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B

C

D

硅太阳能电池

干电池

燃气灶

太阳能集热器

A . A    B . B    C . C    D . D
2、下列各组元素中,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
A . Na、Al    B . C,Cl     C . C、N、Mg    D . O、S
3、下列营养物质中,属于高分子的是(   )
A . 蔗糖 B . 油脂 C . 蛋白质 D . 葡萄糖
4、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是(   )
A . Na B . Fe C . Cu D . Ag
5、下列有机物属于烃的是(   )
A . C2H6 B . CH3CH2OH C . CH3COOH D . CH3COOCH2CH3
6、下列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
A . LiOH B . NaOH C . KOH D . RbOH
7、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难溶于水 B . 比空气密度小 C .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D .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8、下列物质与水混合、振荡后静置,不出现分层现象的是(   )
A . B . 乙醇 C . 四氯化碳 D . 乙酸乙酯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酸性:H2SO4<H3PO4 B . 金属性:Ca>K C . 半径:S<Cl D . 非金属性:N>P
10、甲基丙烯酸甲酯是合成有机玻璃的重要原料,新旧合成方法如下:

旧合成方法:(CH32C=O+HCN (CH32C(OH)CN

(CH32C(OH)CN+CH3OH+H2SO4 CH2=C(CH3)COOCH3+NH4HSO4

新合成方法:CH3C CH+CO+CH3OH CH2=C(CH3)COOCH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甲基丙烯酸甲酯属于高分子 B . 新合成方法的原料无爆炸危险 C . 新合成方法的原料利用率高 D . 新合成方法的原料都是无毒物质
11、某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XH3 , 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
A . H2XO3 B . HXO3 C . HXO D . H2XO4
12、与OH-具有相同电子总数和质子总数的微粒是(   )
A . K+ B . Na+ C . F- D . Ne
13、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   )
A . H2SO4 B . NaOH C . MgCl2 D . NaCl
1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A . 乙烷的结构简式:CH3CH3 B .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O C . CO2的电子式: D . Cl-的结构示意图:
15、已知反应:2H2O2=2H2O+O2↑,若其它条件不变,下列措施不能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是(   )
A . 升高温度 B . 加水稀释H2O2溶液 C . 加入少量FeCl3溶液 D . 加入少量MnO2粉末
16、下列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灼烧蚕丝织物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B . 油脂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C . 将碘化钾溶液滴在土豆片上,可观察到蓝色 D . 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肥皂
17、A和B是短周期的两种元素,它们的离子A和B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原子序数A>B B . 电子总数A>B C . 原子半径A>B D . 离子半径A>B2
18、实验室中,从海带里提取碘的部分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步骤①灼烧海带需要用坩埚 B . 步骤③主要操作为过滤 C . 步骤④主要反应为:2I-+H2O2+2H+=2H2O+I2 D . 步骤⑤可以加入酒精萃取I2
19、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有关铝热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 B . 铝热反应可用于冶炼某些高熔点金属 C . 实验中镁条的主要作用是还原氧化铁 D . 实验现象为火星四溅,漏斗下方有红热熔融物流出
20、利用下列4组装置进行相应实验。其中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现象

结论

A

棉球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I2

B

烧杯壁变凉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石蜡油分解产生了不同于烷烃性质的烃

D

产生大量无色气泡

非金属性:Cl>C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综合题(共10小题)

1、将下列物质间的反应与对应的反应类型用线连起来      

A.苯与液溴在FeBr3催化下反应         a. 氧化反应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b. 取代反应

C.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c. 加成反应

2、请用序号填空。

35Cl和37Cl;②CH3CH2CH3和CH3CH2CH2CH3;③CH3-CH2-OH和CH3-O-CH3

(1)互为同位素的是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3)互为同系物的是      
3、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1)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该反应属于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电子由      (填“锌片”或“铜片”)沿导线流出。
(3)当铜表面析出0.224 L氢气(标准状况)时,导线中通过了      mol电子。
4、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将Al条打磨后,插入6 mol/L盐酸中。
(1)Al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图中的      表示(填序号)。

(3)H2的产生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5、下表列出了①~⑦七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按要求回答:

(1)七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填元素符号)      
(2)③与⑦的气态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强的是(填化学式)      
(3)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填化学式)      
(4)由①、②、③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是      ,检验该化合物中阳离子的方法是      
(5)含有上述元素的物质间存在以下转化。

M所含的化学键类型是      。X生成⑤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是      

6、在2 L的密闭容器中,SO2和O2在催化剂500℃的条件下发生反应。SO2和SO3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在前2 min内,以SO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速率是      mol/(L·min)。
(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 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SO2 , 同时生成1 mol SO3

b. SO2的浓度与SO3浓度均不再变化

c. SO2的浓度与SO3浓度相等

7、卤族元素的单质能与H2反应,反应情况如下表所示:

F2

在暗处能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生成的氟化氢很稳定

Cl2

光照或点燃发生反应,生成的氯化氢较稳定

Br2

加热至一定温度才能反应,生成的溴化氢不如氯化氢稳定

I2

不断加热才能缓慢反应,同一条件下,生成的HI会分解

(1)卤族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      族。
(2)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3)依据上表,可以推测出: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填字母)。

a.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b.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 卤化氢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d. 卤化氢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4)I2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不同卤素原子之间可形成卤素互化物,其性质与卤素单质相近。BrCl和FeCl2水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乙烯是来自石油的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结合以下路线回答:

已知:2CH3CHO+O2 2CH3COOH

(1)D是高分子,用来制造包装材料,其结构简式是      
(2)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      
(3)E有香味,实验室用A和C反应制取E的装置如图所示。

①反应IV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反应类型是      

②分离出试管乙中油状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序号)。

a. 漏斗 

b. 分液漏斗 

c. 长颈漏斗

③实验结束,振荡试管乙,有无色气泡产生,其主要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产物CH2=CH-COOH可能发生的反应有      (填序号)。

a. 加成反应 

b. 取代反应 

c. 氧化反应   

d. 中和反应

9、工业以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为原料制备粗铜,进一步以粗铜为原料制备CuSO4·5H2O晶体。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I. 煅烧黄铜矿,得到粗铜(含铁及铁、铜的化合物等);

II. 向粗铜中加入稀H2SO4和稀HNO3 , 并使产生的NO与H2O、O2反应;

III. 调节Ⅱ中所得溶液的pH,过滤;

Ⅳ. 将Ⅲ中滤液浓缩后冷却结晶,过滤,得到CuSO4·5H2O晶体。

已知:生成氢氧化物的pH

Cu(OH)2

Fe(OH)3

开始沉淀时

4.8

1.5

完全沉淀时

6.7

2.8

注: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 mol/L

请回答:

(1)I中主要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请将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

i. 2CuFeS2+4O2 Cu2S+3SO2+2FeO

ii. Cu2S+ O2 _ + SO2

(2)II中NO与H2O、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III中的滤渣主要是Fe(OH)3。调节溶液的pH时,pH范围是      
(4)有关上述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I中尾气含有SO2 , 可综合利用制备H2SO4

b. II中稀HNO3的作用之一是使Cu单质转化为Cu2+

c. 在上述过程中,HNO3可循环利用

10、某小组同学通过“FeSO4被浓HNO3氧化”的实验,验证Fe2+的还原性。
(1)实验一:验证Fe2+的还原性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实验现象

向盛有2 mL 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浓硝酸,振荡

试管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黄色

试管中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深棕色

红棕色气体是      

(2)实验现象与预期不符,继续进行实验。

取深棕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该现象说明      

(3)实验二:探究溶液变为深棕色的原因

(资料与猜想)

查阅资料后猜想,可能是生成的NO2或NO与溶液中的Fe2+或Fe3+反应,而使溶液变为深棕色。

(实验与探究)

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已检验,尾气处理已略去)

i. 关闭c,打开a和b,通入N2 , 一段时间后关闭a;

ii. 向甲中加入适量浓HNO3 , 一段时间后丙中溶液变为深棕色,丁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iii. 关闭

B、打开c,更换丙、丁中的溶液(试剂不变);

iv. 继续向甲中加入浓HNO3 ,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了与ii相同的实验现象。

通入N2的目的是      

(4)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装置乙的作用是      
(6)实验结论是      
(7)(反思与改进)

实验三:验证Fe2+的还原性

该小组同学依据实验二的结论改进了实验一,观察到了预期现象,其实验操作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