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19年高考政治二模试卷
年级: 学科:思想政治 类型: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共12小题)
①加强环保检查力度,某行业限产停产增加,发生甲图变化
②绿色保健产品日益受到人们青睐,发生乙图变化
③改革盐业管理体制,放宽市场准入,发生丙图变化
④个税起征点提高、扣除项目增多,高档耐用品市场发生丁图变化
①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刺澈消费--经济发展
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③上调企业所得税起征点--企业税负减轻--生产扩大--经济发展
④减少公共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结构改善--生产扩大--推动经济发展
①提升自主品牌价值,为消费创造巨大动力
②打造强大的国内市场,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③改善产品供给结构,推动制造业品质革命
④深化生产分工与协作,延伸商品的价值链
①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趋于优化,质量效益提升
②贸易保护主义没有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③2018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达到2.33万亿元
④我国民营企业对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①创新了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形式,顺应了社区治理新要求
②转变了基层政府职能,实现了便民利民
③丰富了基层民主的实践形式,提高了居民自我管理能力
④调动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了社区事务居民管
①旨在提高社会各界对政府督查工作的参与度
②发挥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作用
③拓宽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行使职能的途径
④将人大的民主监督和政协的法律监督有效结合
①把握时代脉搏,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
②坚持合作共赢,引导国际关系由竞争走向合作
③重建国际秩序,加快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
④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②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决于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③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④赋予了优秀传统文化新活力,增添了文化的功能
①客观的评价有助于明确活动目的,让目标更直接快捷地转化为现实
②客观的评价有助于发挥人的主动创造性,促进事物向积极方向发展
③底线思维有助于人们客观地认识事物,可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
④底线思维有助于各种替换方案的思考,可减少事物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
③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④真理性认识只有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推动实践发展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④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①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②对同一事物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0分) (共3小题)
我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的市场主体进入。为此,国家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举措。2012年,广东等地试点商事登记改革。2014年以来,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开,围绕着转变政府职能、放宽市场准入、创新市场监管和优化政府服务,改革不断深化,每年都推出新的标志性改革措施。例如,20l5年的“三证合一”、住所登记管理改革:2016年的“五证合一”、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改革;2017年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多证合一”改革;2018年的名称自主申报、证照分离改革等。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市场主体不足50万户,到2018年11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已达1.09亿户,其中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新设立的市场主体占比近80%,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经济结构呈现加快优化升级的良好态势。
结合材料并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是如何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立法遵循的重要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人民群众所盼所需,加快推进民生领域立法:制定特种设备安全法、反家庭暴力法,修改食品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加强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及财产安全的保护;制定中医药法,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红十字会法,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2018年审议药品管理法修正草案,从疫苗管理到用药就医,为百姓健康提供更强保障;通过土壤污染防治法,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出台电子商务法,从减税到网购,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满;完成民法典编纂、制定学前教育法、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社会救助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立法项目成为立法规划的重点之一。2019年继续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立法。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立法工作为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我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实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四战四捷”。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已全面实现。
2014年,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开展嫦娥四号任务实施方案调整的论证工作,确定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总体方案。中国航天人大力实践“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以实际行动追寻我国航天梦想。2018年5月21日发射“鹊桥”号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2018年12月8日,由“玉兔二号”巡视器和着陆器组成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于2019年1月3日顺利在月球背面预选区软着陆。嫦娥四号任务的圆满成功,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的第一行足迹,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新篇章。
大胆创新、努力攻关,是中国航天人让梦想奔跑起来的强大动力。正是这群仰望星空的人,将人类的好奇心化为脚踩实地的勇气,创造了中国探月“五战五捷”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