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永年学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生物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影响的一项是( )
A . 蚁穴溃堤
B . 森林净化空气
C . 朝蝇暮蚊
D . 蚊蝇传播疾病
2、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
A . 增加
B . 减少
C . 先少后多
D . 先多后少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对该食物链表述正确的是( )
A . 蝉→螳螂→黄雀
B . 蝉←螳螂←黄雀
C . 柳树→蝉→螳螂→黄雀
D . 柳树←蝉←螳螂←黄雀
4、在温暖、潮湿的地区,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寒冷,干旱的地区要多,影响这一现象得到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 植物
B . 阳光
C . 土壤和空气
D . 温度和水
5、在野外调查生物种类时,你认为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 边观察边记录
B . 随便摘抄
C . 看到自己喜欢的花就采摘
D . 品尝异果,嗅赏奇花
6、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 . 一山不容二虎
B .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 . 螳螂捕食,黄雀在后
D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7、阴雨天,实验室内光线弱,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应选用( )
A . 大光圈、平面镜
B . 小光圈、凹面镜
C . 大光圈、凹面镜
D . 小光圈、平面镜
8、下列属于生物的一项是( )
A . 珊瑚
B . 钟乳石
C . 机器人
D . 珊瑚虫
9、下列说法不是生物共有特征的是( )
A . 生长
B . 都具有细胞结构
C . 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
D . 能排出代谢废物
10、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玻片异物不动,则异物位于( )
A . 目镜
B . 物镜
C . 玻片
D . 反光镜
11、关于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下列正确的是( )
A . 问题 假设 实验 结论
B . 假设 问题 实验 结论
C . 问题 实验 假设 结论
D . 问题 结论 假设 实验
12、如果要想知道西昌泸山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应该采取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 . 观察
B . 调查
C . 测量
D . 分析
13、蜜蜂成千上百只的生活在一起,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它们的关系是( )
A . 合作
B . 竞争
C . 捕食
D . 寄生
14、划分生物圈的标准是( )
A . 海底
B . 地平面
C . 海平面
D . 大气层10千米的高度
15、下列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 . 池塘中全部的鱼
B . 竹林中全部的竹叶青蛇
C . 沙漠及沙漠上的全部生物
D . 麦田中全部的小麦
16、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环境污染
B . 缺水干旱
C . 植被被破坏
D . 食物链被破坏
17、汞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的物质。在一个受汞污染的生态系统中,发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经检测他们体内残留的汞含量情况如下表,那么四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生物 | 甲 | 乙 | 丙 | 丁 |
汞的相对含量 | 0.04 | 6.00 | 0.49 | 61.00 |
A . 乙→丙→丁→甲
B . 丁→乙→丙→甲
C . 甲→丙→乙→丁
D . 甲→乙→丙→丁
18、小明用“16×”的目镜和“10×”的物镜观察细胞时,他看到的细胞被放大( )
A . 16倍
B . 26倍
C . 160倍
D . 10倍
19、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 )
A . q
B . d
C . p
D . b
20、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 光
B . 温度
C . 水
D . 空气
21、下列哪一种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消失,它很快就会退化( )
A . 海洋生态系统
B . 湿地生态系统
C . 森林生态系统
D . 农田生态系统
2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 海洋生态系统
B . 生物圈
C . 森林生态系统
D . 草原生态系统
2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方面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B . 生物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C . 在生态系统中,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逐渐减少
D .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可以大量捕杀某一动物
24、下列生物中,体现生物与环境温度相适应的是( )
A . 沙漠的骆驼尿液很少
B . 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少
C . 荒漠的骆驼刺根系很发达
D . 山顶树木形成旗形树冠
2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个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B .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乙←丁
C . 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消费者
D . 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生物学是研究 和 的科学.
2、在 实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3、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与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 、 的关系。
5、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 ,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 。
6、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与 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这样的链状结构,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 。
7、生物圈的范围包括的 底部、 的大部和 的表面,其中,人类的“立足点”是 ,它也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8、在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当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在 生态系统中人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9、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要 才能生存下去,与此同时,生物也 和 环境。
10、在使用光学显微镜观测物体时,光线在显微镜中经过的路线是:反光镜→遮光器→ →载物台→标本→ →镜筒→ →人眼。
11、这个学期的许多实验使用了显微镜,回答下面4个小问题,检验你对显微镜及其操作了解多少。
(1)在图1上,标注出镜臂、粗准焦螺旋、反光镜、
转换器四部分的结构。
(2)如果目镜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 倍。
(3)当显微镜的镜头不清洁时,要除去污物,用 擦拭是正确的。
(4)小明观察到物像在显微镜视野的左上角,如果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你认为小明应该把玻片向 方移动。
12、请将机器人、珊瑚、钟乳石、生石花、珊瑚虫进行分类,并说说生物都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三、综合题(共2小题)
1、图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依图回答:
(1)此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2)此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
(3)此食物网中狐狸和兔、鹰和兔的关系都是 ;从图中可以看出,鹰、蛇等体内的有机物最初来源于
。
(4)草原上生长的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
2、根据探究“光照对鼠妇的影响”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作出的假设是: ;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3)在实验中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用1只鼠妇进行实验行不行? 。
(4)实验结束后怎样处置用以实验的鼠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