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A卷

年级: 学科:历史 类型:期末考试 来源:91题库

一、选择题 (共30小题)

1、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鲁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都是周王的亲戚)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攻打鲁国怎么对得起先祖?这一招居然管用,齐君下令退兵了。这主要反映了(  )
A . 齐国国君道德品质高尚 B . 周天子的权威至高无上 C . 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D . 当时的国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2、明朝嘉靖到万历时期,严嵩、张居正都以宰相自居。但是“干坏事如严嵩,干好事如张居正”,最后皇帝给他们定的罪名都只有“擅权”一条。这从本质上说明了(  )
A .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 . 内阁职权范围不明朗 C . 阁员权力的界限由皇帝掌握 D .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政府机构
3、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材料中外国取得在中国“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的特权是在(  )
A . 18世纪60年代 B . 19世纪40年代 C . 19世纪90年代 D . 20世纪20年代
4、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如图所示)。①处最恰当的填法是(  )

A . 君主专制制度的消亡 B . 保守与激进并存的革命 C . 西方文明礼仪取代陋习 D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
5、“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查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 ”对“此次罢学风潮”理解正确的是(  )
A . 工人阶级是先锋和主力军 B . 胡适是“过激派伪说”的典型代表 C . 近因是中国代表拒签巴黎和约 D . 远因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关
6、图是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的局部示意图,对该战役成果描述正确的是(  )

A .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 . 歼敌4万多人,震惊中外 C . 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D . 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7、历史概念是反映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以下对历史概念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万隆精神

反对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友好合作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A . B . C . D .
8、“罗马法最伟大的形成时期是在公元前最后150年",这一时期罗马法(  )
A . 开始由习惯法转变为成文法 B . 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 . 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D . 主要调解平民和贵族矛盾
9、美国人借助某一措施“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这一措施(  )
A .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 . 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C . 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 . 加强了西欧国家的政治联系
10、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若干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 . 美国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联邦制 B . 马克思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 C . 欧洲一体化——欧洲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D . 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冷战格局
11、有诗云:“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雷。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此诗描述的是(  )
A . 都江堰 B . 井渠 C . 郑国渠 D . 白渠
12、中国古代有一种制瓷技术,即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此种制瓷技术的首创地点是在图中的(  )

A . B . C . D .
13、“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下列诗句与唐朝经济发展有关的是(  )

①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②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③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④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14、民国35年,某条约规定“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应许其不受干涉,从事并经营依法组成之官厅所施行之法律规章所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该条约(  )
A . 体现了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 B . 使中国外贸出现顺差局面 C . 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D . 是美国与南京临时政府签订
15、《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地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即使“公社”和“大队”的名称也被更古老的名称“乡”和“村”所取代。”这一情形出现的时间不早于(  )
A . 1956年 B . 1978年 C . 1980年 D . 1983年
16、“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段话可能出自哪个文件( )
A .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B .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 .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7、1899年11月19日,时任督办电政大臣、大理寺少卿的盛宣怀向皇帝提交的奏折中说:“德律风创自欧美,于电报为支流……况西人耽耽逐逐欲攘我电报之权利而未得,其闻沿江沿海通商各埠若令皆设有德律风,……不特中国电报权利必为所夺,而彼之消息更速于我制防,不早补救何从?”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 “德律风”指有线电报 B .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爱国精神 C . 中国人对西方先进科技的向往 D . 中国自己开办电话业务的迫切性
18、图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某一航线,关于此航线说法正确的有(  )

①15世纪晚期开辟   ②获葡萄牙王室支持

③与“印第安人”的称呼相关    ④推动了“商业革命”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9、下表是1790—1900年中、美、英三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表格中数字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

国家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900年(%)

1.9

9.5

19.9

18.5

——

2.4

7.2

23.6

32.8

29.8

19.7

6.2

A . ①英国  ②美国  ③中国 B . ①美国  ②英国  ③中国 C . ①英国  ②中国  ③美国 D . ①中国  ②美国  ③英国
20、下图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的一幅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狂奔的“熊”象征着股市损失惨重     ②成片倒塌的楼房说明经济危机破坏性大

③漫画中的人象征着失业现象严重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②③ D .
21、1998年,美国的巨额财政赤字消失,出现了29年来的首次财政盈余。下列属于克林顿政府为解决财政赤字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的是(  )
A . 适当减税 B . 裁减政府雇员 C . 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D . 加大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
22、某经济组织决定“自生效之日起在15年内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实施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以形成一个拥有3.6亿消费者,每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6万亿美元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集团。”下列选项中,关于该经济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南北合作,大国主导 B . 安全现行,互利协作 C . 官方论坛,多重合作 D . 承认多样,灵活开放
23、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繁荣期,有思想家提出“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畔”同“叛”)矣夫!”此观点旨在强调应当(  )
A . 广泛学习古代文化典籍 B . 吸收各派思想精华 C . 懂得用“礼”约束自己 D .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24、下列对汉画像石“讲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 . 讲经图的“经”指“佛经” B . 当时私人讲学之风兴盛 C . 讲学的博士之官开始出现 D . 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5、叶德辉《书林清话》载: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可以推断此项印刷技术(  )
A . 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B . 主要用于官方刻书 C . 最早发明者是毕昇 D . 是中国最早印刷形式
26、许纪霖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评论19世纪末某位历史人物道: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评论的依据最有可能是该人物(  )
A . 借助封建传统文化宣传维新理论 B . 倡导民主革命思想挽救民族危机 C . 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表达愿望 D . 寻求变革推动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27、国民党一大宣言通过后,孙中山指出这个宣言“是本党成立以来破天荒的举动”,对孙中山这一说法解读正确的是(  )
A . 国民党以党外合作的方式吸收新血液实现了改组 B . 国民党对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的认识发生重大转变 C . 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新解释与中共共产主义理想本质相同 D . 国民党一大宣言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28、某同学在学习新中国科技时,梳理出的笔记有“科技事业严重受挫”、“居世界领先水平”、“最具人文精神价值”。由此可推测该生学习的知识点是(  )
A . 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 . 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 .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 . 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29、据《外国教育史》载: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这可以看出(  )
A . 学校教育体现人文主义理念 B . 文艺复兴运动走向高潮 C . 教育已经摆脱宗教神学束缚 D . 政府倡导宗教宽容政策
30、“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选项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

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②进化论和经典力学

③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④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二、非选择题 (共4小题)

1、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对政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材料二: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元朝史学家揭傒斯说,“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纪》也称行省为“方面之寄”。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做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又立足于集权。

——根据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较于分封制的优势。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元朝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2、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近代史的相关事件

时间

重要事件

时间

重要事件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765

珍妮纺纱机

1687

牛顿发表了                           

1782

瓦特改良蒸汽机

1588-1679

1632-1704

霍布斯

洛克

1840

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

1688

光荣革命

1851

伦敦举办第一届世博会

1689

议会通过了       

1859

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

1763

英国取得“七年战争”胜利

1863

《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材料二: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1)写出上表①②的历史文件名称。结合所学简要叙述英国 “光荣革命”的过程。
(2)根据材料二“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结合材料一及所学,解释英国代议制的确立。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例如,蒸汽动力的情况就是如此。蒸汽动力在希腊化时代的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甚至得到应用,但是,仅仅用于开关庙宇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结果引起了一系列发明和改进,直到最后研制出适宜大量生产的蒸汽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舶零件,三年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转化为近代企业。1872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

                                                ——摘自人民版《历史》第二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 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有利力量”,并说明蒸汽机发明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两条途径。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西方工业革命和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内在联系。
4、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梨洲(黄宗羲号梨洲)有一部怪书,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象平平奇奇,但三百年前——卢梭《民约论》出世前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梁启超,1897年

材料二:卢梭认为“立法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属于人民。”“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他还认为,如果暴君践踏法律,奴役臣民,人民就有权利以革命的行动来恢复自己的权利,使不平等转变为更高级的社会契约的平等。

——章士嵘编《西方思想史》

(1)指出材料一所涉“怪书”的书名,结合所学分析梁启超评价它为“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卢梭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比较卢梭的思想主张与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本质区别。
1. 本站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4. 试卷库 > 浙江省湖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A卷

说明

1、直接打印:比较直观,基本上所见即所得;
2、导出word:可以下载来编辑,样式需微调,可修改;
3、在线答案:包含了题目和答案,低碳环保,推荐!
4、只看答案:只有答案及解析,页面较少;