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语文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曼在《和声与节拍的本性》里称音乐是“流动着的建筑”。 B . 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 C .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D . WTO怎么改?AI(人工智能)时代来了吗?全球治理向何处去?是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嘉宾们关注的问题。
2、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我们应推动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对话,兼容并蓄 , 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B . 元宵之夜,我们登楼远眺,只见整个城市灯火阑珊 , 真可谓不夜城。 C . 面对加拿大政府的刁难,华为集团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创造出新的神话。 D . 法国巴黎圣母院遭遇火灾的消息传来,所有爱好艺术的人无不扼腕叹息

二、字词书写(共1小题)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五千多年的文明,yùn      育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diàn      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新时代,我们要hóng   yáng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句子默写(共1小题)

1、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根之茂者其实遂,      
(2)学而时习之,      
(3)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      ,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5)梦境是古诗词中常描述的内容。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借“            ”两句,幻想天帝关心她,灵魂得到虚幻的慰藉;辛弃疾在《破阵子》中,想象出征前遍分将士烤炙、奏乐的诗句是“            ”。

四、名著阅读(共1小题)

1、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我有充分的证据认为小王子打那儿来的星球就是B612号小行星。这颗小行星仅仅在一九〇九年被一位土耳其天文学家用望远镜看见过一回。在国际天文会议上,他为他的发现做了雄辩的论证,但没有人相信他的报告。因为他穿的是土耳其人的服装。大人们就这个德性:以衣冠取人。

(1)下面的A,B两幅图中,为选文中的土耳其天文学家出席国际天文会议时配图,      (填字母)图最符合。穿插土耳其科学家的故事,嘲讽了      

(2)图C是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      》(填篇名)塑造的人物形象。

图片_x0020_100003 图C

(3)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3)
A . 即使双目失明、双腿瘫痪,保尔也从未失去生活信心,他决定以写作去实现人生价值,把小说寄给柯托夫斯基师的老战友征求意见,原稿丢失后,他继续创作,最终获得成功。 B . 《水浒传》中,金枪手徐宁设计摆下连环马大破宋公明,梁山好汉中的双鞭呼延灼最后使用钩镰枪破了连环马;浪里白跳张顺曾率梁山水军凿破海鳅船,大破高俅水军。 C . 小人国内务大臣告诉格列佛:国家受到来自不来夫斯库国的入侵,敌方建立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准备向小人国发起进攻。格列佛向皇帝贡献了如何夺取敌人整个舰队的方案。 D . 《狗·猫·鼠》一文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追忆童年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E . 唐僧师徒过火焰山时受阻,孙悟空最终请来观音菩萨,降伏了牛魔王,从罗刹女那里借出芭蕉扇,熄灭了大火。

五、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

1、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你所在学校开展了课外阅读的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调查发现】晓华同学对全市初中学生“整本书阅读”情况调查统计如下,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帮他归纳出其中的发现。

类别

统计选项

初一

初二

初三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经常阅读

7241

64.9%

6501

62.8%

6379

60.9%

没时间阅读

1219

10.9%

1156

11.1%

1221

10.7%

(2)【才华展示】学校文学社准备为此次活动拟写一则会标,悬挂在阅读推进会的活动现场,请你帮助拟写。
(3)【口语交际】为倡导阅读,晓华向学校提交了建议,下面的一句话中有语病,请你告诉他如何修改。

学校应多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去阅读大量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

六、诗歌鉴赏(共1小题)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 , 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 , 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唐都城长安。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是应召入京。②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中条: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③迥:远。④帝乡:京都,指长安。

(1)首联中“      ”暗合诗题中的秋日,“      ”点明诗人自己是漂泊之人。尾联以“到帝乡”与“梦渔樵”对照,含蓄地表达了      的矛盾心境。
(2)赏析划线句。

七、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 , 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注】①傅毅:字武仲,东汉辞赋家。②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③班超:班固的弟弟,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④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自古而      

②武仲以能      

能备善      

④家有      

(2)下列各项中划线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是以各所长

(2)
A . 计日还(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B . 激怒其众(司马迁《陈涉世家》) C . 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 . 乃入见,问:“何战?”(《曹刿论战》)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夫 人 善 于 自 见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②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张岱《湖心亭看雪》)

(5)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八、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20世纪四十年代末,由于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测量原子稳定能级之间跃迁的方式来计时的方法后,计时方式进入了所谓的“原子钟时代”。

    ②原子钟的计时方式是采用测量一种稳定的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频率作为计时的方法。在1967年,国际度量衡大会决定采用原子钟来定义基本时间单位。到20世纪末,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对原子钟的使用条件进行严格规定,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进,例如使用激光冷却和原子俘获,以及更精密的激光光谱技术,使原子钟的精确性有了更大的提高。这种精确的计时装置使时间的计量更加统一和准确,为科学技术研究、现代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于是有人将之称为“时间魔盒”。

    ③进入21世纪,科学家不但在原子钟的准确性方面继续努力,还在原子钟的微型化和节能化方面狠下功夫,使得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所需能量也大大降低,从而在稳定性和精密性方面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并进入到了商业化推广阶段。

    ④当前,原子钟在工作物质方面也开始多样化,不再限于铯元素。工作模式则分为光学原子钟和量子原子钟等多种不同的模式。原子钟甚至已经突破了单纯原子的界限,开始朝着原子核和单个离子特性测量的方向发展。特别重要的进展还在于,如今的原子钟________已作为一种精确的计时装置得到应用,________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乃至地形地貌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

    ⑤我们已经知道时间并非绝对均匀的流逝过程,在不同的引力条件下时间流逝是有一定差异的。反映到原子钟的运行上,其时间快慢也由于引力场的作用而有所差异。但一般原子计时装置可能无法觉察到这种微小差异,只有超精密的原子钟才有可能探测到这个差异。基于这个思路,在目前更新一代原子钟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开始通过探测其时间差异来研究不同宇宙天体的变化所引起的引力波现象。据英国《自然》杂志的报道,科学家也在利用便携式微型精密原子钟来测量山脉的高度,其原理也是基于山峰和谷底引力变化所导致的时间差异。

    ⑥可以预见,随着原子钟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其为更广阔的科学技术领域,例如宇宙天体、人造卫星、地形地貌、半导体芯片等的研究应用创造新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将普及到更广泛的生产和生活领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1)①请用比喻的修辞为本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要求题目中包含本文的说明对象。      

②从全文看,本文依次介绍了原子钟的发明、特点、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 . 第②段划线句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技术改进的方式和作用。 B . 直到21世纪,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才使得原子钟在精确性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 C . 第⑤段援引英国《自然》的报道,说明了原子钟在科研上的应用原理。 D . 在原子钟的运行上,其时间快慢也由于引力场的作用而有所差异。但只有超精密的原子钟才有可能探测到这个差异。
(3)第④段的横线处缺少一组关联词,小明用“既……又……”来填空,小芳用“不仅……还……”来填空,你赞同谁的观点?并说说你赞同的理由。
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做一股“清流”

    ①时下,清流成了一个流行语,成为人们的一种向往。比如不久前,电视上《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受到大家热捧,“清流综艺”和“清流文化”成了观众追求的时尚。

    ②文化如此,人生亦然。过清流般的生活,不失为人们的一种理想选择。然而,一些人的生活却过得混浊而灰暗。有的习惯于搞“假大空”那一套,特别会装;有的热衷于走“虚浮夸”的路子,处处浮在表面,时时想走捷径;有的满足于过“庸散”的日子,表现出懈怠、疲沓的样子;有的甚至迷恋于“邪恶丑”的法则等等。

    ③清流生活,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人生价值。清代学者顾炎武说:“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革命先驱李大钊赞叹:“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古往今来,做一股“清流”是不少人的价值追求,活出“清流”范儿的人也备受世人尊崇。从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周敦颐,到淡泊名利、留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王冕;从铁骨铮铮持正义、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到毕生追求真理、“浑身是刺”的张爱萍等等。这一股股清流,以清澈、洁净,汇入历史的大江大河,展示出绚丽夺目的画卷。

    ④清流生活,还是一种超然脱俗的气质。活出清流样子,就是活出一股清新之气,就是活出真实的自我,就是活出做人的骨气。说到底,清流样子就是真善美的样子,就是做人清清爽爽、做事明明白白、做官干干净净的样子。

    ⑤欲成清流之人,得正本清源。古人云:“源洁流清。”一个人的身份、岗位、职务和财富可以变,但做人的本色不变、本真不丢、本来不忘。多问问初心是什么、初衷在哪里;多看看当初的模样是什么,如今变得怎么样,偏了则纠,歪了则正。源头清,人生这潭“池水”自然也就清激了。

    ⑥欲成清流之人,得胸怀大志。有大目标和大志向的人,总是不会被路边的碎石绊倒。胸有鸿鹄之志,便有过清流生活、活出清流样子的勇气和毅力;有远大志向在鼓舞,生命就会翩翩起舞。要想活出清流样子,内心还要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坐得住冷板凳,不生活在别人的阴影里,朝着既定的方向砥砺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不一定过得富贵,但一定要活得高贵,保持一份清高,守住一份气节,便能活出清流样子。

    ⑦莲花,以其高洁品质让世人“独爱”。清流如莲,清流之人以其真善美的品格而被世人称羡,更让自己行稳致远。

(选自《人民日报》)

(1)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①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的观点。

②文章第①段举《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的例子,引出论题“清流”;然后从                  这三个方面论证了清流生活的益处;接着用“正本清源”“胸怀大志”“内心有强大的定力和自制力”这三点论证了      ;最后总结全文。

(3)如果要在第⑥段的横线上加上一个论据,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A . 年轻时的左拉很穷,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就会高兴得像过节。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B . 袁枚有诗曰:“静里工夫见性灵,井无人汲夜泉生。蛛丝一缕分明在,不是闲身看不清。” C . 孙子膑脚,遭受迫害,却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自己的命运,终于等到了施展自己抱负的时候。 D . 陶渊明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人格的尊严,保持心灵的独立与自由,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绿豆的绿

路来森

    ①绿豆的绿,是对色彩的一种坚守。从小绿到老,由一枚绿色的嫩芽,老成到熟,直至成为一粒粒珍珠玛瑙般的绿色果实。

    ②一层深绿的外衣,包裹住一颗绿中带黄的心脏。

    ③入夏之后,绿豆棵,就长大成型了。

    ④多数绿豆,不爬蔓,株型是枝杈四散:四方伸展,层层向上生长;伸展得自如,舒畅,生长得活泼,茂盛。所以,一株绿豆,就总给人一种枝叶婆娑的丰茂感。叶片,尤美:绿豆的叶片,浓绿,是一种柔软的浓绿,表面散发着一种明亮的光芒,是采天地之绿凝聚而成的一种绿色光芒。大片的绿豆田,遥遥望去,让人觉得绿水泱泱、涟漪荡漾,仿佛是一场柔情饱满的抚慰。

    ⑤据说,绿豆并非是本土产物,原产地在印度、缅甸等地,属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就难怪绿豆的叶片会那么“软”了。虽然移居中国,但它的身体里,依然刮着热带的风;它的血脉里,依然流淌着热带的情。风,是湿润润的风;情,是火辣辣的情:风情蕴集,就赋予了绿豆棵柔软的性情。

    ⑥那样火辣辣的情,该是凝聚而成为一颗“红豆”啊,可绿豆偏偏不,剑走偏锋,它把自己凝聚成了一颗“绿豆”,一“绿”惊人。

    ⑦绿豆花,真美。

    ⑧嫩黄色,明明净净的黄,清清脆脆的黄,仿佛手指一弹,就会被弹破;当然,这只是“仿佛”,绿豆花是弹不得的,它太嫩,它太纯,嫩纯得让人于心不忍。一簇簇嫩黄色的花,开在枝杈间,像一只只蜜蜂簇拥在一起,熙熙攘攘地骚动着人的心。禁不住,温情地看着,看着……

    ⑨看着,看着,那嫩黄色的绿豆花,就飞走了,像一只只翩然而去的黄蝴蝶。绿豆花飞走了的时候,就留下了嫩绿的绿豆荚;好嫩好嫩,好绿好绿,弯弯的,弯弯的,像是谁家女儿的一弯柳眉

    ⑩月上柳梢头,那弯“眉”,染绿了天上的月。

    ⑪豆荚越长越大,越长越长,一下子到了深秋,由少女变成了少妇,大腹便便的少妇,肚腹里是满满的嫩碧的绿豆粒儿。

    ⑫这时候,采摘一些绿豆荚,放到箅梁上馏熟,是极好的时鲜小食。食绿豆荚有一个技巧:取一只绿豆荚,放到嘴边,用手捏住绿豆荚的一端,牙齿轻咬,从左向右,一拉,绿豆荚中的豆粒,就完全留在口中了。故而,绿豆荚是特别适合于女孩吃的,玉指纤纤,白白净净,捏住那翠绿色的绿豆荚,白绿相映;朱唇轻轻咬下,简直是对绿豆荚的一个吻。情味美,吃相亦美。

    ⑬慢慢咀嚼,口中新鲜的绿豆粒,滋味在舌尖缓缓绽开,是秋风的清爽,是秋空的蓝碧,是秋野的辽阔……

    ⑭青青的绿豆棵,是家畜的中草药。若谁家的牲口误食了有毒草木,不要紧,拔几棵绿豆棵,放到牲口旁边,牲口吃上几棵,就好了。

    ⑮就是这么简单。

    ⑯绿豆成熟了,豆荚就变成了黄黑色,因为它把所有的绿,都给了藏在荚中的绿豆粒。脱掉了豆荚的绿豆粒,粒粒饱满,色彩散溢着晶莹的光,以“珠圆玉润”来形容,实在是不为过。

    ⑰每一粒绿豆,最终要以“食品”的形式,把自己完全奉献出来。“粉身碎骨”了,它还是会坚守着自己的绿。

    ⑱绿豆汤,是绿的;绿豆沙、绿豆糕、绿豆饼、绿豆粥……都是绿的,只是颜色深浅不一罢了。望文生义地讲,绿豆可谓真正的“绿色食品”了。而且它的功能多多:抗菌解毒、降温降血脂,据说还能“瘦身”

    ⑲如此,绿豆的绿就太迷人了。

(1)根据文章提供信息,结合题干的内容和格式,补全下面的横线。

      的叶片,散发光芒→嫩黄的豆花,②      →翠绿的豆荚,③      →嫩碧的豆粒,散溢莹光。

(2)按要求回答下面小题。

①绿豆花飞走了的时候,就留下了嫩绿的绿豆荚;好嫩好嫩好绿好绿弯弯的弯弯的 , 像是谁家女儿的一弯柳眉。(体会划线词语的妙处)

②取一只绿豆荚,放到嘴边,用手捏住绿豆荚的一端,牙齿轻咬,从左向右,一拉,绿豆荚中的豆粒,就完全留在口中了。(赏析这个句子)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 . 从全文看,绿豆的“迷人”表现在:叶片和豆花的外形美,绿豆粒的情味美以及绿豆的作用美、精神美。 B . 第⑬段划线句运用了联想的写法,突出了绿豆粒的新鲜味和带来的美好感受。 C . 文章的第⑤段主要介绍了绿豆的原产地,其实完全可以放到文章的第一小节之后。 D . 文章第①段在行文上总领全文,⑲段用“迷人”一词总结绿豆的特点。
(4)本文第⑱段划线句和链接材料都是写“绿”。请比较它们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并比较分析表达内容上的异同点。

【链接材料】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朱自清《绿》)

本文第⑱段主要用      表达方式,链接材料主要用      表达方式;表达内容上的相同点:      ;表达内容上的不同点:      

九、命题作文(共1小题)

1、请以“你,助力我成长”为题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江苏省泰兴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