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19年中考科学试卷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中考真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共15小题)












选项 | 甲 | 乙 | 丙 | 丁 |
A | 宇宙 | 银河系 | 太阳系 | 地月系 |
B | 脊椎动物 | 哺乳类 | 鸟类 | 两栖类 |
C | 纯净物 | 溶液 | 悬浊液 | 乳浊液 |
D | 核反应 | 轻核聚变 | 重核裂变 | 化学反应 |
选项 | 酸 | 碱 | 盐 | 氧化物 |
A | HNO3 | Na2CO3 | Cu(NO3)2 | Fe3O4 |
B | HCl | NaOH | NaCl | C2H6O |
C | H2SO4 | KOH | NH4NO3 | H2O |
D | H2O2 | Ca(OH)2 | ZnSO4 | O2 |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40分)(共8小题)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3分,共45分)(共4小题)
【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入射角 | 20° | 40° | 60° | 80° |
折射角 | 13° | ⑴ | 35° | 41° |
【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⑵ (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⑶
①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匀,制成酵母葡萄糖酸,慢步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初始浓度值为44.1克·升-1。
②取12支试管,等分成A、B两组,在A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同时,在B组试管中________,将两组试管同置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
③15分钟后测定葡萄糖浓度值,求平均值,再分别计算有氧、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速率,数据记录如下表。
葡萄糖浓度/克·升-1 |
葡萄糖分解速率/克·(升·分钟)-1 |
|
A组 |
33.6 |
0.7 |
B组 |
38.1 |
__________ |
材料二:170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学说”,其主要观点有:
① 燃素是组成物体的一种成分,一般条件下被禁锢在可燃物中;
②燃素在可燃物燃烧时会分离出来,且燃素可穿透一切物质。
材料三:1756年,罗蒙诺索夫重做了玻义耳的实验。他将金属铅装入容器后密封、称量。然后把容器放到火上加热,白色的金属变成了灰黄色,待容器冷却后再次称量,发现容器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罗蒙诺索夫对此的解释是:“容器里原来有一定量的空气,且容器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多少,金属灰的质量就比金属增加多少,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后来,拉瓦锡等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定量实验,推翻了“燃素学说”,质量守恒定律得到公认。

实验电路 | 玻璃管内液面高度 | 小组结论 | 你的合理解释与评价 |
A | 液面都不上升 | 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无关 | ⑴ |
B | 液面都上升,且△h甲<△h乙 |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就⑵ | 电流和时间都相同,验证了焦耳定律中Q与R的定性关系 |
C | 液面都上升,且△h甲⑶ △h乙 | 电流通过导体时,电阻越小,产生的热量就越多 | ⑷ |
四、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第28、30、31小题各6分,第29小题7分,第32、33、34小题各10分,共55分)(共7小题)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溶解度/克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①丙图电路中S1闭合,S2断开,S3接a时,加热电路为____________(选填“高”、“中”或“低”)温档。
②中温档功率为多少瓦?
③高温档工作20分钟,眼罩消耗的电能为多少焦?
①村委举办了“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小敏对自家庭院进行了绿化,并修建了一个池塘,里面养了水生动植物。小敏家庭院中所有的生物属于 。
A.种群 B.群落
②庭院建设完成后,小敏根据所学知识对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环绘制如图1。其中b、e是通过生物的 实现。
①垃圾焚烧发电是一种有效处理方法,它是利用了储存在垃圾中的 能。
②小敏家两次电能表显示如图2,他家这30天的用电量为 千瓦时。绍兴某垃圾发电厂3条焚烧线每天能处理2250吨生活垃圾,日发电80万千瓦时,它最多可供 万户类似小敏家庭的日用电。(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焚烧温度低于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噁英(C12H4O2Cl4)。
①二噁英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为降低尾气中二噁英的排放重,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少通入类烧炉内的空气量
B.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
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
D.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