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 干旱的宝地同步练习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9小题)
1、下列不属于波斯湾沿岸的重要石油生产国的是 ( )
A . 伊拉克
B . 伊朗
C . 沙特阿拉伯
D . 委内瑞拉
2、近一个世纪以来,石油储量和产量始终居世界前列的地区是 ( )
A . 北海附近
B . 渤海
C . 墨西哥湾地区
D . 波斯湾沿岸
3、波斯湾沿岸的石油输出路线中,运载量最大的航线是 ( )
A . 陆上管道运输线
B . 经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线
C . 经过好望角的航线
D . 经过马六甲的航线
4、地球上有许多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给人们的印象是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然而,不少干旱地区在严酷的地表下面,却蕴藏着宝贵的 ( )
A . 铁矿和石油
B . 铁矿和地下水
C . 石油和地下水
D . 黄金和石油
5、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主要输往 ( )
A . 北非、东欧
B . 非洲、北美洲
C . 西欧、北美、日本
D . 俄罗斯、美国
6、“世界石油的宝库”是指 ( )
A . 中东的波斯湾沿岸
B . 美国的墨西哥湾沿岸
C .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
D . 欧洲的北海沿岸
7、阿拉伯半岛居民由贫穷走向富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
A . 石油的开采
B . 便利的交通条件
C . 优越的地理位置
D . 绿洲农业的发展
8、称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 )
A . 煤
B . 天然气
C . 汽油
D . 石油
9、西亚的石油向东运输要经过 ( )
A . 好望角
B . 苏伊士运河
C . 马六甲海峡
D . 巴拿马运河
10、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最首要的条件是 ( )
A . 劳动力
B . 热量
C . 水源
D . 肥料
11、以色列的主要居民是 ( )
A . 犹太人
B . 阿拉伯人
C . 日耳曼人
D . 波斯人
12、在干旱的环境中发展农业,做得最突出的国家是 ( )
A . 埃及
B . 伊拉克
C . 阿富汗
D . 以色列
13、唯一一个建立在沙漠上的发达国家是 ( )
A . 沙特阿拉伯
B . 阿富汗
C . 以色列
D . 伊朗
14、在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除了考虑水资源问题,还要考虑 ( )
A . 作物的品种
B . 营养价值
C . 销路
D . 劳动力
15、被称为欧洲人的“大花园”“大菜篮”的国家是 ( )
A . 荷兰
B . 法国
C . 新加坡
D . 以色列
16、下列关于以色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以色列耕地面积少,水资源缺乏
B . 以色列入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节水农业技术,在沙漠中建起了绿洲
C . 以色列入努力让宝贵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D . 以色列人的生活仍然非常贫穷、落后
17、在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农业,投资大、成本高,以色列集中力量种植的是 ( )
A . 低价值的粮食及饲料
B . 高耗水的作物
C . 水果、花卉等附加值高的作物
D . 胡杨树
18、以色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为 ( )
A . 炎热
B . 寒冷
C . 风沙大
D . 干旱
19、假如你来到以色列,不能感受到的情景是 ( )
A . 绿洲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B . 收获的季节到了,田里翻滚着金黄色的稻浪
C . 成片的枣椰树
D . 大地遍布管道,公路旁蓝白色的输水管连接着无数滴灌系统
二、问答题(共5小题)
1、某校七年级(1)班的老师在上了“石油宝库”之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石油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相对于短暂的人类历史来说,它是不可再生资源,也就是说,石油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阿拉伯人能不能一直依靠采油、卖油为生?如果不行,请你为他们出出主意。
2、尝试概括以色列的节水措施。
3、滴灌有哪些好处?
4、在以色列,人们为什么大量种植枣椰树?
5、以色列发展绿洲农业的举措,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综合题(共1小题)
1、由于索马里海盗猖獗,中国等国家纷纷派军舰到亚丁湾和阿拉伯海海域护航.下图是我国军舰护航路线示意图。据图回答第1~3题。
(1)索马里这个国家所在的大洲是 ( ) (1)
A . 欧洲
B . 非洲
C . 亚洲
D . 大洋洲
(2)图中①②③④序号中,表示马六甲海峡的是 ( ) (2)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3)军舰经过马六甲海峡时,战士们看到一艘装载原油的日本油轮,这艘油轮中的原油可能来自 ( ) (3)
A . 甲地
B . 乙地
C . 丙地
D . 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