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阶段考(三)试卷

年级: 学科:科学 类型:月考试卷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 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 .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C . 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 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2、如图所示,一块冰悬挂在支架上,冰的一部分浸没在浓盐水中,此时天平平衡.在冰块熔化为水的过程中(   )

A . 杯中的盐水密度逐渐减小,天平的平衡破坏,左侧下降 B . 杯中的盐水密度逐渐减小,天平的平衡破坏,右侧下降 C . 杯中的盐水密度逐渐减小,天平仍平衡不动 D . 杯中的盐水密度保持不变,天平仍平衡不动
3、一瓶酒精,倒出一半后,则剩余的酒精 (  )
A . 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变为原来的1/2,比热变为原来的1/2 B . 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不变,比热变为原来的2倍 C . 质量,密度,比热都不变化 D . 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比热都不变
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 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5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 肯定大于 15 mL B . 肯定小于 15 mL C . 肯定等于 15 mL D .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15 mL
5、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上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 . B . C . D .
6、根据CCTV-2“是真的吗?栏目报道,用特殊方法将活鱼冰冻一段时间,将鱼解冻后竟奇迹般地恢复活力,学者认为,冰冻和解冻过程并没有损伤鱼的结论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个“单位”是( )
A . 系统 B . 器官 C . 组织 D . 细胞
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8、下图是《小蝌蚪找妈妈》水墨画邮票。下列关于图中生物的说法中正确的(    )

 

A . 邮票中动物均用鳃呼吸 B . 邮票中动物均属于恒温动物 C . 邮票中虾、蟹属于软体动物 D . 邮票中的鱼、乌龟、青蛙属于脊椎动物
9、下表给出了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阅读后请判断下面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

纯水

1.0×103

0.9×103

煤油

0.8×103

干松木

0.5×103

酒精

0.8×103

8.9×103

水银

13.6×103

11.3×103

A . 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B .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C .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 . 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小
10、用开水烫一下番茄,会在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11、蜈蚣草有羽状复叶、地下茎、不定根,叶背面有孢子囊。因此推测它属于( )
A . 蕨类植物 B . 苔藓植物 C . 裸子植物 D . 被子植物
12、下图分别表示葫芦藓、蕨、银杏和香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所以长在潮湿的环境中 B . 蕨用孢子繁殖,孢子长在孢子囊中 C . 银杏用种子繁殖,所结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D . 吃香蕉时,吃不到种子,因此香蕉树不是种子植物
13、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 . 180秒=180秒×1/60=3分 B . 1.8米=1.8×1000 =1800毫米 C . 0.5千克=0.5千克×1000克=500克 D . 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14、水的比热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 . 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 . 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 . 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D . 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15、右图中鸟儿的“我的家在哪里”启示人们,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 . 禁止开发利用任何生物资源 B . 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C . 控制有害动物的数量   D . 宣传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16、分析以下实验:①用刻度尺测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40圈,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40;②测小石块的体积:先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 , 再用细线吊着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出体积V2 , 小石块的体积是V2V1;③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先测100个大头针的质量,再除以100。实验思想方法相同的是( )
A . ①与② B . ②与③ C . ①与③ D . 全部不相同
17、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地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 . 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 . 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 . 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18、《舌尖上的中国2》中推出了扬州烫干丝:大白干切成细丝,反复洗烫,去尽豆腥味,浇上精制卤汁及芝麻油,佐以姜丝、虾米而成.下列有关烫干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大白干切成细丝,构成物质的微粒没有发生改变 B . 切成细丝的干丝“藕断丝连”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C . 烫干丝香味四射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D . 烫干丝的温度越高越能入味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19、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右下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 .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C .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 .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20、如图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若气温降低时(  )

 

A . 液体收缩,液面上升 B . 液体收缩,液面下降 C . 气体收缩,液面上升 D . 气体收缩,液面下降
21、一架天平的称量范围是200g,有两位同学用这架天平测质量约为150g的物块,测量的结果为145g,他们加减砝码的步骤不同,其中正确的是(数值表示加砝码的质量,“↓”表示放入砝码,“↑”表示拿掉砝码)(  )
A . 100g↓、20g↓、20g↓、5g↓ B . 50g↓、100g↓、50g↑、20g↓、20g↓、5g↓ C . 100g↓、50g↓↑、20g↓、20g↓、5g↓ D . 100g↓、50g↓↑、20g↓、20g↓、10g↓↑、5g↓
22、如图所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ρ、ρ和水的密度ρ之间的关系是( )

 

A . ρ B . ρ C . ρ D . ρ
23、天气一暖和,同学们就喜欢吃雪糕,一天,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她又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24、某同学用已调整好的托盘天平称一个鸡蛋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左盘中共有两个砝码,其上标有50克、5克,游码向右拨动了3格(每格代表0.2克),那么这个鸡蛋的质量是(   )
A . 55.6克 B . 55.3克 C . 54.4克 D . 54.6克
25、如右图,将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石蜡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此说明三块金属的比热容(     )

 

A . 甲最大 B . 乙最大 C . 丙最大 D . 一样大
26、关于蒸发和沸腾两者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B .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而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 C . 液体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热 D . 蒸发和沸腾时,如果不加热都不会继续进行
27、下表为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下表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应选用( )

水银

酒精

乙醚

凝固点/℃

0

-39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A . 酒精温度计 B . 乙醚温度计 C . 水温度计 D . 水银温度计
28、关于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B . 该实验证明黄豆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 . 该实验说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体积在大小上是不一样的 D . 该实验是用来模拟两种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混合后体积小于各体积之和
29、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 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 . 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C . 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 . 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30、甲、乙两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ρ , 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制成合金,则合金密度为(    )
A . B . C . D .

二、简答题(共11小题)

1、填上合适的数字或单位:
(1)某同学身高17.0      
(2)我们正在喝的温开水的温度为45      
(3)一个量筒的测量范围为0~500       
(4)一片药片的质量约为480      
2、如图,可读出物体AB的长度为      ,物体C的长度是      

 

3、炎热的夏天赤脚走在水泥地上,感觉水泥地很烫脚,而进入游泳池又觉得池水很凉。这主要是因为水泥地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同样的太阳照射下,水升温比水泥地升温      (选填:“快”、“慢”或“一样快”)。
4、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由      构成的,在标准情况下水的密度是      千克/米3 , 合      克/厘米3
(2)铝的密度为2.7×103千克/米3 , 它表示的含义为      
(3)生物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4)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液化可以通过            两种方法或两种方法兼用来实现。
(5)夏天,小明喜欢把饮料放在冰箱冷冻室里,但常常会发生饮料瓶子鼓起或胀裂的现象。这是由于饮料中的水在      时,体积增大所引起的。
5、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      。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红宝石”,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分子在      

 

6、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是植物细胞的结构,      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
(2)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      
(3)吃西瓜时,流出的红色汁液主要来自于      结构中。
(4)决定生物形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      结构中。
7、我们已经学习了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正确操作方式是下图中的( )

(2)盖好盖玻片后,要在盖玻片一侧滴红墨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红墨水的作用是      ,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一般有四个步骤:

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②撕一小块洋葱表皮 ③盖上盖玻片 ④将表皮放入水滴中展平。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4)下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①转为图②,下列操作步骤排序正确的选项是      

①转动细准焦蝶旋②调节光圈③移动装片④转动转换器

A. 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②→①

(5)在观察中,当物镜由“10×”换为“40×”时,你应该选用      (选填:“大光圈”或“小光圈”)使视野明暗适宜。
(6)在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4个镜头(如下图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少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

(7)如果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质沿逆时计方向流动,那么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为      
8、如下图是小明研究海波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

(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2)乙图是小明绘制的海波熔化图像,图中      (用字母表示)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9、如下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实验前,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气温,如图乙所示,此时室内气温是      ℃。
(2)实验时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丙(a)、(b)所示。则图      (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现有A、B两组同学在某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丁所示.则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      
10、如图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一点水,乌鸦喝不到水,就衔了很多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到了瓶口,乌鸦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积为450毫升,内有0.2千克的水,乌鸦投入其中的石块的体积是      毫升,石块的质量是      克。(已知石块密度为2.6×103千克/米3)

 

11、图中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图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三、三、分析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

⑴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

⑵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实验。请你帮助设置对照实验:

①取      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

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这种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称为      法。

⑶如果20天后,出现      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

⑷请你再提出一个可能影响大豆植株高度的因素      

2、小华同学利用图甲装置对试管里的物质进行加热,并且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物质的状态。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示数为      ℃,小华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则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      (选填:“快”或“慢)
3、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水和煤油,他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

次数

质量m/kg

升高温度△t/℃

加热时间t/min

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

3

0.1

10

1

4

0.2

10

2

(1)数据表中用      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有关。
(3)分析第1、3次或第2、4次实验数据,可以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4、椰汁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一种饮料,在学习了密度知识以后,小娜拿着一盒椰汁饮料想测量它的密度.她来到物理实验室,利用天平和砝码、量筒、椰汁进行了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      处,此时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应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椰汁的和盒的总质量为128g,将适量椰汁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内椰汁的体积为      cm3
(3)再用天平测出剩余椰汁和盒的总质量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剩余椰汁和盒的总质量为      g,量筒中椰汁的质量为      g。
(4)经计算可知椰汁的密度为      g/cm3

四、计算题(共1小题)

1、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共同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求出:

(1)量杯的质量是      g;
(2)该液体的密度是      kg/m3
(3)一块碑石的体积是30m3 , 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碑石的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用量筒装入100mL的上述液体,然后将这块样品完全浸入液体中,此时液面升高到150mL.求这块碑石的质量为      吨。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阶段考(三)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