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7小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乙醇燃烧    B . 菜刀生锈    C . 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    D . 车胎爆炸
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O3    B . Fe(OH)3    C . Al2O3    D . HNO3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B . 氮气用作保护气 C . 碳用于冶炼金属    D . 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用作干燥剂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为燃料 B . 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 . 空气里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 . CO2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多越好
5、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端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B . 为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C . 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实验,不能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 . 明矾可把硬水转化为软水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由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B . 分子可以由不同的原子构成 C .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 . 硫酸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7、下列区别各组物质的方案中,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不可行的是(   )

选项

需区别的物质

选择的试剂或方法

A

胆矾与碳酸钠固体

观察颜色

B

铜片与镁片

观察颜色

C

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

闻气味

D

甲烷与二氧化硫

分别向收集满甲烷、二氧化硫的质地较软的两个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振荡

A . A    B . B    C . C    D . D
8、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反应吸收热量的是(   )
A . 碳与二氧化碳    B . 镁与稀盐酸    C . 白磷与氧气    D . 生石灰与水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 . 碳具有可燃性,碳燃烧时总是生成二氧化碳 C . 金刚石、石墨、C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D . CO2不能供给呼吸,其没有毒性
10、对下列问题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B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组成,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组成的 C . 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构成金属的原子间没有间隔 D . 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是因为不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也可以相同
11、如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X是非金属元素 B . 该粒子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 C . 该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8 D . 该粒子可表示为X+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道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B . 71g氯气和4g氢气反应,可生成75g氯化氢气体 C . 氯化氢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 D . 氯化氢由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氢原子构成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 . HgO Hg+O2 B . CuSO4+Fe=FeSO4+Cu C . Ca(OH)2+CO2=CaCO 3+H2O D . S+O2=SO2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 . MnO2和H2O2中都含有氧气分子 C . 磷、硫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D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15、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工厂锅炉用煤常加工成粉末状,目的是减少煤的浪费,节约能源 B .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 . 面粉在有限空间内遇到明火会急剧燃烧,但不会发生爆炸 D .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6、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说明瓶中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

B

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塌钳夹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C

验证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是否分解放出氧气

在试管中加入5mL 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

D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常温下,同时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满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A . A    B . B    C . C    D . D
17、氯化铵(化学式为NH4Cl)是一种常用氮肥,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2       B . -3        C . +1     D . +4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            
(1)在金刚石、铁、铜、氮气、氧气等物质中可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坚硬岩层的是      ;作为原料,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的是      
(2)写出二氧化碳的一种用途及其对应性质:用途      ,性质       
2、用化学用语表示,
(1)锌元素      ;五氧化二氮      
(2)碳酸根离子      ;硫酸镁      
3、人类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以上净水过程中,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       

(2)现要把一瓶浑浊的河水进行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漏斗、烧杯外,还需要      ;过滤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一贴”是指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不要有气泡,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3)日常生活中,既可降低水的硬度,又可起到杀菌的方法是      
4、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天然气和      
(2)页岩气是指蕴藏于页岩系统中的天然气,页岩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粉浆来吸收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X,则X的化学式为      
(4)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灶,当其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口,目的是      
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1)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需要用到试管夹。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      套上、取下。
(2)小红同学用量筒量取氯化钠溶液时,俯视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读数为9mL,则所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应      9mL(填“=”“<”或“>”)。

三、科学探究题(共2小题)

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明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右图所示实验:

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烧杯将其倾斜,使试管中的盐酸进入烧杯中,观察现象。一段时间后把烧杯放回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请回答:

(1)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向右盘中加砝码时的操作是_________。 (1)
A . 先移动游码   B . 先加质量小的砝码        C . 先加质量大的砝码
(2)实验观察与结论:

①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天平指针向        偏转,于是,小明同学得出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

(3)评价与反思:小红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错误,因为指针发生偏转的原因是      ;通过原因分析,启示我们在设计该实验装置时,一定要做到      
(4)下图表示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过程,请在A、B中画出相应的微观粒子图,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教师演示了右图所示实验:

①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再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到溶液是无色的。

②向烧杯B中加入10mL浓氨水。

③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几分钟后观察到A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1)[提出问题]A烧杯中的溶液为什么变红?

[进行假设]假设1:浓氨水中的微粒从B烧杯中运动到A烧杯中,使其变红。假设2:      

(2)[设计实验]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假设1”是成立的。

假设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假设1

      

      

假设1成立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说明了      

[交流与讨论]能说明以上实验结论的实例还有      举一例即可)。

四、推断题(共1小题)

1、A,B,C,D,E,F六种物质中,A,B,C,F是含有碳元素的物质,B,E是单质,六种物质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A+B→C              ②B+D→E+A

③C+D→E+A            ④F→CaO+A

请回答: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C       ;F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五、计算题(共2小题)

1、尖晶石类物质在催化、能量存储与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

有一种尖晶石,其主要成分是MgAl2O4

请计算:

(1)MgAl2O4中,镁、铝、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2)MgAl2O4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      千克的MgAl2O4中含有27Kg铝元素(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室加热122.5g氯酸钾制取氧气使它完全分解后,在制得氧气的同时,可得到氯化钾的质量是多少?

六、实验题(共3小题)

1、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将高锰酸钾粉末装入试管的操作是: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③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3)用D装置可以收集O2、NH3、Cl2等气体中的        
(4)硫化氢(H2S)是有毒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最好是      
(5)检查C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用弹簧夹夹住导气管上的胶皮管,再静置,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      ,静置,若观察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
2、下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却很难在空气中燃烧,这说明了      
(3)小明同学点燃系在光亮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后,立即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细铁丝没有燃烧,原因是      
3、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观察一段时间,请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该现象的解释填入下表:

实验现象

解释

      

      

      

      

(2)如图B所示,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镁条在CO2中剧烈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2MgO+C,请推测镁条在CO2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