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9.1 压强 同步练习
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同步测试 来源:91题库
一、基础篇(共15小题)
1、一块长为L , 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板A右端与桌边相齐(如图所示)。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一段距离,在板A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B . 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C . 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D . A所受到的摩擦力保持不变
2、如图所示,取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物体1块、2块、3块分别竖放、平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则( )
A . Pa=Pc>Pb
B . Pa=Pc≤Pb
C . Pa>Pb>Pc
D . Pa<Pb<Pc
3、如图所示,两手指用力挤压铅笔的两端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B . 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大于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
C . 实验表明可以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增大压强
D . 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小于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
4、关于压力、压强的概念,正确的是( )
A . 压力是反映形变效果的物理量
B .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 . 压强是反映压力形变效果的物理量
D . 压强大小与物体形变程度无关
5、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有关“茶杯形变产生的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茶杯对桌面的压力
B . 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
C . 茶杯的重力
D . 茶杯对地球的吸引力
6、如图所示的各种情况中,被压表面受到的压力与物块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的是( )
A .
B .
C .
D .




7、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S甲>S乙 , h甲<h乙 , 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甲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 )
A . p 甲<p 乙 F甲<F 乙
B . p 甲<p乙 F 甲>F 乙
C . p 甲>p 乙 F 甲>F 乙
D . p 甲>p乙 F 甲<F 乙
8、下图所示情景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 房屋建在面积更大的地基上
B . 通过沼泽地时脚下垫木板
C . 载重汽车装有许多轮子
D . 运动员冰鞋上装有冰刀




9、两物体质量之比为2:1,放置水平桌面上静止,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为3:2,则它们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之比是( )
A . 3:1
B . 4:3
C . 2:1
D . 3:2
10、物理学中常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了比较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刚将木质小桌按照图甲、乙所示放在泡沫塑料上进行实验,并得到了正确的结论。而下列事实中,应用了个结论的事例是( )
A . 相同形状的实心铜块和铁块放在同一海绵上,铜块产生的效果显著
B . 同一个人站在水泥地上和泥坑中,在沙坑中会留下较深的脚印
C . 同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沙面上,竖放时陷入沙中的程度较显著
D . 行驶在同一泥地上的载重汽车,满载时在泥地上留下的痕迹深
11、下列用压强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 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摄食
B . 狗的犬齿很尖﹣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
C . 卿鱼的身体呈梭形﹣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水中游行
D . 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
12、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把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记录数据如表1、表2、表3所示,探究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表1 |
表2 |
表3 |
||||||
实验 序号 |
压力/N |
受力面积/cm2 |
实验 序号 |
压力/N |
受力面积/cm2 |
实验 序号 |
压力/N |
受力面积/cm2 |
1 |
6.0 |
10 |
4 |
3.0 |
10 |
7 |
3.0 |
20 |
2 |
9.0 |
15 |
5 |
4.5 |
15 |
8 |
4.5 |
30 |
3 |
12 |
20 |
6 |
6.0 |
20 |
9 |
6.0 |
40 |
(1)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3)请进一步分析比较表1、表2、表3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①经分析比较 ,可得出 。
②经分析比较 ,可得出 。
13、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2)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 (填序号)。
①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轴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t
②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
③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14、如图所示,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A放置在B的上面,且将A、B的右表面对齐,A通过水平轻绳固定在墙壁上。已知A的边长为20cm,密度为1.5×103kg/m3 , B的底面积为0.16m2 , 质量为32kg,当用力F拉动B时,可以让其以0.01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1)A的重力;
(2)没拉动时B对地面的压强;
(3)经过多少s后,A对B的压强为3750Pa?
15、侦探现场,公安人员在海边水平沙滩上发现了嫌疑人留下的清晰的、双脚站立的脚印,如图所示,刑警大明用蜡浇灌了一只脚印的脚模,测得蜡质脚模的平均厚度为4cm,质量为0.9kg;又经测试得出,达到脚印同样深度的压强为1.4×104Pa。
已知ρ蜡=0.9×103kg/m3 , g取10N/kg,求:
(1)一只蜡质脚模的体积
(2)一只脚印的底面积
(3)嫌疑人的体重
(4)嫌疑人的质量
二、能力提高篇(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相等,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ρ甲、ρ乙和所切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ρ甲<ρ乙 , m甲>m乙
B . ρ甲<ρ乙 , m甲<m乙
C . ρ甲=ρ乙 , m甲>m乙
D . ρ甲=ρ乙 , m甲<m乙
2、边长为20cm,密度为0.6×103kg/m3的一个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面上,物块的质量是 kg,物块对水平面的压强是 Pa.(g取10N/kg)
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后,则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p以及剩余部分质量m的大小关系为( )
A . p甲<p乙;m甲<m乙
B . p甲<p乙;m甲>m乙
C . p甲>p乙;m甲>m乙
D . p甲>p乙;m甲=m乙
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边长小于乙的边长,以下做法中,有可能使两物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做法是( )
A . 如果它们的密度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
B . 如果它们的密度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
C . 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高度
D . 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将它们沿水平方向切去相等质量
5、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相同,A的底面积大于B的底面积,A对地面的压力小于B对地面的压力。现将两物体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则A、B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A、m′B ,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m′A=m′B
B . m′A>m′B
C . p′A<p′B
D . p′A>p′B
6、将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4×10﹣2m2的物理书平放在水平课桌中央,课桌面积为0.2m2 , 则书对课桌的压强为 Pa;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理书来说,此时物理书 (填“有”或“没有”)惯性,若物理书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它将 。
7、网上购物带动了快递业的发展,包裹的分捡常需借助传送带。传送带的表面往往比较粗糙,其目的是 。包裹与传送带一起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时,包裹共受到 个力的作用。已知长方体包裹长50cm,宽30cm,高10cm,质量为15kg。如果包裹平放在水平传送带上(如图),则对传送带的压强为 Pa.(g=10N/Kg)请在图中作出此时包裹的受力示意图 .
8、如图(a)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甲、乙两个正立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20帕和10帕,则对桌面压力较大的为 (选填“甲”或“乙”),如果把甲放在乙的上面,如图(b)所示,则乙对桌面的压强大小为 帕。
9、如图所示A、B两个正方体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两物体的边长之比是lA:lB=2:1,密度之比为ρA:ρB=1:1,则B对A压力与A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 。
10、利用小桌子、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图甲至图丙所示。完成下列填空:
(1)图中压力的作用效果是通过海绵发生 (选填“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来体现的。我们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沙子来代替海绵来完成实验。
(2)通过比较图甲和图乙,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 (选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通过比较图 (选填“甲”或“乙”)和图丙,说明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实验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理想实验法”)。
(4)若将该小桌子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3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4 . 则p3 (选填“>”“<”或“=”)p4。
(5)小明用一木块代替小桌子放在海绵上,实验时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所示。小明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小明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