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中考模拟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1、点燃篝火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
A . 可以降低着火点 B . 散热的速率快 C . 木柴是可燃物 D . 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
2、动物的肝脏和坚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和“锌”是指(   )
A . 分子    B . 元素    C . 原子    D . 单质
3、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
A . 分子种类    B . 原子种类    C . 元素种类    D . 物质总质量
4、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泥沙    B . 蔗糖    C . 植物油    D . 粉笔灰
5、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 . 分子和原子的质量都很小 C .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D . 分子和原子都能构成物质
6、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 颜色    B . 密度    C . 挥发性    D . 可燃性
7、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
A . 氮气    B . 稀有气体    C . 氧气    D . 二氧化碳
8、造成温度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 . 二氧化硫    B . 一氧化碳    C . 二氧化碳    D . 氧气
9、需垫上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 . 烧杯    B . 试管    C . 蒸发皿    D . 燃烧匙
10、取用固体药品时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1、下列滴管使用图示正确的是( )
A . 取液时挤出空气     B . 搅拌 C . 滴加液体     D . 将残留溶液的滴管倒持
12、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光的是( )
A . 氮气    B . 氧气    C . 二氧化碳    D . 稀有气体
13、在氧气中燃烧,出现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
A . 木炭    B . 红磷    C . 硫    D . 铁丝
14、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稀有气体    B . 水    C . 氢气    D . 石灰水
15、属于单质的是( )
A . 水    B . 空气    C . 泥土    D . 氢气
16、氮元素化合价为-3 价的是( )
A . NH3    B . N2O    C . NO    D . NO2
17、下列各项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 Al+3:正三价的铝元素    B . 2K:2 个钾元素 C . Fe2O3:氧化铁    D . 氦气:He2
18、既含游离态氧元素又含化合态氧元素的物质是( )
A . 氧气    B . 空气    C . 二氧化碳    D .
19、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碳制作汽水    B . 氧化钙作干燥剂 C . 氧气用作燃料    D . 石墨制作电极
20、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糖水    B . 大理石    C . 加碘食盐    D . 五氧化二磷
21、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A . 金刚石、石墨    B . 氧气和液氧    C . 红磷和白磷    D . 氧气和臭氧
22、下列物质的俗名错误的是( )
A .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    B . 硫酸铜:胆矾 C . 氧化钙:生石灰    D . 氢氧化钙:熟石灰
23、几种常见物质的 pH范围如下表,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物质

A.酸奶

B.鸡蛋清

C.牙膏

D.肥皂水

pH 范围(常温)

4-5

7-8

8-9

10-11

A . A    B . B    C . C    D . D
24、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量微粒的集合体,常用 n 表示 B . 1mol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mol碳原子和2mol氧原子 C . 摩尔质量就是 1 摩尔物质的质量,常用M 表示 D . 摩尔是国际约定量制中7个基本量中的1个,常用mol 表示
2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 CO2+C 2CO B . 4Fe+3O2  2Fe2O3 C . 2CO+O2 2CO2 D . CaCO3 CaO+CO2
2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 .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 . 澄清、透明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 饱和溶液一定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
27、下列事实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 镁带在空气中灼烧后,质量变大 B . 10g NaCl 溶解在 90g 水中,形成 100g NaCl 溶液 C . 湿衣服晒干后变轻 D . 100mL 酒精与 100mL 水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 200mL
28、进行下列试验,不需要控制变量的是( )
A . 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 . 用水和酒精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C . 用二氧化锰和氧化铜比较双氧水分解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D . 用燃烧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和氧气
29、打开汽水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溶解度增大了    B . 瓶内压强变小了 C . 等气泡不再冒出时,二氧化碳已全部逸出    D .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30、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100g 水)

32

46

64

85.5

110

138

170

甲是 80℃含有 100g 水的 KNO3 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乙可能饱和溶液 B . 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式乙>甲>丙=丁 C . 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 25:34 D . 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 60℃~70℃之间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相应的化学语言填空。

①2 个氢原子      ,②两个二氧化硫分子      ,③氧化镁      ,④金刚石      ,⑤氢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⑥用硫酸铜检验某样品中含有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根据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丙氨酸由      种元素组成(写数值),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1mol 丙氨酸中约含有      个氧原子(科学记数法),丙氨酸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了8.0级汶川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大量使用了“84”消毒液(NaClO溶液)进行消毒,制取NaClO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
(1)X的化学式为      ,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      
(2)地震后,水源受到严重污染。为了保证本地饮用水的安全,生活用水需多次消毒。如果使用漂白粉作为水源消毒剂,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其化学式为Ca(ClO)2 , 次氯酸钙溶于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HCl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为防止疫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③过滤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______(填字母序号)。 (3)
A . ③①②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④③②①     D . ③①④②
4、如图是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A、B 两种物质在      ℃时溶解度相同。

②t2℃时,B 物质的溶解度是      

③t2℃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④t2℃时,将三种物质各 ag 分别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则a的取值范围是      。(用“ > ”、“ < ”、“ ≤”、“ ≥”、“ = ”表示)

⑤A中混有少量 B,要得到较纯净的A,可采取的方法是      

⑥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一种)

⑦如图烧杯甲中盛有饱和的C溶液。现向烧杯乙中加入生石灰后,烧杯甲中有晶体析出,可能的原因是      

⑧t2℃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 t2℃,剩余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此时A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列式即可)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请你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中仪器名称 a 是      、b 是      

②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最适合的发生装置是      

③关闭 C 中弹簧夹后的现象是      ,实验结束后,A、B、C 装置中不能实现固液分离的是      

④若用装置 D 制取氧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用图中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端(填“c”或“d”)导入。

⑤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块状大理石在装置A中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用粉末状碳酸钙的原因是      ,上述反应若生成了0.1mol 二氧化碳,求大理石中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下图是初中化学中两个重要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①图 1、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是      ,A、C 中氧化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图1、2实验体现了一氧化碳和碳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      

②如图1实验,加热前进行的操作是      ,目的是      

③对图 1、2 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编号)。

a.图2C中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

b.图 1、2实验结束时,为防止液体倒流,都要先将导管移出石灰水,再熄灭酒精灯或喷灯

c.图 1、2实验分别生成1mol二氧化碳,实验需要的碳和一氧化碳的物质量也分别是1mol

④某兴趣小组在做完图2实验后,进行了如下图的改进,也得出了碳和氧化铜能反应的结论,有一个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不够严密,理由是      

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①当打开 K,反应一段时间后,B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C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通过 D处现象得到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②某同学将上述实验进行改进,设计如图 所示: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上海市静安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