原因的是( )
A . 栖息地和繁殖环境的改变与破坏
B .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C . 青蛙之间的生存斗争严重
D . 大量的捕杀
26、你是怎样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 )
A . 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 . 毫无关系
C . 相互作用、毫无影响
D .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7、北极的极地狐耳朵小,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 空气
B . 水分
C . 光照
D . 温度
28、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
A . 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B .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 . 消费者、分解者、病毒和非生物成分
D .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29、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 草原生态系统
B . 森林生态系统
C . 海洋生态系统
D . 生物圈
30、2008年9月25日,我国“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次航天实验应该携带的维持宇航员生命所需的物质包括( )
A . 空气
B . 食物、水
C . 水
D . 空气、食物、水
31、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目最多的是( )
A . 南极
B . 撒哈拉沙漠
C . 又黑又深的洞穴中
D . 西双版纳
32、“寻找纸蝴蝶”的活动中,最不容易被找到的蝴蝶是( )
A . 漂亮的蝴蝶
B . 大蝴蝶
C . 颜色与背景不一致的蝴蝶
D . 颜色与背景一致的蝴蝶
33、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
A . DDT挥发性极强
B . 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 . 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D .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34、航天员在太空遥望地球,美丽的地球呈蓝色、绿色和白色,其中蓝色的部分属于生物圈的( )
A . 大气圈
B . 岩石圈
C . 水圈
D . 大气圈和岩石圈
35、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持续干旱,安徽省部分县市由于在水稻灌浆期持续干旱导致了水稻颗粒无收,请问引起这种情况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 光照
B . 水分
C . 空气
D . 温度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一般包括提出 、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 、得出 、表达交流。
2、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一切能够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的总称。它包括 圈下层、 圈、 圈上层。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
3、在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实验时,某实验小组记录 结果如下:
瓶号 |
环境条件 |
实验结果 |
1 |
不放水 |
未萌发 |
2 |
放适量水 |
萌发 |
3 |
放过量水 |
未萌发 |
(1)本实验设计的目的是探究什么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2)设计2号瓶的作用是: 。
(3)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
4、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所有
与 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在广阔的地球表面,地形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别很大。生物种类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请举三个同学们身边的生态系统。如: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5、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受到 因素和 因素的共同作用,生物的生存的发展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 环境。
三、综合题(共3小题)
1、如图表示的是一个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叫做
;图示②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食物的人或动物叫做
;图示③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能够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 。
(2)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没有 ,消费者就失去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没有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就无法得到分解。
2、通过对裸地、草坪、灌木丛空气湿度的测量得知,植物多的地方,空气湿度就 ,反之,植物少的地方,空气湿度就 。森林能增加大气湿度,而过度放牧则会导致草原沙漠化,说明生物能够影响一定的环境。在这个探究活动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裸地?草坪?灌木丛?)
3、下列各项分别表示了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填字母序号)
A.适应环境 B.生长发育 C.遗传 D .变异 E. 繁殖
(1)一只母猫生下了三只小猫。这种现象属于 。
(2)猫生猫,鼠生鼠。这种现象属于 。
(3)小猫长成大猫。这种现象属于 。
(4)同一胎的三只小猫的毛色分别是白色、黑色和花斑色。这种现象属于 。
(5)夜晚猫的瞳孔会放大。这种现象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