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化学真题试卷
年级:中考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共12小题)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在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得出结论,完全正确的有( )
①浓氨水中出现红色,说明氨分子很小且在不断运动
②既能说明甲烷有可燃性,又能说明甲烷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
③既能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④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铁钉表面无明显现象,能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要有氧气和水.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两个氮原子 ;(2)铁离子: ;
(2)小苏打: ;(4)标出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1)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金属材料多数是合金,当金属制成合金后,性能会发生改变.如黄铜制的钥匙能在纯铜板上划出痕迹,说明合金的硬度一般 组成它的纯金属(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洗洁精的水洗掉,说明洗洁精具有 作用.
(3)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家里用了很久的铝壶很少出现腐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明其中的原理 .
M元素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是 .
(1)若M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空气的成分之一,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则该单质是 .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年有关.若x=9,M元素与下列 (填序号)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3)若x=7,M元素的这种粒子可与上图中的一种粒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该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
如图1所示,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2)t1℃时,将30g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含有A和C
B.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
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
(4)如图2所示,向放有镁片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锥开瓶中C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请解释原因 .
已知A、B、C、D、E分别分别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B的固体和E的浓溶液常用作实验室的干燥剂.F是常见的一种棕色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示标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的化学式:C: .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A→B: ;D+F: .
(3)D→C的转化最多可以通过 种基本反应类型实现.
(4)将B溶液与E溶液充分混合,所得溶液pH=7,此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粒子有 (用化学符号表示).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 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
(3)实验室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所选气体发生、干燥和收集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 (用接口字母和“→”表示).
探究一: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报告.
方案 | (1) | (2) | (3) |
实验操作 | |||
现象 |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红色褪为无色 |
结论或解释 | 氢氧化钙溶液能使石蕊等酸碱指示剂变色 |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氢氧化钙溶液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
【提出问题】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作出猜想】乙同学从反应情况分析,溶液中除含少量酚酞外,溶质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CaCl2;②CaCl2和HCl;③CaCl2和Ca(OH)2
【分析讨论】丙同学从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猜想③肯定不合理,其理由是 .
探究二:
丁同学为进一步验证乙同学的猜想,设计实验如下:将实验方案(3)褪色后溶液倒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滴加稀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边滴边振荡.实验后得出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碳酸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
【得出结论】乙同学的猜想中, (填序号)合理.
【反思讨论】
学习小组结合图象,分析了丁同学实验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溶液质量逐渐增大 B.氯化钠质量逐渐增大,V2后不变
C.氯化钙的质量先增大后减小 D.溶液的pH一直在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