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扬州江都区国际学校初二上期月考物理卷

年级:八年级 学科:物理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让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7cm处,经这个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 缩小的实像 B . 放大的实像 C . 缩小的虚像  D . 放大的虚像
2、2015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 B . 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 C . 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 D . 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3、暗室中,将一束绿光照在绿叶陪衬的红色玫瑰花上,你看到的是(  )

A . 绿叶红花 B . 绿叶黑花 C . 绿叶绿花 D . 黑叶红花
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

①热水上方看到“白气” ②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③地面上出现结霜  ④积雪消融.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5、冬天坐在火炉旁取暖,主要利用的是(  )

A . 可见光 B . 紫外线 C . 红外线 D . 超声波
6、潜望镜、老花镜、近视镜、汽车的观后镜,依次用的是(  )

A . 凹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面镜 B .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 C .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 D . 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
7、百米赛跑中如果计时裁判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他所测得运动员成绩比实际的要(    )

A . 好一些 B . 差一些 C . 完全相同 D .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8、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步行速度为5m/s B . 全新的2B铅笔长约为18cm C .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是37℃ D . 一张考试卷厚度大约为1mm
9、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距之外,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将(     )

A . 一直变大 B . 一直变小 C . 先变大后变小 D . 先变小后变大
10、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55℃(  )

A . 一定处于固态 B . 一定处于液态 C . 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 .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11、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A . B . C . D .
12、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光的色散 B . 钢笔移位 C . 小孔成像 D . 水中倒影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几种测量仪器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cm     

(2)秒表的读数为      s

2、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m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60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s,则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      m/s,由此,请你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      .

3、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它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      像.可以用      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关.

(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      ,像的大小      (以上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如他想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则应瞄准      (选填 看到的物体的前方、看到的物体的下方、看到的物体的上方或看到的物体),看到的物体是光的      形成的。

5、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      产生的,是通过      传人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6、小明同学身高1.65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 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为      m,像与他相距      m.他走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

7、如图所示,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丙图的物质处于      状态,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丙图的过程叫做      (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题(共10小题)

1、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1)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3)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      态.

(4)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冰的温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冰的温度.

2、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甲图温度计的示数为      

(2)实验前,汽泡      .

(3)当水温上升到 80℃时.每隔0.5min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乙).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      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      (合理即可).

3、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1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00

5.00

8.00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

4、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实验前,把平面镜放在      ,将可折的纸板      放在平面上.

(3)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      .

(4)实验中用可折叠的纸板主要目的是:      .

(5)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多次改变      角,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并      .

(6)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5、小明用甲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的现象是      .

(2)小明在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于表格中.请根据数据在乙图中画出图像.回答水沸腾的规律是:              .

(3)小明又创新了实验,他组装了如丙图所示的装置,左右两个盛装水的试管中间用一个玻璃导管相连通.

请对比甲图所示实验,说出丙图所示实验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

不足:      .

6、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是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2)
A . 三角形光斑 B . 圆形光斑 C . 蜡烛的正立像 D . 蜡烛的倒立像
(3)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写出一种办法):               

7、如图所示为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冷却时描绘的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象可知,室温为__      _℃,其中      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      min  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此时,牛奶的温度约为      ℃.

(2)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      .

8、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最大刻度100cm)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      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3)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      .

(4)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

(4)
A . 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 . 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 . 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 . 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9、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像.

(2)向水凸透镜内      (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说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      有关.

① 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

② 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

说明近视眼镜是      透镜.

10、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操作时将实验研究的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并用“水浴法”加热.用“水浴法”并配备搅拌棒的目的是      .有同学提出,不用“水浴”法加热,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你认为这一方法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      .

(2)小强小组实验时发现固体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他延长固体熔化时间的方法(2种):

      

      .

(3)晓彤小组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分析图乙和丙图象可得到两种固体的相同点:      

不同点:      .

(4)小雪小组在实验过程,把一整块冰放入试管中,把温度计放入试管中,再把试管插入90℃的热水中加热,同组的小南同学认为小雪的操作过程有问题,请指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2个问题是:

      .

      .

四、作图题(共2小题)

1、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2、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2015-2016学年江苏扬州江都区国际学校初二上期月考物理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