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测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知识。(共14小题)

1、读句子,写词语。

瓜地里最怕cì  wei      了,这畜生qì  yàn      嚣张,会把西瓜咬的遍地都是,你发现了,正准备刺它时,一shùn  jiān      ,他便sā      腿就跑,líng  lì      地从你的胯下táo  cuàn      ,zhòu  rán      间无影无踪了。

2、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A      然大         北风      号         忙忙   B      经风霜    一      无际            吞枣

(2)仿写含“然”的四字词语A:      
(3)选词填空:呼呼的      着,一位黄包车夫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4)词语B所填汉字的意思是      

①吃足了。     ②足;充分     ③满足

用这个词写一句话:      

3、一般来说,人们对景物特征的观察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觉度来进行。试指出下面的句子是从什么觉度来观察、描写景物的。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3)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      
(4)震落了清晨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4、用“然”字组词,并填到句子中。
(1)这件事太      了,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2)鲁迅这样的作家,      一点架子都没有。
(3)早上出门时,妈妈说今天会下雨,让我带伞,到了第三节课时      下起雨来。
(4)奶奶这么大年纪了,      是爬不了泰山的。
5、下面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军    张李戴   心病 B .    套    猪   C .    哭    外    北风怒 D . 不清   落   九寒天   一数二
6、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土(rùn)   祭(sì)      竹(biǎn)      皱(cù) B . 猪(huàn)  伶(lì)      追(dào)       水传(hǔ) C . 子(niè)   酸水(péng)  好(zā)        药(fù) D . 笠(suò)   脂(yān)    虹(mí)        谷(bì)
7、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多日的忙碌,使他原本就瘦弱的身体更是奄奄一息 B . 南沙群岛,大海中的明珠。这里烟波浩渺 , 一片汪洋。 C . 节日的王府井大街,张灯结彩,车水马龙 , 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D . 黄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一视同仁
8、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B . 学校就像一个温馨的家,让我们感到安全、亲切、温暖、快乐。 C .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D .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会议上,校长虚心接受和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 B . 我并不否认这部小说没有某些不尽人意之处,但总体上是成功的。 C . 学习语文,除了要扩大阅读量,多练习写作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很重要。 D . 在实施愉快教育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的进步。
10、下列描写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 .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心理描写) B . 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外貌描写) C .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动作描写) D . “没有什么,我要调动工作。”他平静地说。(语言描写)
1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用“爱戴”写句子)
(2)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这是描写      的句子,仿写:妈妈的面容      

(3)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不改变句意,改写成肯定句)
(4)碰壁   我说   您怎么会碰壁呢   是不是走路不小心 (给句子加上标点,并仿写说话人在中间的句子)

给句子加上标点:      ;并仿写说话人在中间的句子:      ;“我”说的“碰壁”和伯父所说的“碰壁”区别在于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在伯父逝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1)
A . 此处是语言描写。 B . 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C . 这句话是鲁迅先生在夸自己记性好。 D . 这是鲁迅先生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
(2)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分析正确的一项(   ) (2)
A . “我”听懂了伯父的话,感受到伯父对“我”读书学习的关心。 B . “我”觉得伯父记性好,而“我”的记性差。 C . “我”并不明白伯父说的话的意思。 D . “我”感到伯父是在赞扬他自己。
(3)从笑谈读书来看,鲁迅先生是一个分析正确的一项(   ) (3)
A . 珍惜时间的人。 B . 爱书如命的人。 C . 关心下一代的人。 D . 为自己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的人。
(4)从文章来看,文章内容的特点是分析正确的一项(   ) (4)
A . 以记事为主 B . 托物言志 C . 借物抒情 D . 以写人为主
13、阅读理解。

鲁迅与萧红

    1934年10月,一个23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联系上下文,先解释下划线的字,再解释词语。

目无亲:      

一见如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心里的冰块”是指      。“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健步奔跑”是指      。“汗珠”喻指      
(4)你认为文章赞颂的是(   ) (4)
A . 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B . 萧红才华出众 C . 鲁迅与萧红的友谊
(5)对于鲁迅,你听老师讲过,也读过介绍他的文章,那么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写两句他的名言。
14、习作。

同学们,通过六年的学习,你们明白的道理越来越多。在长大的日子里,你也许在经历某一件事时,一下子就弄明白了某一格言警句的含义。请在下列三句话中选择你领悟最深的一句,把你经历的这件事写出来,重点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及你的感悟,字数要在400字以上。

①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