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检测练

年级:七年级 学科:地理 类型:单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描述天气的语句是( )

A . 终年高温多雨 B . 春暖花开 C . 今天最高气温32℃ D . 冬冷夏热
2、下列符号表示北风6级的是( )

A . B .   C . D .
3、

下图是5月12日江西九江和庐山风景区(距离九江19 km)的天气预报。阅读该日天气预报,该日九江和庐山风景区的天气是( )


A . 晴天 B . 阴天 C . 多云 D . 晴天转多云
4、

下图是5月12日江西九江和庐山风景区(距离九江19 km)的天气预报。阅读该日天气预报,影响图中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 地形地势 B . 人类活动 C . 纬度因素 D . 海陆位置
5、当收看天气预报节目时,看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卫星云图为绿色,则此时该地区天气状况为( )

A . 晴朗天气 B . 多云天气 C . 阴雨天气 D . 台风天气
6、通常情况下,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

A . 正午12点前 B . 正午12点 C . 正午12点后 D . 午后2点
7、一年当中,南半球大陆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

A . 7月 B . 8月 C . 1月 D . 2月
8、吐鲁番盆地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这说明当地( )

A . 气温日较差大 B . 气温年较差大 C . 日平均气温高 D . 年平均气温高
9、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1月9日发布的我国四大直辖市的空气污染指数,判断其中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是( )

A . 北京 35 B . 天津 38 C . 上海 70 D . 重庆 99
10、下列现象与雾霾天气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①城市汽车数量剧增,排放大量尾气

②工业生产及冬季取暖排放的粉尘、硫氧化合物等PM2.5颗粒物增多

③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④我国中东部降水比往年偏多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11、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由两极向赤道递减 B . 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C . 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寒冷 D .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12、关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 B .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 C .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D .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少,内陆地区降水多
13、

读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气候的两大要素是( )


A . 阴晴、风雨 B . 气温、降水 C . 干、湿 D . 降水、风向
14、

读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甲、乙两地相比( )

A . 夏季降水量甲大于乙 B . 冬季降水量甲大于乙 C . 最低气温都出现在7月 D . 气温年较差甲小于乙
15、下列地区,北回归线经过,且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的是( )

A . 印度半岛 B . 阿拉伯半岛 C . 中国大陆南部 D . 中南半岛
16、

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上海市的气候类型与图中哪幅图一致( )

A . B . C . D .
17、

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乙、丙两图的气温共同点是( )

A . 夏季高温 B . 全年高温 C . 冬季温和 D . 冬季寒冷
18、

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甲图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

A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 . 全年温和湿润 D . 全年高温少雨
19、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冰川逐年萎缩,这反映了( )

A . 地壳活动强烈 B . 海陆变迁剧烈 C . 开采活动频繁 D . 全球气候变暖
20、当发生下列哪种天气时,应及时关掉家用电器电源(  )

A . B . C . D .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1、

下面是某地某年逐月降水量柱状图和各月气温、降水分布表,对照图、表完成下列要求。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

10

13

14

15

18

19

22

25

20

18

17

14

降水

(mm)

60

82

61

   

11

4

2

3

10

18

28

78


(1)在图中绘出该地气温年变化曲线。

(2)在表中相应位置填写出4月份降水量数据。

2、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B地降水最多出现在      月。

(2)就南、北半球而言,A地在      半球,B地在      半球。

(3)A、B两地的气候资料与北京市气候特点相符的是      地。从A、B两地的降水月份分配看,雨季相对集中的是      地。

(4)写出A、B两地的气候特点: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该经济圈土地占全国比例约为5.4%,人口约为17.5%,国民生产总值约占26.2%。

材料二 “环渤海部分地区矿产、交通示意图”(图甲)。

材料三 2015年2月1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雾霾预报:今日,我国华北、黄淮等地又将出现雾霾天气(图乙)。据研究表明,雾霾天气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污染物排放量大,污染源主要有:工业生产排放的各种有害物质,燃煤排放物,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建筑工地的扬尘。

(1)图甲中A是我国      工业基地,B为      山脉,C是      铁路(填铁路线名称)。

(2)雾霾天气导致交通事故高发、高速封闭、飞机停飞等,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交通出行,而且严重危害身体健康。为改善雾霾天气,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2)
A . 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的使用 B . 优化产业结构,改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C . 倡导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D . 杜绝建筑施工,减少工地扬尘
(3)2015年2月18日,环渤海经济圈成为当天的雾霾主要重灾区,请结合相关材料,试分析该地区形成雾霾天气的地理因素。(提示:从雾霾成因的角度思考)

4、

气候影响区域环境,读世界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是?

(2)根据图例,从图中找出中、美两国东南部共有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

(3)图中A地与B地相比,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

(4)日本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比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纬度偏高。其主要原因是深受      影响。

5、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图文资料,来探究影响气候的部分因素。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个地方气候的状况主要由当地的气温和降水来决定,其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材料二 图甲、图乙、图丙。

观察探究:

(1)图甲中A、B两地单位面积获得太阳光热较多的是      。其主要原因是      

(2)图乙中自西向东气温年较差逐渐      。其主要原因是      

(3)图丙中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景观明显不同,如西侧的A地为茂密的森林,东侧的B地为草原或荒漠,其原因是      对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东西两侧水分和气温状况产生差异。

(4)暑假期间,家住乌鲁木齐的买买提要去青岛游玩,从区域差异的角度考虑,请你提醒他出发前应做何准备?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检测练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