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单元测试卷

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共21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南方地区河流多,船舶是常用交通工具 B . 北方地区多旱地,民居多为吊脚楼 C . 西北地区干旱,发展了基塘农业 D . 青藏地区为高寒牧区,传统民居为竹楼
2、下列关于四川盆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冬冷夏凉,降水稀少   B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 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D . 冬暖、春早、夏热,降水丰沛
3、

读“我国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分配示意图”,根据气温曲线可知位于北方的城市是 (     )

A . 甲和丙 B . 乙和丁  C .  甲和乙 D . 乙和丙
4、

读“黄土高原环境问题成因示意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图中①②两个自然原因是(  )

A . 土质疏松,过度放牧   B . 降水集中,过度垦荒 C . 土质疏松,降水集中 D . 植被破坏,垦荒造田
5、暑假的时候,王晓杰和爸爸去内蒙古旅游,沿途看到了一些景观,以下说法可信的是()

A . 漫山遍野的牛羊 B . 大片的甘蔗和油菜花 C . 内蒙古的河流都结冰了 D . 藏羚羊和牦牛随处可见
6、

北京周围的地理事物与实际不符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7、

读景观图,根据景观图,有误的一项是(  )

A . ①江南水乡﹣代表城市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亚热带季风气候 B . ②南极洲﹣﹣地形特征高原大陆﹣降水稀少,淡水资源丰富﹣白色沙漠 C . ③陕西民居﹣黄土高原﹣牧草丰美,一望无际﹣降水集中在夏季 D . ④黄土高原-北方地区-地处我国第二阶梯-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8、上海、北京这两座城市的相似之处有(    )

  ①地处季风区  ②地形以平原为主  ③既是河港,又是海港  ④都是直辖市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9、下列对图中甲、乙、丙、丁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有(    )

①甲处平原辽阔,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

②乙地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是典型的温带季风区

③丙处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此处地势崎岖不平

④丁区牧民冬季主要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山地牧场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0、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特色。下列民族与其生活特色对应正确的是

A . 藏族——糌粑 B . 回  族——青稞酒  C . 壮族——窑洞 D . 蒙古族——吊脚楼
11、

有学者按自然地理特狂,将中国分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绿色中国”和“黄色中国”。读图,有关各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B . “银色中国”——沃野千里,绿树成荫 C . “金色中国”——茫茫戈璧,黄沙漫漫 D . “黄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12、林语堂先生在《大城北京》中说,有三个重要因素,结合起来便赋予了北京独有的个性,自然、艺术,以及人们的生活,极具老北京生活气息的场所是(    )

A . 国家博物馆 B . 胡同和四合院 C . 中南海 D . 天坛和故宫
13、陕北高原地域特征显著,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①窑洞内冬暖夏凉  ②信天游高亢奔放  ③沙漠中骆驼成群  ④黄土地千沟万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4、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一组分镜头:“草原的深秋充满寒意,干燥的牛粪可以让炉火烧得更旺一些。炉火上翻滚着乳白色的浆液,这是世代居住于此的蒙克一家早餐中永远的主角——奶茶。”据此判断,蒙克一家最有可能居住在(    )

A . 内蒙古大草原 B . 东北三省 C . 四川盆地 D . 台湾地区
15、下列关于四大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图为西北地区               ②乙图和丙图主要位于季风区内

③丙图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④丁图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6、下表为我国北纬45°附近某山地东西侧两地区气候和地形资料。完成(1)~(3)小题。

1月均温(℃)

-15.5

-19.8

7月均温(℃)

235

19.6

年降水量(毫米)

446

356.5

平均海拔(米)

130-266

800-1100

(1)该山地最有可能是(   ) (1)
A . 小兴安岭 B . 长白山脉 C . 大兴安岭 D . 天山山脉
(2)甲、乙两地区气候特征差异表现为(   ) (2)
A . 甲地比乙地降水多,夏季气温低 B . 乙地比甲地降水少,较为干旱 C . 甲地比乙地海拔低,冬季气温低 D . 乙地比甲地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3)从地形和气候看,乙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草原广阔,放牧牛羊②开辟梯田,种植小麦

③封山育林,森林旅游④商品基地,扩种水稻

(3)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17、以下是四位同学对自己家乡的介绍,其中能与甘肃、四川、陕西、山西其中某省区对应的是(   )
A . 我的家乡群山环绕,是“天府之国” B . 我的家乡地势平坦,是牧人的天堂,他们四季放牧 C . 我们用青稞酒和糌粑招待远方的客人 D . 我们这里风景如画,梯田遍布
18、自古以来,江南就被美誉为“鱼米之乡”。下图代表的区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水乡,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小题。

(1)图中字母A表示的湖泊是() (1)
A . 太湖 B . 洞庭湖 C . 东湖 D . 鄱阳湖
(2)上图代表的区域河流与湖泊众多,产生这一自然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2)
A . 该地区位于平原地形 B . 该地区土壤肥沃 C . 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D . 人们自古以来重视水利
19、下列对太湖流域描述正确的是(   )
A . 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发展各种经济类农作物 B . 这里的城镇多沿河或环湖分布,河道是对外联系的通道 C . 红松树种基地诞生于此,这里交通发达便利木材运到各地 D . 由于终年雨量较多,这里的房子大多是干栏式的吊脚楼
20、关于下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形区,叙述正确的是(   )

A . 首都北京位于①平原上 B . ②盆地沙漠广布 C . ③平原被称为“鱼米之乡” D . 青藏铁路穿过了④盆地
21、这里有绵延的雪山,无边的草原,成群的牦牛,胆怯的羚羊,湛蓝的天空,这里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据此完成下列(1)~(2)小题。
(1)上述材料是下列哪一地区的写照(   ) (1)
A . 青藏地区 B . 西北地区 C . 南方地区 D . 北方地区
(2)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言,该地区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2)
A . 太阳辐射强 B . 日照时间长 C . 森林、草原茂密 D . 低温、缺氧、地势崎岖

二、非选择题(共50分)(共4小题)

1、都江堰是我国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部分引流向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部不再受水患困扰,北部又免于干旱之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甲是      高原,乙是      (河流),丙是      (直辖市),丁的经纬度位置:      
(2)结合材料分析岷江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
(3)四川谚语“天府美自古堰来”,观察都江堰的修建位置,说说其中蕴含了什么道理?
2、【区位优越的中心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和杭州市气候类型图

材料二:杭州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之美誉,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同时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该地区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分布密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杭州作为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城市,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材料三:目前杭州集聚了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子商务网站,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总部也位于杭州,杭州已经成为科技支持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1)根据材料中的示意图,杭州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地区,属于      气候类型。
(2)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杭州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出发,分析杭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
(3)作为我们青少年,请从人与自然的角度说一说你能为杭州城市的发展做些什么?
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高速增长。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等周边区域有煤、天然气、稀土、铁、铅锌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其中稀土储量占世界一半,天然气、煤炭储量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均名列前茅。

材料二:下图所示

材料三:稀土行业是内蒙古的重要行业,但长期以来,稀土产品一直以原料型产品为主,稀土深加工技术一直远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与此相随的是稀土的乱采滥挖、产业无序发展、环境破坏严重、产品廉价出口等一系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内蒙古矿产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2)包头市被誉为“草原钢城”,结合材料二分析其发展钢铁生产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内蒙古该如何推进稀土产业的发展。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B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全称是      ,A地气侯特点与图21-2四种气候类型中的最相似      (填序号),从A地到B地的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2)请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吐鲁番成为“瓜果之乡”的原因。
(3)新疆正在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域而努力,阅读图21-3,分析建设新疆还可以发挥哪些优势?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单元测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