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树兰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考试检测(到第3章第5节)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题,共60分)(共20小题)

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炭粉

CuO粉末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B

CO2气体

CO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C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D

NaCl溶液

CuCl2

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2、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 . 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B . 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 . 溶液中滴入酚酞不变色 D . 常温下,测得溶液pH<7
3、下列各实验现象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瓶盖起跳后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减少、温度下降 B . 乙图中,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撞击时铁球具有的动能越大 C . 丙图中,滚摆运动到最低点动能为零 D . 丁图中,迅速下压活塞,筒内空气温度升高是由于活塞压缩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
4、在①氧化铁 ②金属锌  ③氢氧化铜  ④氯化钡溶液四种物质中,跟稀硫酸、稀盐酸都能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5、有两个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圆台形容器,如图所示放置.两容器中装有等高的水,且底部都粘有一个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木质球.使两球脱离底部,最终木球浮于水面静止.该过程中浮力对两球做的功分别为W和W , 则(  )


A . W>W乙     B . W=W乙     C . W<W乙      D . 无法确定
6、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 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渍 B . 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C . 用稀盐酸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D . 用碱溶液来吸收有毒气体
7、如图甲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做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 , 两次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F1>F2、P1>P2     B . F1=F2、P1>P2     C . F1>F2、P1=P2      D . F1<F2、P1<P2
8、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溶液都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其原因是(  )
A . 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 B . 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 . 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D . 溶液中都含有OH
9、如图,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ab>tcd , 运动距离sab=scd . 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  ).

A . ab段做功较多 B . ab与cd段的功一样多 C . ab段功率较大 D . ab段与cd段的功率一样大
10、某固体可能含有CaCl2、Na2SO4、CuSO4、KNO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得透明溶液;

②在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白色沉淀中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原固体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定有Na2CO3和Na2SO4 , 可能有KNO3、CuSO4、CaCl2 B . 一定有Na2CO3 , Na2SO4和CuSO4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 C . 一定有Na2CO3和Na2SO4 , 不含CaCl2 , 可能有KNO3、CuSO4 D . 一定有Na2CO3和Na2SO4 , 不含CuSO4和CaCl2 , 可能有KNO3
1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汽车在第10s时已行驶了150m,速度达到了20m/s,随后匀速前进.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大小始终为2000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0-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5m/s B . 在0-10s内汽车的牵引力大小恒为2000N C . 在10-20s内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为4×105J D . 在10-20s内汽车的牵引力做功的功率为4×105W
12、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 FeCl2、NaCl、KNO3                     B . CaCl2、HCl、NaNO3 C . K2CO3、Mg(NO32、NaOH D . KOH、NaCl、(NH42SO4
13、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和热值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B . 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 . 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 D . 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
14、如图甲所示,重为80N的物体在大小为10N,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保持拉力F1不变,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2 , 拉物体匀速向右运动1m.若不计滑轮、绳的质量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则(  )

A . 物体向左运动时,拉力F1的功率P1=30W B . 物体向右运动时,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10N C . 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2=10N D . 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2所做的功W=40J
15、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以及化学变化的规律,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② B . 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氯化钠溶液 C . 实现⑤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 D . 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16、一均匀木板AB,B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物块C,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如图所示.现在水平力F将C由B向匀速推动过程中,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物块C对木块A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②木板AB仅受重力和物块C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

③物块C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推力F将逐渐变大

A . 只有①④正确 B . 只有②③正确 C . 只有①②正确 D . 只有③④正确
17、取一定量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测得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点和D点处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CaCl2和NaCl B . AB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沉淀产生 C . BC段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D . CD段pH上升的原因是Na2CO3溶液增多
18、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  )

A . A端下沉 B . B端下沉 C . 仍保持平衡 D . 无法确定
19、电导率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将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硫酸钠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曲线电导率减小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 . 乙曲线对应的反应中四种离子数目都减少 C . 甲曲线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 D . 甲曲线上的M点代表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0、为了方便残疾人乘公交,公交公司专门购置了无障碍公交车(如图所示),无障碍公交车斜面长1m,高20cm,乘车时,连同轮椅共80kg的乘客只需要用200N的力就可以把轮椅匀速推上公交车,则该过程中(  )

A . 推力做的总功为800J B . 推力做的额外功为160J C . 斜面对轮椅的摩擦力为200N D .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

二、填空题(共6题,24分)(共6小题)

1、在通常状态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

(1)如图甲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试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氨气分子在运动.
(2)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3O2=点燃=2N2+6H2O,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
2、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托盘秤甲和乙放在水平地面上,托盘秤的自重为9N,底面积为150cm2 . 木条AB质量分布不均匀(粗细忽略不计),A、B是木条两端,C、D是木条上的两个点,AD=BD,AC=DC.A端放在甲上,B端放在乙上,A、B下方各垫有一个大小和质量不计的小木块,甲的示数是6N,乙的示数是18N.若此时用细线系住A端,竖直向上拉细线,使A端缓慢上升,此过程中乙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移动甲,让C点放在甲上,则乙的示数是      N.

3、某KCl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钾的流程如图.(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1)沉淀a是      
(2)操作I是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    ②蒸发结晶

(3)若KCl固体样品中还含有少量杂质K2SO4 , 小科认为提纯该样品只要在上述方案基础上增加一步实验:在“加入过量K2CO3溶液”与“过滤”操作之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小江认为这种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所得KCl固体中含有新的杂质,新杂质是      
4、如图甲,质量m的货物在拉力作用下,沿粗糙斜面向上运动(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斜面长L、高H,货物沿斜面移动的距离L与时间t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0至t1时间内的拉力为F1 , t1至t2时间内拉力为F2 , (不计速度变化的时间,斜面粗糙程度不变)

(1)比较F1和F2大小关系.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F1时斜面效率η1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2时斜面效率η2
5、酸、碱、盐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___,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小丽同学发现,以前取用氢氧化钠溶液时试剂瓶忘记盖瓶盖.依据反应③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如果该溶液变质,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要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选择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是__________. (2)
A . 稀HCl B . 酚酞试液 C . CaCl2 D . Ca(OH)2
(3)依据反应②,氢氧化钾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      

(A)硫酸   (B)氯化钡   (C)硫酸铜   (D)碳酸钠

(4)硫酸铵[(NH42SO4]、磷酸二氢钙[Ca(H2PO42]、亚硝酸钠(NaNO2)、硝酸钾(KNO3)等属于盐,其中又属于复合肥的是      
6、如图所示,连着弹簧的小球套在水平杆上,弹簧自由伸长时,小球位于O点.小幅度向左或向右改变小球位置,小球仍能静止.现较大幅度改变小球位置,把小球移至A点后使其静止,然后释放.

(1)小球向右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点出现在      (选填“O点”、“O点左侧”、“O点右侧”、“都有可能”);
(2)小球第一次向右经过O点至到达最右端B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为      ;
(3)小球最终静止的位置是      (选填“O点”、“O点左侧”、“O点右侧”、“可能是O点,也可能偏左或是偏右”).

三、探究题(共6题,44分).(共6小题)

1、盐酸是氯化氢(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图1为HCl气体溶于水的微观示意图.HCl气体也可溶于甲苯(一种有机溶剂),得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氯化氢与盐酸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氯化氢气体与盐酸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查阅资料]

①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

②在盐酸中存在氢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

③氯化氢的甲苯溶液中氯化氢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盐酸与氯化氢的甲苯溶液的微观示意图2所示.

[分析猜想]氯化氢与盐酸的化学性质不一致.进行以上猜想的理由是:      

 [实验准备]为探究氯化氢与盐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实验方案准备时发现缺少氯化氢的甲苯溶液.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向老师求助,老师用图3所示装置和有关试剂为兴趣小组制取了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晴晴同学在协助老师制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时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浓盐酸加到浓硫酸中能产生大量的氯化氢气体?答:      

 [进行实验]用盐酸和氯化氢的甲苯溶液进行对比实验.

实验内容

现象

解释

与氧化铜作用

盐酸:      

氧化铜与盐酸发生反应

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氯化氢在甲苯中没有解离出氢离子

与碳酸钙粉末作用

盐酸:粉末消失,产生气泡

化学方程式:       

氯化氢的甲苯溶液:没有明显现象

氯化氢在甲苯中没有解离出氢离子

[得出结论]盐酸与氯化氢气体的化学性质不一致.

2、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

【实验操作】用试管取6毫升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6毫升稀盐酸,等分成3份.为A,B,C试管.

(1)【实验证明】往其中A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2)【继续探究】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于是往B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照实验方案,将步骤补充完整:

①往C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

②另取一支试管为D试管,加入      ,再加入等量的镁片.

(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      
(4)【微观解释】从徽观上分析: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3、如图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上某个高度由静止沿斜面滚下,在底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沿水平向右运动直至停止.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钢球的动能大小.
(2)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探究钢球的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3)木块最终会停下来,在此过程中木块通过      方式把动能转化为内能.
(4)如果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为0,木块将      
4、“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俗称“灰水”)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这种粽子颜色微黄、清香软糯,小乐对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展开了如下探索:

【查阅资料】①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

草木灰中富含钾盐,只要成分是K2CO3 , 还有少量KCl.②碱石灰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试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不产生气体)

(1)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__      _,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碱性.
(2)写出检验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的Cl-的实验方法:__      _;
(3)小乐用图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草木灰中K2CO3质量分数,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质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乙、丙中的反应物外,还能_      __.
(4)有人认为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其结果偏大,原因是_      
5、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克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克,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滤液X的pH      7(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      
6、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为了便于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应对甲图杠杆进行的操作是      
(2)如果利用如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每个钩码重0.5N,考虑到杠杆实际情况,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秤的示数      2.1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实验中,如果只在杠杆右侧挂钩码,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如图丙所示,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的原因是      

四、计算分析题(共32分)(共5小题)

1、实验室有一份在空气中解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质量为1.5g某实验小组将这份样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缓慢滴入7.3%的稀盐酸,同时进行搅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过程中,多次测得溶液pH和溶液总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数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

滴加的盐酸总质量/g

0

5

15

20

25

溶液总质量/g

50

55

m

69.78

74.78

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

请分析计算:

(1)第      次测量时,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2)表中m=      
(3)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1.5g样品中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2、如图是用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不同晶体同时均匀加热,两种晶体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单位质量的两种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相比较,Q      Q;AB是晶体甲熔化图像上的两个点,该晶体在A点时的内能      B点时的内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甲晶体为质量为1千克的金属铝,其温度从30℃升高到66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铝的比热为0.88×103焦/(千克每摄氏度)

3、在做完“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小明突然想到:是否可以测得实验所用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呢?小明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试管中反应的剩余物过滤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得到滤液和滤渣.

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的现象.

③将滤渣干燥后称量,质量为0.5g.

④向滤液中加入10%的Na2CO3溶液,获得了相关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小明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假设石灰石中的其余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

(1)第②步中小明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为了      
(2)第①步中如果在过滤时没有用蒸馏水多次洗涤,则测得碳酸钙的含量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3)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
4、如图所示,将质量为6kg,边长为0.1m的正方体合金央,用细线挂在轻质杠杆A点处,在B点施加与杠杆垂直的力石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中OB=3OA,求:

(1)合金块的重力;
(2)拉力F1的大小;
(3)把合金块静止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
5、智能汽车已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如图是一款质量为2t的智能汽车正在进行无人驾驶测试,汽车通过滑轮组将物体匀速提升,在汽车对绳子施加的拉力F作用下,质量为1200kg的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了3m,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5kW,不计绳重和轮与轴的摩擦.(q汽油=4.6×107J/kg,g=10N/kg)求:

(1)拉力F的大小;
(2)拉力F所做的总功;
(3)假如在此过程中恰好燃烧汽油4g,则该汽车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是多少?(效率用百分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保留一小数)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树兰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考试检测(到第3章第5节)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