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共20小题)

1、元朝设立宣政院,明朝加固增修长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其共同意义在于(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削弱地方权力 C . 抵御外来入侵 D . 维护国家统一
2、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
A .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 .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C . 实现了生话上的移风易俗 D .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3、张之洞指出:“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他的哀叹源自(    )
A . 鸦片战争战败 B . 英法火烧圆明园 C . 《马关条约》签订 D . 八国联军侵华
4、今天中国象棋中的“炮”,最早写为“砲”字,而到宋代出现“砲”“炮”两字并用的现象,此现象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宋代(    )
A . 发明了中国象棋 B . 发明了火药 C . 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D . 西方近代火炮传入
5、下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

A . 走向共和 B . 军阀割据 C . 君主立宪 D . 国家统一
6、1905—1913年“共和”一词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

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④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7、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 . 陈独秀 B . 李大钊 C . 鲁迅 D . 胡适
8、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两次著名的学生运动,分别是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关于这两次运动的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
A . 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 . 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C . 都是反帝爱国运动 D . 运动的主力军始终是青年学生
9、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在民主革命时期曾作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诗反映的历史情形出现于(    )
A . 北伐时期 B . 长征时期 C . 全面抗战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10、学校网站的“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和“三大战役示意图”两张图片。以下所拟小标题最合适的是(    )
A . 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 . 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 . 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D . 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11、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每个历史事件都有一些关键词,比如处置战后德国、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三巨头、战后格局——下列最符合这些关键词的事件是(    )
A . 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B . 雅尔塔会议 C . 开罗会议 D . 波茨坦会议
12、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①台儿庄战役歼灭日军一万多人,取得重大胜利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根本转折点

③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太平洋舰队

④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战争浩劫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3、美国国务院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A . 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B . 毛泽东: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 . 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D .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14、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 要和平,争民主 C .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 打倒列强,除军阀
15、“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武昌起义

②五四运动

③黄埔军校的建立

④北伐胜利进军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6、“理性不仅是认识人类社会最有用的法宝,它更可以帮助人类建构理想中的社会。”最有可能持这种观点的思想家是(    )
A . 伏尔泰 B . 莎士比亚 C . 牛顿 D . 哥伦布
17、下列有关人类早期文明和它们的重要文明成就,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和阿拉伯数字 B . 古代中国文明——分封制和星期制度 C .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和太阳历 D .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
1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这个大变动包括(    )

①秦朝——统一度量衡

②汉朝——建立刺史制度

③秦朝——建立郡县制

④汉朝——推行儒学教育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19、“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行驶,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符合“西北备边”的史实有(    )

①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物,保护往来商旅,设立驿站

②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并委派官吏,驻扎军队

③明朝时期为加强中央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④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掌管该地区事务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20、某旅行社设计了“上海——南昌——延安——北京”这样一条红色旅游线路,你认为这条线路设计的主题是为了展示(    )
A .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 B . 土地革命战争 C . 抗日战争 D . 解放战争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共5小题)

1、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是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崛起……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目录节选:

第七篇: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

第26章: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一,科学革命的根源

二,科学革命的进程

三,科学革命的意义

四,工业革命的根源

五,工业革命的进程

六,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第27章: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美国革命

四,法国革命

……

材料二:美国发展简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方能占据优势地位主要靠哪些方面的推动?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英美法革命对世界政治制度的贡献及对中国的影响。
(3)结合材料二用史实分析第二次权力转变的原因。
2、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回眸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有着发人深省的独特意义。

(1)请在E处填上正确的标题。
(2)请你谈谈对上图中“走西方的路”的理解。《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公开出版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是怎样的?
(3)星星之火,终成燎原。请根据上面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穿越历史沧桑巨变,回望90多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

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材料一中的“继续战斗”是指哪一历史事件?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据材料二和所学历史知识,说明“拨正船头,胜利向前”是指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和文字,概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的?
4、10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日本首相时隔7年正式访华。中日两国既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又是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两国关系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复杂多变。
(1)【友好邻邦  文化交流】“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郭沫若

诗中歌颂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相同遭遇  各自探索】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中日两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为了救亡图存,两国分别进行了探索。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

1868年,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结合上述史料,请概括两国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有何不同,并分析两国探索一成一败的原因。

(3)【硝烟弥漫  侵略抗争】明治维新后,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结果一负一胜。这两次战争分别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4)以史鉴今,请你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一个小建议。
5、历史小板报是我们走进历史、探究新知的一种有效形式。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板报。
(1)请将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思维导图A,B两处补充完整。

(2)【第二篇  海报析史(见下图)】

列举落实海报精神的军事行动二则,并结合海报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第三篇  数据鉴史】

中国坚持抗战14年,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军民伤亡3500多万,经济损失达5000多亿美元。

根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时期军民伤亡9000多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4万亿美元。

结合两则数据谈谈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我们的警示。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