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探究四 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 同步练习
年级:九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面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 . 甲午战争的失败──戊戌变法
C . 袁世凯复辟帝制──辛亥革命
D . 袁世凯死亡──北洋军阀分裂
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占据浙江的是( )
A . 直系军阀
B . 奉系军阀
C . 桂系军阀
D . 皖系军阀
3、帝国主义先支持清政府,后又支持袁世凯破坏中国革命,其根本出发点是( )
A . 维护中国统一
B . 巩固在华利益
C . 与袁世凯的好朋友
D . 社会制度不同
4、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根本目的是( )
A . 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B . 独霸中国
C . 扩大侵略权益
D . 进行资本输出
5、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加强专制统治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 逼迫清帝退位
B . 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C . 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改组内阁
6、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 护国运动
B . 帝国主义不再支持
C . 北洋军阀内部的分化
D . 独裁和复辟不得人心
7、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华民国约法》
C . 《中华民国宪法》
D . 《共同纲领》
8、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 . 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B .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 .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9、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 .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 . 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 .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 . 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10、辛亥革命后,列强选择袁世凯的原因在( )
A . 他是诚实守信、值得信赖的朋友
B . 他是富有政治经验、军权在握的盟友
C . 他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最合适的工具
D . 他是一个白手起家、令人钦佩的政界英雄
11、要想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应该是( )
A . 武昌 南京
B . 天津 北京
C . 上海 广州
D . 延安 遵义
12、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13、“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 )
A . 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
B . 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C . 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
D . 都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14、《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 . 《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
B . 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 .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
D . 《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
15、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
A . 实行民主共和制
B . 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 . 实行责任内阁制
D .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6、中国近代史上,上海许多商家曾把招牌中的“满”字改成了“新”字,“满汉首饰”“满汉茶食”等改成了“新汉首饰”“新汉茶食”,这主要是缘于( )
A . 维新变法的兴起
B . 辛亥革命的进行
C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 . 五四运动的爆发
17、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五四运动
18、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
A . 戊戌变法
B . 辛亥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秋收起义
19、朱德在《辛亥革命杂咏》中写道:“群众争修铁路权,志同道合会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该诗是为了纪念( )
A . 百日维新
B . 武昌起义
C . 辛亥革命
D . 保路运动
20、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
A . 东京
B . 武昌
C . 广州
D . 南京
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
1、阅读《大总统誓词》: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民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请完成: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民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请完成:
(1)材料中的“文”指谁?他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在什么时间?
(2)材料中的哪三句话体现了三民主义精神?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钱穆《孔子传》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向封建礼教发动猛烈攻击,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北师大八年级(上)》
材料三: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下图)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中新网》
(1) 材料一中孔子“集其大成”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举出一例)
(2) 材料二中的“倡导者”以哪两面旗帜试图“打倒孔家店”?之后《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它的创办者是谁?
(3) 材料三中国家博物馆塑立孔子雕像的出发点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可以发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们对孔子有不同的认识。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时应把握哪些要点?
3、读下列两张图片,请回答以下问题:
读下列两张图片,请回答以下问题:
(图1)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 (图2)
(1) 这两张图片分别与近代化中的哪些历史事件相关?
(2) 图1事件采取了什么口号?图2事件举起了哪两面大旗?
(3) 这两个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各有什么历史地位。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运动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到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革命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跌向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请回答:
材料: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运动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到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革命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跌向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请回答:
(1)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变法结果如何?
(2)新文化运动前期高举的两面旗帜是什么?后期有引入了什么思想?
(3)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阅读下列材料:
——粱启超
——人民网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粱启超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件事。
——人民网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 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的暗。
——陈独秀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提倡什么新思想?
(2)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