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积累运用(14分)(共3小题)

1、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pì      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wǎn      然其中了。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hài      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2、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创造的宝贵科学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气展现在诗歌里,便是浩瀚的中华诗词画卷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春雨清明湿杏花”,在陈与义的笔下,“            ”,杏花疏淡的影子,一支彻夜吹响的横笛,此情此景,是如此和谐动人。(《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谷雨过后,柳絮飞落,牡丹吐蕊,自然景物告诉人们:时至暮春了。韩愈《晚春》中的“            ”用拟人手法描绘了这个时节百花斗艳的繁丽景象。

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立秋之日的一缕清风,带给人久违的凉爽,而之后的无限秋意,总让我想起“            ”这样的诗句。(用课内所学诗词名句作答)

而在大雪时节,张岱则独撑一小舟,往湖心亭看雪,眼前所见,“雾凇沆砀,              ”。(《湖心亭看雪》)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投壶,与“六艺”中的“射”含义不同。 B . “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 . 《桃花源记》中“具答之”的“具”是“详细”之意。 D . 成语“趋之若鹜”中的“趋”与《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的“趋”意思相同,都是疾走、快走的意思。

二、阅读理解(48分)(共5小题)

1、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①”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嫁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②”罗刹道:“你这个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跟前,几时能见一面?”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去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君!”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

(1)上面文字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有同学在阅读这一回后绘制了故事情节思维导图。请根据上面文字以及你自己阅读《西游记》的经验帮他把空缺处填写完整。

(2)语段中①②处省略了部分内容。事实上,读过原著之后,我们都知道,孙行者称呼铁扇公主为嫂嫂跟      这个角色有关,而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的结局则是      
(3)上面语段中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的对话很精彩,两个人的个性对比鲜明。这里塑造了铁扇公主怎样的形象?
(4)有人说,孙行者在向铁扇公主借扇的过程中表现得有礼有节,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试结合上面文段或原著相关情节发表你的看法。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色渐昏,大雨欲来,车夫加劲赶路,说天要变了。天仿佛听见了这句话,半空里轰隆隆一声回答,像天宫的地板上滚着几十面铜鼓。从早晨起,空气闷塞得像障碍着呼吸。忽然这时候天不知哪里漏了个洞,天处的爽气一阵阵冲进来,半黄落的草木也自昏沉里一时清醒,普遍地微微叹息,瑟瑟颤动,大地像蒸笼揭去了盖。①雨跟着来了,清凉畅快,不比上午的雨只仿佛天空郁热出来的汗。雨愈下愈大,宛如水点要抢着下地,等不及排行分列,我挤了你,你拚上我,合成整块的冷水,没头没脑浇下来。坐车的缩作一团,只恨手边没衣服可添。这雨浓染着夜,水里带了昏黑下来,天色也陪着一刻暗似一刻。一行人众像在一个机械画所用的墨水瓶里赶路。夜黑得太周密了,真是伸手不见五指!在这种夜里,鬼都得要碰鼻子拐弯,猫会自恨它的一嘴好胡子当不了昆虫的触须。②车夫全有火柴,可是只有两辆车有灯。密雨里点灯大非易事,火柴都湿了,连划几根只引得心里的火直冒。此时此刻的荒野宛如燧人氏未生以前的世界。鸿渐忙叫:“我有个小手电。”打开身上的提箱掏它出来,向地面一射,手掌那么大的一圈黄光,无数的雨线飞蛾见火似的匆忙扑向这光圈里来。孙小姐的大手电雪亮地光射丈余,从黑暗的心脏里挖出一条隧道。于是辛楣下车向孙小姐要了手电,叫鸿渐也下车,两人一左一右参差照着,那八辆车送出殡似的跟了田岸上的电光走。走了半天,李顾两人下车替。鸿渐回到车上,倦得瞌睡,忽然吵醒,睁眼望出去,白光一道躺在地上,只听得李先生直声嚷。车子都停下来。原来李先生左手撑伞,右手拿手电,走了些路,胳膊酸了,换手时,失足掉在田里,挣扎不起。大家从泥水里拉他上来,叫他坐车,仍由鸿渐照路。不知走了多少时候,只觉雨下不住,路走不完,鞋子愈走愈重,困倦得只继续机械地走,不敢停下来,因为一停下来,这两条腿就再走不动。久而久之,到了镇上,投了村店,开发了车夫,四个人脱下鞋子来,上面的泥就抵得贪官刮的地皮。

    李梅亭像洗了个泥澡,其余三人裤子前后和背心上,纵横斑点,全是泥泪。大家疲乏的眼睛给雨淋得粉红,孙小姐冷得嘴唇淡紫。鸿渐吃些热东西,给辛楣强着喝点烧酒,要热水洗完脚,倒头就睡熟了。辛楣也累得很,只怕鸿渐鼾声打搅,正在担心,没提防睡眠闷棍似的忽然一下子打他入黑暗底,滤清了梦,纯粹、完整的睡眠。

    ……

    早上,孙小姐就起不了床了,被蒙着头呻吟。他们忙问她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她说头晕得身不敢转侧,眼不敢睁开。鸿渐把辛楣的橡皮热水袋冲满了,给她暖胃,问她要不要喝水。她喝了一口又吐出来,两人急了,想李梅亭带的药里也许有仁丹,隔门问他讨一包。李梅亭因为车到中年才开,正在床上懒着呢。他的药是带到学校去卖好价钱的,留着原封不动,准备十倍原价去卖给穷乡僻壤的学校医院。一包仁丹打开了不过吃几粒,可是封皮一拆,余下的便卖不了钱,又不好意思向孙小姐算账。虽然仁丹值钱无几,他以为孙小姐一路上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够一包仁丹的交情;而不给她药呢,又显出自己小气。他在吉安的时候,三餐不全,担心自己害营养不足的病,偷打开了一瓶日本牌子的鱼肝油丸,每天一餐以后,吃三粒聊作滋补。鱼肝油丸当然比仁丹贵,但已打开的药瓶,好比嫁过的女人,减了市价。李先生披衣出房一问,知道是胃里受了冷,躺一下自然会好的,想鱼肝油丸吃下去没有关系,便说:“你们先用早点罢,我来服侍孙小姐吃药。”辛楣鸿渐都避嫌疑,不愿意李梅亭说他们冒他的功,真吃早点去了。李梅亭回房取一粒丸药,讨杯开水;孙小姐懒张眼,随他摆布咽了下去。

(1)上面文段选自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节选部分讲的是主人公方鸿渐与好友赵辛楣等人前往三闾大学教书,在湘西道上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请简要概括选文讲述的事件。
(2)《围城》中的语言精致隽永又风趣幽默,丰沛的想象力令人叹服。有同学在阅读的时候给面线处①做了批注,请你也仿照示例,自选角度,给画线处②③做批注。

示例:①用草木的“一时清醒”“叹息”“颤动”和“蒸笼揭去了盖”来表现天气由闷热难当转为清风送爽的瞬间情状,拟人之妥帖,比喻之新奇,着实充满妙趣!

(3)著名学者夏志清称《围城》令人想起古典名著《儒林外史》,原因可能在于两部小说都其有高妙的讽刺艺术,都注重知识分子群的刻画。比如上文中的人物李梅亭就让人联想起《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严监生,请试着结合选文与你的阅读经验对这两个人物进行比较。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文山作为周杰伦的“御用词人”,其独具中国风的创作,引起了广大文学受好者的高度关注。他可能天生就对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怀有浓郁的思古情怀,东方古老的传说和丰富悠久的历史文物,以及一段段凄美的爱情传奇或许始终存在于他的脑际,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历史贴近感。方文山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及仿古性极强的联想与想象,将我们带入了一片古意浓厚的朦胧地域。

    在《青花瓷》的创作上,方文山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因五代后周皇帝对柴窑的赞语“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两句,触发灵感而得出第一句“天青色等烟雨”,加之联想与想象,想到雨过天晴后才会出现天青色,接着运用逆向思维,说成天青色在期待雨的来临,再以这场期待来比喻爱情里最无奈的等待,得出“而我在等你”一句。连用两个“等”字,营造了《青花瓷》中淡淡的离愁别恨的基调。

【材料二】

    对于流行歌曲的写词工作,已故著名词作家陈蝶衣曾说:“歌曲作词,我可以通俗,但绝不能庸俗。”歌词创作者们应以真诚的感情,独特的审美视觉,透过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抓住有意义的题材,在开掘生活上要下纵深动夫,而不停留在矫揉造作的肤浅层面上。

【材料三】

歌词《知否知否》(节选)

一朝花开傍柳/寻香误觅亭侯

纵饮朝霞半日晖/风雨着不透

一任宫长骁瘦/台高冰泪难流

锦书送罢蓦回首/无余岁可偷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歌词《在水一方》(节选)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材料四】

    如果说《中国诗词大会》是原汁原味的古诗鉴赏,那么《经典咏流传》则是流传千古的诗歌传唱。它将部分拗口的诗歌,添上了朗朗上口的曲调,人们容易记住其内容,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该诗歌。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经典咏流传》用创新的诗和歌的结合,回到了诗歌的起源,把传统文化的“过去完成时”成功转化为“现在进行时”。歌给文字带来情绪感染,而诗给歌带来更多的表情,不仅让诗歌流传,也让歌词更有文化。

    “和诗以歌”,是否算为传统诗歌找到了新的传播方式?对此,《经典咏流传》节目制作方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不是在展示一件件古董,我们要让经典通过我们今人的创造活起来,流行起来。”

(1)结合“材料一”,分析要创作出独具“中国风”的歌词,需要哪些条件。
(2)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2)
A . “和诗以歌”,使“歌”与“诗”相互弥补,相互促进,不仅让诗歌得到流传的载体,也让歌词更有文化价值。 B . 歌词创作,需摒弃肤浅的矫揉造作,以独特的审美观发掘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融入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做到歌词的创新。 C . 方文山创作《青花瓷》歌词的过程,印证了他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及仿古性极强的联想与想象。 D . “歌曲作词,我可以通俗,但绝不能庸俗”,这句话严肃批评了当今歌曲内容空洞、过度追求娱乐性、审美价值低等现象。
(3)阅读“材料三”中的两首歌词,完成下列小题。

①“和诗以歌”是这两首歌词的特色,请指出它们分别化用了哪一首古诗词。

②仔细品味这两首歌词,思考其在化用古诗词方面有什么不同。

(4)对于歌词创作,以下两位学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你赞同谁的说法?并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及自己的音乐喜好,阐述你的理由。

小文说:“歌词创作的发展,应该向前看,只要合理利用现代元素、贴近生活即可。”

小玲说:“歌词创作,应该注重独特、合理的情感体验,传播积极的文化和精神价值!”

4、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出与其他两首不同的一首,并简述理由。

A

B

C

白梅

(明)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瓶梅

(明)谭元春

入瓶过十日子,愁落幸开迟。

不借春风发,全无夜雨欺。

香来清净里,韵在寂寥时。

绝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

临村路傍溪轿。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①著:放进,置入。②迥:远。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滕宗谅知湖州,胡瑗聘为教授。先生倡明正学,以身先之。虽盛暑,必公服坐堂上,严师弟子之礼。其教人之法,科条纤悉具备。立“经义”、“治事”二斋:经义则选择其心性疏通、可任大事者,使之讲明《六经》。治事则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如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是也。后专管太学,四方之士归之至庠序不能容旁拓军居以广之。既而疾作,致仕 , 东归之日,弟子祖帐百里不绝,时以为荣。

    熙宁二年,神宗问刘彝目:“胡瑗与王安石孰优?”对曰:“臣闻圣人之道,君臣父子,仁义礼乐,历世不可变者,其体也。《诗书》史传子集,垂法后世者,其文也。举而措之天下,能润泽斯民,其用也。国家累朝取士,不以体用为本,而尚声律浮华之词,是以风俗偷薄。臣师尤病其失,遂以明体达用之学授诸生。故今学者明夫圣人体用,以为政教之本,皆臣师之功,非安石比也。”帝曰:“其门人今在朝者为谁?”对曰:“若钱藻之渊笃,孙觉之纯明,范纯仁之直温。钱公辅之简谅,皆陛下之所知也。其在外,明体达用之学,教于四方之民者,殆数十辈。其余政事、文学粗出于人者,不可胜数。此天下四方之所共知也。”

(选自《宋元学案·安定学案》,有删改)

【注】①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②祖帐:道旁设帐践行。③偷薄:不敦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必公服坐堂上      

②原师尤其失      

数十辈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四 方 之 士 归 之 至 庠 序 不 能 容 旁 拓 车 居 以 广 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体现胡瑗分科教学、一专多能的教学特点。 B . “臣师尤病其失”,可见胡瑗反对浮靡,注重实学。 C . “科条纤悉具备”,反映了胡瑗在教学上制定了非常严厉的学规来管教学生。 D . “以身先之”,从正面烘托出胡瑗注重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做好表率作用。
(4)侧面烘托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请从文中举出一例,并分析其用意。
(5)结合胡瑗的“教人之法”及学生刘彝所说的话,概括胡瑗的教育主张,并简要说说你对其教育主张的理解。

三、写作(54分+4分)(共1小题)

1、阅读下面这段歌词节选,按要求先完成第(二)题,再完成第(一)题。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高晓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一)读了这段歌词,引发了你哪些感悟和思考?请选择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二)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如果将谋划的内容简要地记下来,就是列提纲。列提纲有助于理清思路,把握全局,避免写作时信马由缰,偏离主题。请在本次写作之前,为本文的写作列一个提纲。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