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9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 . 水分子间隔变大
B . 水分子体积变大
C . 水分子数目增多
D . 水分子质量变大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
点燃酒精灯
B .
向试管中加入锌粒
C .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D .
读取液体体积




3、下列仪器中:①试管 ②烧杯 ③蒸发皿 ④石棉网 ⑤燃烧匙,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④⑤
C . ①④⑤
D . ①②③
4、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出现了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不可能是()
A . 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 . 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 . 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D . 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
处

5、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基础是( )
A . 评价交流
B . 建立假设
C . 收集证据
D . 化学实验
6、生活中看到的下列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植物生长
B . 制作豆浆
C . 凉水煮沸
D . 粮食晒干
7、解决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下列问题:① 能源危机 ②环境污染 ③疑难疾病救治 ④化学合成功能材料的研制生产,其中,与化学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①
B . ③④
C . ③
D . ①②③④
8、制作下列物品所需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是( )
A . 塑料购物袋
B . 铝塑门窗
C . 实木家具
D . 玻璃水杯
9、下列四个实验操作: ①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 ②将少许锌粒投入稀盐酸中 ③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④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其中,能够明显感觉到能量发生变化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④
D . ①②③④
10、化学反应不但产生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从能量的释放或吸收角度看,下列一项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
A . 木炭燃烧
B . 炸药爆炸
C . 天然气燃烧
D . 光合作用
11、小明感觉呼吸沉闷、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就“可能是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获得结论
C . 设计实验
D . 建立假设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为了生产更多的粮食必须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 . 化学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C . 化学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D . 化学能够创造出我们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13、进入实验室后的下列行为,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 根据实验需要及时查看、添加实验所需仪器和药品
B . 养成实验过程中用完药品后及时盖上瓶塞、仪器药品及时回位的习惯
C . 在个人实验数据不一致时,可小组内轻声进行交流分析原因
D . 仪器使用后要及时涮洗,所有废液倒入下水道
1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新物质”就是外形与原物质不同的物质
B . “新物质”就是世界上从来没有的物质
C . “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D . “新物质”就是与发生变化之前的物质在组成、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15、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是科学家具有的良好品质。小丽在做“给液体加热”实验时,发现试管底部变黑了。她的以下行为或做法,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 . 多次实验,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 试管变黑与本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会
C . 查阅资料,了解酒精的组成,探究黑色物质的成分
D . 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1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体滴到外面,要把滴管伸入试管
B . 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中,不要随意丢弃
C . 加热完毕的试管应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D . 量筒只能量取常温下的液体,不能用于量取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液态水的分子间隔比气态水的分子间隔小
B . 气态水的分子体积比液态水的分子体积大
C . 固态水的水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不动
D . 冰融化成液态水的过程中,水分子要放出热量,能量降低
18、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下列方法能得到纯水的是( )
A . 吸附
B . 沉淀
C . 过滤
D . 蒸馏
19、把少量品红分别同时放入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根据现象获得的下列结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 分子的运动导致品红在水中扩散
B . 温度能影响分子运动的快慢
C . 品红分子在两烧杯中获取的能量相同
D . 品红分子在热水中的能量比在冷水中的能量高
20、对下列实验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现 象 | 解 释 | |
A | 车胎暴晒炸裂 | 分子受热,体积、数目变大 |
B | 蔗糖晶体放置在空气中不会“消失”, 而放入水中会很快“消失” | 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对蔗糖分子作用力小,而水分子对蔗糖分子作用力大 |
C | 6000L的氧气能加压装入容积是40L的钢瓶中 | 气体分子间隔较大,易于被压缩 |
D | 一滴水中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 | 分子的体积很小 |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选择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
(2)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
(3)常用作配制溶液或较多量液体反应容器的是 ;
(4)常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的是 ;
(5)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
2、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有发光、 、颜色变化、产生气体、 等现象。通过化学变化,人们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 与 的相互转化。
3、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化学是在 水平上研究 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
4、正确的实验操作以及保持实验装置的完好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障。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 部分;熄灭酒精灯的方法是 ;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某学生从含有50mL水的量筒中倒出一部分水后,读取剩余水的体积时是仰视,读数为22mL,则倒出水的实际体积为 ;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将导管的一端 ,用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 ,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使用托盘天平前应先将 拨到零刻度处,然后检查是否平衡。若发现指针向右偏,调节平衡的方法是 ;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到 盘,砝码放在 盘。一般性的药品应放在 上称量,潮湿或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 中称量。
6、要把块状药品装入试管,先将试管 ,再将盛有药品的 或 (填仪器名称)伸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使块状固体缓缓滑到试管底部;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取下, 在桌面上,标签要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试管倾斜,瓶口紧挨试管口,把液体缓缓倒入试管,取用完毕要立即 。
7、挂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在太阳光照射下,水分子的能量 ,运动速率 ,分子间隔 ,水分子挣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而运动到空气中。湿衣服晾干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化学”)变化。水分子能量的改变,致使水分子的运动、排列方式以及分子间隔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水的天然循环就是通过其 实现的。
8、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们都由 构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均 ,分子之间有 且存在 ,分子自身有一定能量,总是在 。
9、
(1)给硫酸铜晶体加热时,试管的高度要根据 来调节,试管口要 ,这是为了防止在管口凝结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 ;
② 。
(2)向含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注入约2mL稀盐酸,振荡试管,加热,现象是:
① ;
② 。
三、简答题(共1小题)
1、
(1)某兴趣小组同学取当地河水进行净化操作。取水样观察:① 水样呈黄色,有异味 ②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你认为该河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2)向河水中加入明矾,目的是 ,静置一段时间,然后进行 (填操作名称),以除去河水中的固体小颗粒。此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 。假如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回答一点即可);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性以除去河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4)经过上述处理的河水变得无色、澄清、透明。此时的河水是不是纯净物? (填“是”或“不是”),原因是 。此时的河水能不能直接饮用? (填“能”或“不能”),原因是 ;
(5)以上操作是否能把硬水转化成软水? (填“能”或“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