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同步练习

年级:八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开创这一先例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俄国 D . 德国
2、列强侵华,国人慨叹:“天涯何处是神州?”此句最有可能描述的时期是( )

A . 鸦片战争时期 B .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C .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 . 列强瓜分中国时期
3、19世纪末,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 . 俄国 B . 日本 C . 美国 D . 德国
4、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基座有八块浮雕,分别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八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右图是其中的一块,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虎门销烟 B . 鸦片战争 C . 五四运动 D . 辛亥革命
5、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开始了。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 . 五四运动 B . 鸦片战争 C . 辛亥革命 D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6、鸦片战争期间,在虎门英勇抗敌,最后战死在炮台上的是(  )​

A . 林则徐 B . 郑和 C . 关天培 D . 郑成功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 . 保护鸦片贸易 B . 割占中国领土 C . 打开中国市场 D . 争取外交平等
8、鸦片战争最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 清政府的委曲求全 B . 军事指挥出现失误 C . 战争准备很不充分 D . 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9、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 . 《马关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南京条约》 D . 《辛丑条约》
10、你知道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北而南依次是(   )

①广州②厦门③福州④宁波⑤上海⑥南京​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⑤④③②① C . ⑥⑤④③② D . ①②③④⑥
11、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出口货物、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即指(  )

A . 五口通商 B . 开设工厂 C . 招募华工出国 D . 协定关税
12、《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①破坏了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②封建经济消亡;③使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3、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这是指义和团(    )​

A . 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B . 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 C . 没有区别开外来侵略和外来的近代文明 D . 具有反帝斗争的彻底性和迷信色彩
15、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    )​

A . 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了 B . 都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 . 都明确提出了可行的政治纲领 D . 都建立起一支有组织强大的军队
16、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帝王蒙难出奔的讳辞)……”。这段文字叙述的是 (    )​

A .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被迫外逃 B . 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闻讯出逃 C .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 D . 义和团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17、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

A . 都极大地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 . 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 . 都有巨额赔款 D . 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8、晚清北京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西太后,真不赖,腿儿长,跑得快,长安一住把国卖,赔钱数不清,割地好大块”这歌谣反映当时(   )

①清政府腐败无能及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社会现实

②八国联军侵华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亡的历史事实

③中国抗击八国联军侵华失败慈禧太后没有责任

④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签订的严重影响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9、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因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是(  )​

A . 北京 B . 上海 C . 广州 D . 南京
20、在日本20世纪30年代侵略中国之前,所发动的侵华活动有(  )

①发动甲午中日战争②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④割占香港岛​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二、问答题(共3小题)

1、阅读《七子之歌·香港》,回答问题: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

(1)诗中的“我”“母亲”“海狮”各指什么?

(2)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在香港地区有哪些举动?

(3)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两则材料共同出自谁的话?结合材料一,说说他认为鸦片有哪些危害?

(2)请看材料二,他为“国家生死”进行了哪些斗争?

(3)你怎样评价他?​

3、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一的内容是出自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2)图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此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史实,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三、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42年,当英军抵达南京江面时.道光帝“念江南数百万生灵.一经开仗,安危难保,既经该大臣等权宜应允。朕亦只可以民命为重”。

材料二:清政府参加《南京条约》谈判的全权代表耆英上奏道光皇帝说:“该夷船坚炮猛.初尚得之传闻,今既亲上其船,目睹其炮.益知非兵力所制伏。”道光帝表示首肯。

请完成:

(1)结合教材和材料一的内容判断.当英军于1842年到达南京江面时,道光皇帝对鸦片战争的态度如何?他萌生这一想法有什么原因?他持这一想法的借口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侵略者为什么要清政府的和谈代表到他的军舰上去谈判?这一做法最终达到怎样的效果?

(3)根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你对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有何感想?

2、“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请回答:

(1)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2)中国于何时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3)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开放了一系列港口城市,这与本材料中开放的口岸有何区别?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一课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同步练习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