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的是(   )

①试管 ②集气瓶 ③瓷质蒸发皿 ④量筒 ⑤烧杯 ⑥燃烧匙.

A . ①③⑥ B . ①②⑤ C . ①④⑤⑥ D . ②③⑤⑥
2、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李强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 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 B . 铁丝生锈 C . 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 . 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
3、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束后,反应容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
A . 氮气    B . 五氧化磷    C . 稀有气体    D . 二氧化碳
4、下列物质的应用,由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 用蜡烛照明 B . 用米酿成酒 C . 蒸发海水可以得到食盐 D . 用天然气作民用燃料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1 闻气体 B . 图片_x0020_100002 倾倒液体 C . 图片_x0020_100003 读液体体积 D . 图片_x0020_100004 称固体质量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B .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D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7、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氮气约占总质量的78% B . 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 C .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 .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全球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8、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选项

A

B

C

D

图片_x0020_100005

硫在氧气中燃烧

图片_x0020_100006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图片_x0020_100007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图片_x0020_100008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用水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O2何时收集满

A . A    B . B    C . C    D . D
9、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  )
A . 氧气、氮气 B . 清新的空气、氧气 C . 冰水混合物,食盐水 D . 糖水、白酒
10、某同学用量筒取一定量水,平视读数为20mL,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12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水的体积是(  )
A . 大于8mL B . 小于8mL C . 8mL D . 小于12mL
1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氧气可用作燃料 B . 氧气具有氧化性,常用作氧化剂 C .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 . 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无色液体
12、下列反应中既为化合反应又为氧化反应的是(  )
A . 氢气+氧气 B . 镁+氧气 氧化镁 C . 水+二氧化碳→碳酸 D . 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13、下列有关物质的区分方法错误的是(  )
A . 品尝味道可以区分厨房中的蔗糖和食盐 B . 用二氧化碳区分澄清的石灰水和蒸馏水 C . 用磁铁可以区分铁丝和铝丝 D . 观察颜色可以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
14、化学中常常有许多“先后快慢”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险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 . 连接胶皮管和玻璃管时,应先用水润湿玻璃管一端,再慢慢的转入胶皮管中 B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双手紧握试管外壁,后将导管伸入水中 C . 把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内,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D .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时,先将导气管撤离水中,后熄灭酒精灯
15、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右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图片_x0020_833426969

A . 注射器内有液体进入 B . 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 .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 .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澄清石灰水露置于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说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      ,盛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下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大明和小明发现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氧气.
(1)假设大明的猜想正确,请你用实验方法证明 (要求写出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2)你认为食品充气包装中,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写出两点):①      ,②      

三、实验题(共2小题)

1、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559177419

(1)反应后瓶中剩余的气体的一条物理性质是      
(2)已知金属镁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反应,反应后产物皆为固体。  如果用镁条代替红磷进行此实验,则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会      (填“更多”“不变”或“更少”)。
(3)小华同学利用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 ,可能的原因是_____(填字母代号) (3)
A . 实验前没有将止水夹夹紧 B . 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 . 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 . 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E . 红磷点燃后伸入集气瓶未立即塞紧橡胶塞 F . 未等装置完全冷却就打开止水夹读数
2、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620264121

(1)写出相应序号仪器的名称:a      
(2)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若选用G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填“甲”或“乙”)端管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3)若选择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选用F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填数字编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开始反应后,看到有气泡冒出时,应立即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气体时,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四、流程题(共1小题)

1、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物质

氢气

氮气

氧气

氨气

沸点

﹣252℃

﹣195.8℃

﹣183℃

﹣33.35℃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从空气中获得氮气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写出氮气、氢气反应生成氨气的基本反应类型:      
(3)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如,控制温度在195.8℃~﹣183℃时,可将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根据上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氨气(液态)与氮气、氢气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      范围内。

五、推断题(共1小题)

1、如图,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暗紫色的固体,B是无色液体,D是黑色固体,E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171523985

(1)写出物质E的名称:      
(2)写出图中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      

六、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

1、小玲同学在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中,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根据题意答题
(1)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的现象

I.向试管①中倒入5mL30%的过氧化氢溶液

不复燃

Ⅱ.给试管①稍微加热,如图甲

不复燃

Ⅲ.向试管②中加入5mL30%的

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

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小玲在步骤Ⅱ的装置中,加装了一个U形管(如图乙装置)后,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利用图甲装置做实验时,带火星的木条难复燃的原因是      ;改用乙装置后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装置中冰水的作用是      

图片_x0020_741265270

(2)小玲由此还想到了一个问题: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一定是纯氧气吗?

小玲设计的实验如下:如丙图所示,按下表所示比例,用排水法收集部分氧气,分别得到五瓶空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进行木条复燃的实验。

实验编号

空气体积分数%

排水积分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情况

85

15

火星稍变亮,不复燃

80

20

火星明亮,时燃时不燃

75

25

复燃

70

30

复燃

50

50

复燃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小玲通过步骤Ⅲ得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结论,但小玮同学提出质疑:过氧化氢溶液由水和过氧化氢组成,也可能是二氧化锰加快水的分解产生氧气。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玮的猜想      (请写出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

七、计算题(共1小题)

1、儿童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6L氧气。计算:
(1)儿童每分钟大约所吸入空气的体积为多少?(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21%计算,精确到0.1)
(2)儿童每分钟大约所需吸入空气的质量为多少克?(标准状况下,空气密度为1.3g/L,精确到0.1)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