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水平测试
年级:九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期中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6分) (共22小题)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组成了一个( )
A . 种群
B . 群落
C . 生态系统
D . 生物圈
2、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 . 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
C .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
D . 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
3、蘑菇、木耳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哪种成分( )
A .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 生产者
C . 消费者
D . 分解者
4、如图所示,在一只气球上画一些小圆点,充气使气球不断膨胀,观察此过程中各个小圆点之间的距离变化。用这个过程来模拟宇宙的变化的实验中,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小黑点间距变大,可以说明星系的退行速度在变快
B . 气球会胀破,说明宇宙最终会走向灭亡
C . 小黑点的间距变大,可以说明星系距离在变大,宇宙在膨胀
D . 小黑点间距变大,由热胀冷缩原理可以直接推出宇宙温度在不断升高
5、微山湖是江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日进斗金”的美誉。下列关于微山湖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 微山湖中的水
B . 微山湖中的荷花
C . 微山湖中的全部鲤鱼
D . 微山湖
6、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近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 )
A . 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
B . 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 . 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
D . 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7、古代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这是( )
A . 新陈代谢的结果
B . 过度生长的结果
C . 人工选择的结果
D . 自然选择的结果
8、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科学家是( )
A . 伽利略
B . 哥白尼
C . 牛顿
D . 阿基米德
9、始祖鸟具有两翼,身被羽毛,翼端有爪,喙内有齿,以上特征可说明( )
A . 古代爬行动物由古代鸟类进化而来
B . 古代鸟类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C . 古代哺乳动物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D . 古代爬行动物由古代哺乳动物进化而来
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
B . 始祖鸟化石证明了爬行类动物是由鸟类进化来的
C . 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的观点是”用进废退”
D . 法国博物学家布丰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环境的改变
11、能够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的直接原因是( )
A . 有利的变异
B . 自然选择
C . 人工选择
D . 可遗传的变异
12、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 . 基因数与染色体数一样多
C . 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D . 生物的某一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13、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选项是( )
A . 葵花朵朵向太阳
B . 大树底下好乘凉
C . 春风又绿江南岸
D . 春眠不觉晓
14、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可遗传的变异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可遗传的变异在生物界中是一种个别现象
B . 父母有酒窝,孩子无酒窝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C . 生物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D . 经常锻炼的人肌肉变得特别发达,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15、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请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 城市生态系统
B . 农田生态系统
C . 森林生态系统
D . 生物圈
16、科学家将一只苏格兰雌性白脸羊的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到黑脸羊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植入另一只黑脸羊的子宫内,该黑脸羊产下的小羊的脸色和性别分别是( )
A . 黑色雄性
B . 黑色雌性
C . 白色雄性
D . 白色雌性
17、生物适应环境的外形特征有多种,竹节虫看起来像竹枝属于( )
A . 保护色
B . 拟态
C . 警戒色
D . 以上三种都是
18、指出下列5种现象按:①保护色;②警戒色;③拟态的顺序排列的是( )
a.西藏野牛外表形态及体色与岩石相似;
b.稻田里的绿色昆虫
c.金环蛇具有黑、黄相间的条纹
d.赤练蛇(无毒)有鲜艳的体色
e.某些蝇类翅形和腹部斑纹似有刺胡蜂
A . ①①②③②
B . ①①②②②
C . ③①②②②
D . ③①②③③
19、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A . 亚马孙河谷的热带雨林
B . 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 . 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 . 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20、某滩涂是丹顶鹤的栖息地之一,在该滩涂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 . 对丹顶鹤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地保护
B . 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C . 将丹顶鹤迁入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
D . 防止滩涂生态环境的污染
2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B . 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经常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C . 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有益的方向发展
D . 整个地球上海洋可以看作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22、
有关下列食物网.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
B . 鹰与鸟的关系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C . 该食物网所处的系统为草原生态系统
D . 鹰占有两个营养级
二、填空题(每空l分,共41分) (共7小题)
1、某科考小组在专业潜水员的指导下,到新安江水库调查水下沉水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深水植物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沉水植物种类逐渐减少。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中生代繁盛的爬行动物--恐龙,随着地球环境的变化而逐渐灭绝,从达尔文进化论来看,这是长期 的结果。
3、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环境影响,同时生物也能 和适应环境。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茎肉质化,叶变态成刺,这是生物对环境的 ,蚯蚓的钻穴运动能改良土壤,是生物对环境的 。
4、古生物学家从不同地层中挖掘出的动物化石的种类和数量见下表:
纪 | 发现的化石种类及数量 | |
中生代 | 白垩纪 | 鸟类、哺乳类(少量) |
侏罗纪 | 爬行类(大量) | |
三叠纪 | 硬骨鱼类(少量) |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中生代最早形成的地层在 ;
(2)表中各类生物之间的进化趋势是 → → ;
(3)在中生代占据优势的动物是 ;
(4)始祖鸟可能出现在 纪。
5、平武王朗自然保护区不仅有多种野生植物,还有大熊猫等到多种珍稀动物。
(1)保护区内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 。动物作为消费者,也起着着重要作用,如蜜蜂能帮助植物 、传播种子,使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被植物利用。可见,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中的 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鼠以草为食,蛇以鼠为食,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称为 ,这样就形成了一条 。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6、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D为大气.据图回答:[]内填字母。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 ,B为 。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图中C→D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图中C→A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 ] 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2)碳元素在大气与A、B、C之间的流动是以 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A为 ,B为 。
(3)图中D→C过程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图中C→D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图中C→A过程是通过 实现的。
7、工业和生活污水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氧化塘法就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方法。氧化塘是一个大而浅(水深约2m)的池塘,下图表示其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试分析回答问题:
(1)塘中需氧型微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部分来自大气,另一部分来自藻类的 作用。
(2)污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机污染物可引发细菌迅速繁殖;细菌通过 作用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同时将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
三、分析探究题(共43分) (共4小题)
1、在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中,一种突然而来的污染使所有的植物死亡。
(1)在此情况下,池塘内氧气的浓度 (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 。
(2)如果是轻度污染,则对池塘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影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3)若该污染物是脂溶性农药的话,你估计在以下几种相关联的生物体内(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小型鱼类→大型鱼类)含污染浓度最大的是 。
2、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食物网由 条食物链构成。
(2)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共同构成 。
(3)对猫头鹰而言,能量消耗最少的食物链是
(4)猫头鹰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是来源于 进行的 作用。
(5)如果当地有人开办工厂,导致该生态系统发生了重金属污染,则图中 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
3、菊花一般在秋天开花。影响菊花开花的生态因素是什么?科学兴趣小组对“菊花是否开花与日照长短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1)作出假设:
(2)进行实验:取十盆大小、长势都差不多且未开花的菊花,放在其他环境条件都适宜且相同的地方,其中五盆放在日照时间短的地方,另五盆放在日照时间长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开花情况。该实验的主要变量是 ;
(3)如果他们的假设成立,观到的现象应是
4、来自不同纬度地区的A、B两种小型哺乳动物体重、年龄、健康状况都相似,将它们分成数量相等的2组,每天每只仅喂食200g糖类饲料(自然状态下A、B物种每天只进食200g左右的糖类饲料)。两者在相同自然环境下持续实验10天,数据如下表所示:
排泄物中的失水量(g/天) | |||
尿液 | 粪便 | 汗液 | |
物种A | 30 | 10 | 86 |
物种B | 60 | 30 | 150 |
(1)若每只动物每天进食的200g糖类饲料(以含200g葡萄糖C6H12O6计算)在体内都完全氧化成为H2O和CO2 , 为维持水分代谢平衡,每天至少应给A物种中的每只动物补充 g水。
(2)B物种平时生活的地区最有可能的是 (填“干旱地带”、“湿润地带”或“寒带”)。
(3)10天后A物种全部存活,而V物种全死亡(无细菌和病毒感染及相互撕咬),从实验数据看引起B物种死亡的最可能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