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 学科:化学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石油液化气、汽油、地沟油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 . 石油通过催化裂化过程将重油裂化为汽油 C . 聚乙烯塑料可用于食品包装,该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加成反应 D . 医用酒精和葡萄糖注射液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
2、下面的烷烃是烯烃R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的产物,则R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

A . 4种    B . 5种    C . 6种    D . 7种
3、下列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Cu与AgNO3溶液反应:Cu+Ag+=Ag+Cu2+ B . 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H3COOH+OH-=CH3COO-+H2O C . 碳酸氢钠与硫酸反应:CO32-+2H+=CO2↑+H2O D . 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3Fe+8H++2NO3-=2NO↑+3Fe2++4H2O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N2的电子式是     B . 金刚石和石墨是同位素 C . 1mol14NH4+含有中子7mol    D . 周期表中第13纵行是ⅢA元素
5、某无色溶液中加入铝片有氢气产生,则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 Cl-、NO3-、Ba2+、Fe3+    B . SO42- 、H+、HCO3-、Na+ C . Na+、K+、SO42- 、Cl-    D . NH4+、Ba 2+、Cl-、NO3-
6、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常温下28gN2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B . 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是NA C . 室温下44gCO2含有的分子数是NA D . 100mL1mol·L-1盐酸中含有的HCl分子数是0.1NA
7、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位于同一主族,W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WX2 , 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X<W<Y<Z    B . WX2、YX2和ZX2均只含共价键 C . W、X、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    D . Z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8、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 被还原 C .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 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9、某烃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与生成的CO2体积比为3∶2,该烃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则该烃的分子式可能为(   )
A . C3H4    B . C2H4    C . C2H6    D . C6H6
10、下图中左图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右图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

A . 铜棒的质量    B . c(H+)    C . c(SO42-)    D . C(Zn2+)
11、短周期元素X、Y、Z原子序数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X+、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 同周期元素中X的金属性最强    B . X、Z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 C . 同族元素中Z的氢化物稳定性最高    D . 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12、可逆反应:X(s)+Y(g) 2Z(g)在容积为1L密闭容器反应,下列叙述不是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X的同时消耗2molZ     ②Z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③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④Y、Z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2

⑤Y的转化率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A . 仅①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④⑤    D . ②③⑤⑥
13、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关于海水制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室在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并且用玻璃棒搅拌 B . 可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I2 C . 沸水浸泡海带灰的目的是为了加快I-的溶解,并使之溶解更充分 D . 含I-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后,碘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14、今有五种有机物:①CH2OH(CHOH)4CHO,②CH3(CH2)3OH,③CH2=CH—CH2OH,④CH2=CH-COOCH3 , ⑤CH2=CH-COOH。其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
A . ③⑤    B . ①②⑤    C . ②④    D . ③④
15、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结论

A.

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

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碳氢两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氧元素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源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产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A . A    B . B    C . C    D . D

二、推断题(共1小题)

1、短周期元素A、B、C、D、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B、C、D位于连续的四个主族,D、E的质子数和是20。



D

A

B

C

E

回答下列问题:

(1)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E元素的名称是      
(2)A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是1:1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该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3)B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B比C活泼性大的原因是      
(4)元素D比元素E的非金属性强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A,B,C,D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写离子符号)。
(6)将B、C的单质压成薄片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稀硫酸中,能量主要转化方式是      ,正极反应式是      

三、实验题(共1小题)

1、某实验小组测定镁、铝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甲小组同学称量3.9g合金按照下图进行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3)检查装置气密性好后开始实验,滴加稀硫酸时开始没有气泡产生,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4)若测得气体的体积是4.48L(转化为标准状况下),则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是      ,若读数时没有冷却到室温读数,测得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      (填写“偏大”或“偏小”)。
(5)下列实验方案中能测定镁的质量分数的是      

A.W1gMg、Al合金量 固体→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W2g

B.W1gMg、Al合金 固体→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W2g

C.W1gMg、Al合金 排水量气测得气体体积为V2L(转化为标况)

D.W1gMg、Al合金 溶液 沉淀→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W2g

四、综合题(共2小题)

1、工业上合成氨反应为:N2+3H2 2NH3 ,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拆开的化学键是      
(2)反应放热,从价键角度分析,反应放热的原因是      ,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3)在体积是2L的密闭容器中开始加入1molN2 , 3molH2 , 反应过程浓度中,物质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t1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是      ;用H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υ(H2)=      

②下列各项能表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不变

C.氨气的含量不变

D.拆开3molH-H键同时形成6molN-H键

(4)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合成氨反应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使用高效催化剂      

B.恒温恒容再充入氢气

C.降低反应温度   

D.扩大容器体积

2、           
(1)某有机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①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②写出此有机物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四种常见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示意图如下,其中甲、乙、丙为烃,丁为烃的衍生物。

①可以鉴别甲和乙的试剂为      

a.稀硫酸       

b.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c.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②上述物质中有毒、有特殊气味,且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是      (填名称),将其加入溴水中,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乙和丁的物质的量共1.5mol,完全燃烧需要的氧气的物质的量是      

(3)乳酸( )是一种有机物,它在多种生物化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①1mol乳酸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是      

②乳酸与铁粉反应生成乳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广西百色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