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字词书写(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金华山,俗称北山,古称长山。清《浙江通志》引《名山纪略》云:“有长山在东北,故又名北山,隋改为金华山,①(A及  B即)长山别名也。”金华山是一座历史悠久、儒释道三教荟萃的名山。远在东汉时期,金华山就与“五岳”并列,被称作“江东名山”,及②(A自  B至)南宋,名满天下,被誉为“天下名山”。沈约、贯休、陆游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曾为金华山写下脍③(A.huì  B.kuài)炙人口的佳作。徐霞客亲历后描述其为“四山俱远,丹枫疏密,斗锦裁霞,映叠尤异”。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更是为金华山yíng(④)得了极高知名度。

(1)联系语境,选出相应的选项:①      ;②      ;③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íng

      

二、综合性学习(共2小题)

1、古诗文名句积累与运用。
(1)每逢重要的日子,人们常常借诗文来表达心意。请你根据提供的情境,从你积累的诗文中书写合适句子来表达祝愿。(要求写出连续的两句)

①教师节,用李商隐的《无题》中的诗句点赞老师的无私奉献:            

②中秋节,借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祝福远方的朋友或家人:            

③毕业纪念册,用李白《行路难》的诗句鼓励考试受挫的同学:            

(2)中国人取名常常从古诗文中汲取灵感。下列名字与哪些古诗文相关?选一个写出原文诗句。芳幽亭(亭名)又一村(店名)邱胜春(人名)我选      ,相关诗句是      
(3)结合(2)的方法,请你利用下列诗句,从A或B中选择一项,拟一个人名,并说明含义。

A.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为“高”姓孩子拟名:      ,含义:      

B.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李白《渡荆门送别》)为“邹”姓孩子拟名:      ,含义: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其内容和形式的特点,选择其中一节完成仿写。

我不能把灰烬还原成火焰

华琨

我不能把冰冷的灰烬

还原成熊熊燃烧的火焰

把熊熊的火焰还原成茂密的森林

正如

我不能把荒草离离的坟

还原成勤劳的父亲

把父亲还原成咳嗽

把一声声咳嗽还原成他弈棋时点燃的烟

也不能把      

我不能把冬秋夏春还原成去年

可是

我能把一粒拉小小的葵花籽

变成一盏盏

黄灿灿的花朵

照耀着明亮的夏天

正如

我能把      

也能把茂密的森林

变成黑色的煤

把黑色的煤

变成熊熊燃烧的火焰

温暖每一位曾经年轻过的灵魂

我能把春夏秋冬变成明年

我能把大海变成高山

又能把高山变成大海

这不是还原

这就是我啊

我是时间

三、文言文阅读(共2小题)

1、文言字词探究学习
(1)“集”上部为“隹”,指短尾鸟,下部为“木”。依据“集”的字形和演变的过程,推测“集”的本义为“许多鸟栖息在树上”。

“作”的本字是“乍”。甲骨文“乍”的字形看上去像是上衣的衣襟处,也像是领口的形状。后来,篆文“ ”(乍)加“ ”(人)另造了“作”。请你结合“集”的会意方法,推测“作”的本义应该是:      

(2)分别写出下列句子中“作”的意思。

①其中往来种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属予      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泉水激石,泠泠      响。(吴均《与朱元思书》)

2、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一)东坡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宋神宗元丰初年,作者被贬黄州,东坡是作者为解决生活困难而开垦的一片荒地。本诗和《记承天寺夜游》作于同一时期。②市人:市井流俗之人。③野人:乡野之人,作者用于自比自己。④荦(luò)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

(二)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注】⑤此诗为作者贬居惠州时作。⑥小阁:在惠州时住的嘉佑寺的房舍。⑦先生:指苏轼。⑧道人:寺中的僧人。

(三)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 , 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有删改)

【注】①雨麦:麦子抽穗时下的雨。②弥月:整个月。③商贸:商人。④忭:欢喜。⑤岁:一年的收成。⑥荐饥:连续饥荒。

(1)阅读古诗,抓住关键字词,往往能窥探到作者幽微的内心世界。《东坡》、《纵笔》都写于贬官之时,请你从“铿然”、“美”这两个词选择一个来解读作者。
(2)文言文在表情达意时会选择不同的句式,不同的句式往往也有各自的标志词。请你圈出下面句子中表明句式的标志词,并用斜线划分停顿。(限划两处)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3)文言字词学习,只满足解释,便味同嚼蜡。深入一层,往往别有洞天。“越三月,乙卯乃雨”,“丁卯大雨,三日乃止。”两句中都有“乃”字,两处的“乃”都能理解为“才”。但细细琢磨,两个“乃”包含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说有何不同?
(4)翻译下面这句话。

①亭以雨名,志喜也。

②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5)《东坡》一诗,作者称自己为“野人”,《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称自己为“闲人”,《喜雨亭记》中,作者是个和大家“优游以乐”者,结合以上作品,说说苏轼和一般“市人”的不同。

四、名著阅读(共1小题)

1、名著阅读
(1)看下面四幅插图,回答后面题目。

以上图画出自名著《水浒传》,选择其中两幅,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两幅画的情节。

(2)阅读下面选段,完成相应内容。

    父女两个告道:“若是能彀回乡去时,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鲁达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

    史进道:“值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

    鲁达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

    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鲁达把这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鲁达为救金氏父女,向史进和李忠借钱,但最终又把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对于鲁达丢钱给李忠的这一做法,你认为是否妥当,分点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下面《简·爱》中简·爱的语言,说说简·爱是位怎样的女性。

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那么多,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

五、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夏一刀

    ①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②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曰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③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④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⑤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了。

    ⑥“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⑦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⑧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⑨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⑩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⑪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⑫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⑬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⑭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⑮“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⑯“关你什么事!”

    ⑰“我是你爹!”

    ⑱“起来!”

    ⑲父亲没动。

    ⑳“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㉑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㉒“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㉓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㉔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 , 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1)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母亲购买旧车——      ——      ——父子骑车看病

(2)填入第⑤段横线上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2)
A . 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 . 冒着冷丝丝的寒风 C . 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D . 迎着雾蒙蒙的细雨
(3)第⑨段与第⑦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细读第㉔段,紧扣划线内容“环住”、“一震”“、清脆的车铃声”,说说结尾的妙处。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1)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全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A . 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B . 一个人应该讲规矩。 C . 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D . 我们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
(2)阅读第②段,本段文字最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阅读第⑤段,划线句子“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的含义是什么?
(4)下面事例如果作为论据,可以放到原文第(    )(A.②;B.③;C.④;D.⑤)段中来论证作者的观点,理由是什么?

10月28日上午,重庆万州区长江二桥上一辆大巴车与一辆轿车相撞后,冲破护栏掉入长江。初步核实失联人员15人(含大巴车驾驶员1人)。11月2日,坠江原因公布:系大巴车内乘客因错过一站而怒火攻心,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导致车辆失控,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相撞后,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5)②③④自然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六、命题作文(共1小题)

1、“醒”,一个富有诗意、富有温度、富有哲理的文字: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是万物在苏醒;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是爱在唤醒;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心灵在觉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哲人在提醒……只有醒来,才能和过往的沉醉告别;只有醒来,才能走出黑暗迎接光明;只有醒来,才能用一种全新的姿态拥抱生活。

请以“醒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00字。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